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股份回购,为何多只流于形式? a股公司回购自家股票名单 从a股市场回购股份是好还是坏
创始人
2025-05-26 03:00:03
0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股票 城市 投资

去年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发布了“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发展”一系列举措,其中一条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指定用途购买股票;而第二条就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向上市公司与主要股东贷款支持回购与增持股票。

当时的市场对此预期甚高,并以“大涨”作出了非常正面的反应。

其后,就在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显示,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表面上看,年利率1.75%的借款成本很亲民,而且按照央行潘行长在去年发布会上的说法:先来3000亿,做好了,再来3000亿,然后可以再加3000亿。

如此优惠的条件,本来预期额度应该“秒杀”,然而,看一下回购增持贷款总金额,上市公司已获回购增持贷款额度约只占首期额度的40.25%

显然使用并不踊跃。为什么?

横向对比,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力度有限

虽然主流媒体的报道是: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金额达1476亿元,创历史新高,涉及超2100家公司;而2025年截至5月,年内已有超800家公司实施回购,累计金额达430.52亿元;4月以来新增超300家公司披露计划,涉及金额上限突破1000亿元,形成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回购潮云云。

看起来回购潮是热火朝天,然而,比对一下港股与美股就能发现以下事实:


1、
港股 2024 年回购金额 2021 亿港元,远超股权融资( 1128 亿港元),腾讯( 1120 亿港元)、汇丰( 418 亿港元)等巨头贡献更是显著。 2025 年延续热度,前两月回购超 300 亿港元。

2、
美股 2007~2023 年间标普 500 成分股累计回购 9.48 万亿美元,远超同期融资规模( 1.89 万亿美元)。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年回购额超千亿美元,成为美股长牛核心驱动力。

3
尽管 A 股 2024 年回购金额也是首次超过股权融资,并且在 2025 年延续增长趋势,但 1400 多亿的回购总量相对于 A 股在 2024 年底近 100 万 亿元 市值的规模微不足道,且单家公司回购金额较小(最大的贵州茅台 40 亿元、药明康德 30 亿元)。

4、
在回购用途方面, A 股以股权激励为主(超 60% ),注销式回购占比不足 30% 。而港股多选择注销; 美股更是注销为主(约 80% ),从而直接提升每股收益。其中苹果 2019~ 2023 年累计注销股份对应市值超 4000 亿美元。

5、
市场投资人的反应直接就是上市公司回购诚意与力度的 “镜子”。 A 股上市公司的回购短期提振信心,但长期股价表现分化。港股的回购力度最大的汇丰、腾讯等公司 ,其股 价的长期表现较市场平均水平要好得多。而美股指数的长期 “易涨难跌”的表现,更是与上市公司回购力度足够大高度相关。


灵魂拷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为何多流于形式?

平心而论,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经营扎实、业绩稳定的案例,他们也长期坚持高比例现金分红来回馈股东,对于这些A股的优等生而言,回购股份也是顺理成章的稳定市场与管理市值的举措。

然而,有能力“认认真真”“积极努力”地回购股份的A股上市公司还是不多。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
许多公司赚不到多少真金白银,因此拿不出多少现金来回购股份。

2、
不少公司估值超贵而大股东认为物无所值,借钱来回购股份没有意义。

从另一面看,A股许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一直都在“充分利用减持规则”,在非流通股锁定期满大幅减持,也通过股份质押、大宗交易等方式规避直接减持限制。

例如,股份质押成为变相套现的主要手段:股东将股票质押给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若股价下跌触发平仓线,则通过“被动减持”实现实质套现,无需主动申报或受减持比例约束。个别公司大股东质押比例高达99.9%,一旦股价下跌,银行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实质上绕开了监管限制。

最清楚知道公司真正价值的人,非公司的大股东莫属,他们拼命也要减持的行动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市场公司价值不大……

事实上,A股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存在大量经营能力薄弱、估值虚高的企业。部分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大股东通过减持套现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非长期经营。

还有不少中小上市公司存在公司治理问题,一股独大,小股东话语权缺失,大股东通常掌握公司控制权,作为小股东的投资人利益得不到保障。

长期而言,A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路在何方?

有不少“专业人士”呼吁重新走回原来的审核制,对上市公司“严加审核”“减少IPO”以确保上市公司质量。

我认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目标一定是正确的,但通过回归审核制以及控制发行节奏来实现的话,最终效果一定是“南辕北辙”。

去年以来,管理层在散户以及“大V们”的压力下限制了新股IPO,因此打新的次数稀少,幸运中签的收益就比较丰厚,即使是业务普通、业绩平淡的新上市公司,股票在第一天就因为“物以稀为贵”而被炒高到数倍,甚至是十倍、二十倍,疯狂至极。大股东们正静候着机会来“笑纳二级市场“炒新者”送来的大礼包,不减持才怪呢。

