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抢不回“铁王座” 星巴克无法及时取餐 星巴克四个关键时刻
创始人
2025-05-22 13:28:14
0



作者:贾贺辉 | 编辑:小鱼

“星巴克中国有机会夺回“头把交椅”的地位吗?”

好文4611字 | 8分钟阅读

图源自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

3.9元库迪果咖,6.9元Manner冰葡美式、7.9元拿下瑞幸咖啡......新一轮商战下,现制咖啡市场卷出了新高度,9块9这一曾经的地板价,现在恨不得成天花板。

不难发现,进入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价格战依旧凶猛,几乎没有品牌可以独善其身。不过,在这场逆周期竞争中,放下身段的星巴克,展示了出了头部品牌面对市场波动的韧性。

4月30日,星巴克2025年第二财季业绩出炉,数据显示星巴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至7.397亿美元,门店经营利润率始终保持双位数。中国门店数上季度也持续增长,在季度末达到了7758家,同比增长9%;环比则净增长了73家,贡献了期内全球约1/3的新开门店。

纵向对比,这是星巴克中国一年内业绩首次正增长。此前,星巴克已连续四个季度同店销售额下滑,2025 财年第一季度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 6%。

那么,星巴克翻身时刻是否已经到来?星巴克已经找到重拾中国消费者的解题之道路了吗?


星巴克的韧性

品牌营销中,有品牌弹性 (Brand Resilience) 或者说品牌适应力这一概念。它是指品牌在面对市场波动、竞争压力或危机时,能够迅速适应、调整并维持其核心价值与竞争力的能力。是企业能够穿越市场周期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在挑战面前的适应、学习和成长能力。

从2025年第二财季业绩,能窥见星巴克在应对挑战时的韧性。

步入2025年,星巴克搬出了本土化三板斧,在场景、产品、价值三个维度上不断发力。

咖啡行业是个典型的规模行业,线下门店数量和线上配送效率,决定能触达的消费者和营收上限,因此开店越多或者线上配送效率越高,才有可能卖的更多。

在消费场景构建上,星巴克一方面瞄准了县级市场,加大低线城市的渗透力度。整个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开了790家,创下历史新高;到2025财年,星巴克已经将门店开到1000多个县级市场。

在线上渠道,星巴克加强了对即时零售的布局,左手美团,右手京东,还卷入饿了么价格战,不断提高重振速度。

通过拓宽县域消费市场,星巴克挖掘到了挖掘新的增量空间;而借助即时零售的渠道与物流,则能扩大消费者触达面,还能缓解门店扩张过程中边际效益递减的压力,一举两得。

产品创新一直是星巴克优势所在,今年创新性地掀起了一场咖啡界的无糖革命。

近几年,茶饮赛道呈现出一个显著趋势:无糖产品的增速远超其他品类。艾媒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在近三年的平均增速在69.4%左右,预计2025年将达 615.6 亿元,增长飞速。

其实,霸王茶姬、喜茶、奈雪等新茶饮早已推出0卡糖的饮品,更拓展向健康果蔬饮品,但在咖啡圈,这一变革却迟迟未见突破。许多果咖爱好者在喝咖啡前,只能在小红书等渠道搜索热量换算。

4月8日,星巴克推出了“真味无糖”,将原有风味糖浆中的风味与糖浆完全分离,将掌握风味咖啡甜度的选择权交给顾客,还上线了玫瑰20与茉莉100系列。

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有可客制化选择的“风味糖浆”,拆分为 0 糖的风味饮料浓浆和独立的原味糖浆,还新增了“0热量代糖”种类的选项。这样拆分后,想要控糖的消费者像能选择奶茶一样选着想要的甜度。

尽管目前消费者对星巴克0糖系列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大健康背景下,星巴克对无糖咖啡的探索,无疑能其在咖啡白热化竞争中“破局”的决心。

价值维度,星巴克也暗戳戳做了让步。过去一年,星巴克正以各种形式在“迂回”加入价格战。比如,将“降价”包装成为一种品牌价值的宣传,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携带自带杯就能免费领取一杯美式咖啡(中杯);说是通过“组合式降价”,带动不同梯度产品的销量。

