曾经被炒上天价的停车位,现在居然打到骨折都没人买了。
放在几年前,停车位这东西还是小区里的"香饽饽",价格一度炒到比车还贵。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你敢信吗?
曾经被炒上天价的停车位,现在居然打到骨折都没人买了。
放在几年前,停车位这东西还是小区里的"香饽饽",价格一度炒到比车还贵,一线城市豪宅车位能喊价喊到上百万,买个车位堪比买套二线城市的全款房。
连带着很多人不仅炒房,还开始炒车位,不少资源紧俏的车位,投资回报率甚至比房子还高。
不过最近两年,越来越多城市的停车位开始卖不动了。从一位难求到价格跳水,停车位已经开始无人问津了。
停车位之所以能膨胀出这么大的泡沫,首要就跟地产商们脱不开关系。
国内房地产市场还没开始涌动的时候,停车位的配套建设还相当短缺,即使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得平均每十户人才配一个车位。
直到2010-2015年这个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期里,咱们的车位配比才得到显著改善,从早期的1:0.5跃升至1:1.2,即每1户人家,给配1.2个车位。
北京五环内新建小区车位配比普遍达1:1.5,但实际需求远未饱和,导致2015年全市车位缺口仍达371万个,平均3辆车抢1个车位。
由于停车位配套建设不足,加上全国汽车私有量又出现爆发式增长:2010-2020年全国私家车保有量从8800万辆增至3.1亿辆,而同期停车位仅增长3000万-4000万个。导致国内城市普遍面临停车位严重短缺的问题,“停车难”成为城市通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城市的停车位开始供不应求。但开发商们为提升房子的溢价,都会主动造势,大量修建停车位,但却通过捆绑销售,如买房必须买车位;饥饿营销,分批释放车位、制造「只剩最后几个」的假象,等策略推高车位价格。
比如2014年的时候,杭州不少小区的车位均价从15万元/个涨至30万元/个,一年涨幅达100%,而同期房价涨幅仅53%,足以见得开发商拉业主入局炒车位的狂热。
然而直到开发商们已经收完车位钱拍屁股走人了,不少业主才回过神来,发现被套牢了。
当开发商资金链紧张,要缓解资金压力,避免债务违约,就将手上的停车位集体降价甩卖回血。
而被打包出售的多数车位并未办理独立产权证,开发商通过长期租赁,如20年使用权转让的幌子,变相销售,导致业主后续抵押、继承等权益相继受限。缺乏产权的车位难以交易,即使有产权的车位增值空间也极为有限。
曾经还是香饽饽的停车位立马变成了烫手山芋。
加上新能源车半路出道,不仅直接挤占了燃油车的市场,还推动了独立充电桩的布局,哪里有充电桩停哪里,车位不再那么刚需。而且按照新能源车越来越多的趋势发展下去,传统车位若未能预留相应的充电条件,也迟早得面临改造或是淘汰的风险。
尤其去年啊,咱们的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63.5%,房贷、消费贷挤压家庭现金流。不少业主同时负担房贷和车位贷,财务压力剧增,只能被迫低价抛售车位。
就造成了抛售的车位越来越多,而接盘的人却越来越少的窘境。
车位这些年,城市发展太快、开发商太野、技术更新太卷,从"炒车位暴富"到"车位砸手里",不过是供需反转的一场梦醒。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