这种无法理喻的新股炒作,正是非市场化手段限制发新股的后果和代价。管理层以股价涨跌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最终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难免一地鸡毛。

如果回到审核制,过去几年与游戏相关的行业不可能通过,然而,现在人们公认的引领未来的AI行业,恰恰是从人们认为毫无前途、令人堕落,甚至被认为是“新时代鸦片”的“游戏行业”中孕育出来的。

顺便提一句,高大上的GPU,最早只是用于“游戏显卡”,正因为游戏行业的大量需求,养活了“显卡产业”,也把显卡龙头企业英伟达培育壮大。英伟达成了科技龙头公司,部分也可归因到游戏行业的贡献上去。

而被认为是带领国内AI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DeepSeek,也同样不是靠审核与规划能弄出来的,是由“幻方量化”的创始人在开发量化证券交易模型时的副产品。

而有意思的是,“量化交易”在前段时间被一些国内证券市场的“专家们”指责为“割韭菜”“股市下跌的推手”等等,进而呼吁监管禁止或限制量化交易。如果监管听取了这些“专家们”的呼吁,那么无形中就把现在震惊世界的“中国模型”扼杀在摇篮里了。

从政策应对与改革方向上,我认为,监管部门除了不断推出积极鼓励回购和注销股份以稳定市场(如专项低成本贷款支持回购)以外,也需要强化减持监管,完善质押规则,限制高比例质押,明确“被动减持”的信息披露义务,并引入减持“冷却期”或与业绩挂钩的约束机制;更需要着力优化市场生态,推动退市制度常态化,清理“僵尸企业”,引导资金流向优质公司,减少大股东套现动机。

总而言之,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目前套现的冲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股份回购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其本质上是制度漏洞、市场短期主义与企业治理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若要从根源上遏制套现冲动,需通过政策完善、市场生态优化及股东责任强化等多维度改革,推动A股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从而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的良性循环。

No.6369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黄凡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欢迎点【秦朔友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公司股份回购,为何多只流于...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股票 城市 投资去年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发...
超500项升级,蔚来新ET5、... 2025年5月25日,历经两年研发,升级超500项的蔚来智能电动中型轿跑新ET5,智能电动旅行车新E...
利空来袭!集体大跌!影响多大?... 关税的变数持续搅动金融市场。“关税风暴”再度来袭,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50%...
预警!部分移动游乐设施暗藏致命...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为保障群众和孩子们在游乐场所的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对全国游乐场所的...
李迅雷:今年出口估计负增长 促... 以下文章来源于六里投研 ,作者投资报今天(5月24日)上午,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一场线上交流...
财经调查丨商家与“会头”分赃,...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会头”作为集市、展会或者庙会的组织者,对参与商家具有资格审查、运营监督等责...
罕见!9家券商集体被怼,有研报... 作 者丨孙永乐编 辑丨巫燕玲图 源丨图虫近日,昔日“医美茅”、A股医美龙头华熙生物(688363.S...
出人意料,这也太火了 出人意料... 我前几天聊了下快返年金,挺合适用于置换存款。 解决利息缩水的问题 出人意料,后台密集有人说: 为啥不...
乱象横生,汽修店屡屡被告上法庭... 作者|王战新万万没想到,汽车维修有一天竟成了“高危职业”。2月到4月,北京一位修车师傅“龙哥”先后被...
并购新规松绑,ST板块重组风云... 政策“松绑”并购重组化之际,ST板块上市公司的并购动作与资金炒作也活跃了起来。截至目前,有ST联合(...
5月25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5月... 2025.05.255月25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以下是第一财经对一些重要公告的汇总...
泰格医药,终于开窍了! 泰格医... 复苏来得如此之快!2025年,CXO行业的至暗时刻似乎已经过去。行业老大哥药明康德率先交上优异的成绩...
刘煜辉言论刷屏!中美博弈,每次... 来源 | 金石杂谈5月24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5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隆重启幕,中国首席经济...
辉瑞推飞三生国健 辉瑞推飞三生... 富凯摘要:一方在爆发,一方要突破。作者|辛思路5月20日早间,三生制药宣布,公司及附属公司沈阳三生、...
21解读|华熙生物怒怼9家券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上海报道近日,昔日“医美茅”、A股医美龙头华熙生物(688363.SH...
车企都把重心放在了SUV?SU... 最近几年,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就是在周围的车子当中,SUV车型的私家车是越来越多,最近...
V观财报|中科曙光:筹划重大资... 【V观财报|中科曙光:筹划重大资产重组,5月26日起停牌】中科曙光公告,公司与海光信息正在筹划由海光...
海光信息: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海光信息(688041.SH)公告称,公司与中科曙光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
邦泰的另一面 邦泰的另一面 邦... 图源丨文轩图库01今年前4月拿地金额直逼去年全年!2021年,房地产市场转折之年,这一年蓝光、恒大、...
21世纪ESG热搜榜(第17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 实习生孔维钾 北京报道《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