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发帖,网上看到一位大V对茅台现状的评价。不少人都说现在政策变了,没了金融炒作,又也没了消费支撑,高价茅台坚持不了太久了,你们觉得呢?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仔细阅读这篇颇有见地的帖子。
这篇帖子的核心强调几点信息:
其一,茅台的神话,可能真的要结束了。
2023年茅台流通价格指数跌了23%,各种炒作的生肖酒、年份酒价格直接腰斩。
其二,分析茅台价格崩塌原因就是,金融属性被抽掉了。
过去茅台是硬通货,能投资能抵押。现在政策收紧,税收上重点监管,严打白酒非法集资,把投机的路堵死了。
其三,失去了真正的终端消费群体。
老一辈50后、60后,当年是消费主力,现在都开始喝茶养生,白酒消费量五年降了三成多。传统的高端饭局,茅台的收入占比已经跌破了50%。
中坚力量80后、90后,酒桌上可能还离不开,但自己花钱更愿意喝点精酿啤酒、威士忌。
茅台也想过办法,出了个小瓶装的,结果销量惨淡。至于00后,那更是彻底不认。他们觉得白酒又辣又老气,宁愿喝果酒、预调酒。茅台跨界搞的冰淇淋、巧克力,看着热闹,但真正能转化成喝酒用户的,寥寥无几。
其四,三代人都不接盘,经销商的日子最难过。去年有160多家经销商不干了,剩下的库存周转天数从98天暴增到142天。
其五,没了金融炒作,又没了消费支撑,价格还能挺多久?
有券商预测,如果消费没起色,明年价格可能跌到八九百。如果只算成本和品牌价值,一瓶的合理价位甚至在六七百。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靠投机和送礼文化撑起来的时代,正在落幕。
针对此事,有网友评论,红木家具金融属性没有了,消费群体也断代了。
有网友分析,高档酒真正消费主力一直是中产,签合同买,送领导买,套关系买,高档朋友圈买。而现在经济转差,项目不赚钱,关系懒得走,所以中产不买了,销量就大跌了。
有网友感慨,一个流通在市场上的商品。有了金融属性后,大家一起来炒作,到最后。哪一个不是一地鸡毛的?以前的兰花,普洱茶。拉布布。酒是个好酒,公司也是个好公司。股价谁能预测呢?
6月30日,据“今日酒价”公众号披露的批发参考价显示,2025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下跌25元,报1935元/瓶;2025年飞天茅台散瓶较前一日下跌20元,报1840元/瓶。2024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下跌25元,报1945元/瓶;2024年飞天茅台散瓶较前一日下跌30元,报1850元/瓶。
谁是中国人心中最顶级的奢侈品,最通用的社交货币?答案各有千秋,但茅台一定是绕不开的选项。
有言道“万顷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千百年来茅台在历史的长河中肆意流淌,其身份标签早已不再是一款普通的酒,而是人情世故的浓缩,金融产品的内核。
但最近一段时间,价格下跌成了茅台挥之不去的阴影。自从进入到5月中旬,飞天茅台的市场交易价一路走低,完全没了昔日的光彩。曾被奉为可理财、可抗通胀、永不下跌的传奇“市场金钉子”茅台,价格终究还是迎来了崩塌。
细究茅台的境遇,背后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次大象转身,当金融狂欢泡沫褪去,理性消费才会坚守白酒品质基因与文化底蕴,使其在年轻化与全球化浪潮中重获新生。
但是,当茅台酒慢慢地恢复到酒的属性,酒桌上的属性,慢慢脱离储藏和炒作的属性。一旦回到酒桌上,那就必须拼刺刀了,就会陷入内卷。
各大品牌白酒都不错,像五粮液、国窖1573等价格都比较划算,喝起来和茅台没啥大差别,没必要买这么贵的酒。
如今禁酒令一下,那公款消费基本就停止了,之前真正喝的,又有多少人自掏腰包买?少之又少。
相信茅台公司回归理性,合理定价让广大爱好者喝的起,这样才让广大顾客喜欢。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