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的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的案例落地。”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时,再次提及上述举措。
据严伯进介绍,近年来,证监会以科创板、创业板一系列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关键制度创新,破解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2024年以来,证监会陆续出台了“科创板八条”“科技十六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加快深度融合。
其中,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精简优化发行条件,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为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表决权企业都开辟了上市路径。比如,科创板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其中有四套都不要求企业盈利。
事实上,在科创板创立之初,就推出了“市值+研发”的第五套上市标准,迈出境内资本市场允许无收入、未盈利的企业发行上市的第一步,助力创新型医药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加速研发成果转化。
第五套上市标准的规则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近两年,未盈利科技企业IPO重启让市场颇为关注。因为自2023年6月20日智翔金泰(688443.SH)上市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企业采用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2024年6月,证监会出台“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政策实施后,首家未盈利企业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于2024年11月获受理。今年3月28日,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再迎来新进展,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今年以来,监管频频提及要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就曾提到,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除用好用足未盈利企业上市制度外,严伯进在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及以下多方面针对性强、可操作可落地的支持举措。比如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继续发挥好创新试点相关制度的功能,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支付工具实施重组,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的包容度,推动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等。
严伯进还称,要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证监会将会同跨部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发展,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等。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严格监管募集资金用途变更,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规范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