打开美团或饿了么,能看到36.9两杯星冰乐,49.9两杯最新款的太妃榛果拿铁,价位基本都打到了20元上下,有了优惠,买原价咖啡的人自然变少,客单价也随之滑落。

从最新财报数据看,星巴克在2025年第二财季,同店销售额持平,但同店交易量实现4%的增长,而客单价同比下降4%,正是这市场竞争激烈的佐证。


脱不下的长衫

重回增长,就意味着星巴克中国扭转颓势了吗?其实不然。

今年之前,星巴克几乎陷入了增长困境。面对咖啡消费者代际变化以及瑞幸等本土竞争者的强有力冲击,星巴克整体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再加之裁员、出售等传闻缠身,曾经行业领头地位丧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星巴克在发展策略上,也呈现出了矛盾感。

其一,下沉市场与精品咖啡的矛盾。财报来看,2024年星巴克在中国新增了166个县级市场,拓展了更多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场门店;售价上,星巴克在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的定价大致相同。

尽管关于“县城贵妇”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月薪三四千元的低收入人群,是县城消费主体这一事实没有变。对他们而言,极致性价比往往更有吸引力,因此他们对30多元一杯的咖啡还能保险多久还不得而知;同时,在 “高端品牌下沉” 的悖论,也会让星巴克陷入 “开越多、亏越多” 的尴尬境地。

其二,高咖位与低利润的矛盾。很显然,星巴克曾经引以为豪的“第三空间优势正在丧失,这种注重空间体验的重资产模式,在市场周期波动时弊端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星巴克又无法置身于价格战外,高品牌基调和高成本、低利润之间冲突严重。

那么,星巴克中国为什么脱不下“长衫”呢?

首先,是跟历史定位有关。把时针拨到1999年,在速溶咖啡称霸时代,中国内地第一家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一期开业,走了一条“精品咖啡+第三空间”的特色道路。

在当时,由于咖啡供给的单一与垄断,当时星巴克中国的价格普遍高于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同时,为了强化第三空间理念,星巴克的店面通常较大,空间带来的附加值也让星巴克咖啡定价更高,霍华德·舒尔茨在自己撰写的书中将星巴克称为“消费得起的奢华”。

为了强化精品咖啡的质感,星巴克在宣传中不断强调在全球咖啡豆甄选体系、烘焙体系、服务成本等等。比如,强调供应链是为高品质咖啡设计的,咖啡豆要全球采购阿拉比卡豆,成本是罗布斯塔豆的3倍;咖啡师有黑围裙和绿围裙之分,时薪(30元)是瑞幸一杯(18元),一步步将自己推向“高位”。

一开始,星巴克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到2018年,高稳坐龙头,2018年在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的份额超过60%。不过,从2017年之后,国产品牌彻底颠覆了“咖啡=舶来品”的认知框架,星巴克境况便急转直下。

论性价比,瑞幸,库迪,尤其在瑞幸9.9元价格战之后,让大家意识到原来咖啡能这么便宜;论口感,Manner、Seesaw等精品咖啡崛起,价格比星巴克便宜,口感也吊打“刷锅水”,进一步分散星巴克消费者;而星巴克我自岿然不动,很难不被市场教育。

在渠道上,瑞幸在供应链上也向星巴克发起挑战。同样是全球选择优质咖啡豆,但为了把控质量,瑞幸提高供应链能力,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咖啡烘焙工厂;

供应链效率方面,瑞幸通过数字化系统将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 18 天,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物流配送平均时间控制在 18 分钟。2025 年第一季度,瑞幸自营门店利润率提升至 17.1%,部分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

相比之下,星巴克虽在中国整合垂直供应链,但瑞幸的本地化产能布局更密集,响应速度更快,单杯成本已降至 10.16 元,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次,星巴克在“第三空间”的优势和议价能力增在丧失。

星巴克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前二十年,能在星巴克喝咖啡、打开MAC“搬砖”几乎成为小资或白领的身份宣告,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傲慢与偏见”。在长久发展中第三空间也融入了星巴克品牌形象中,形成了消费者心中的差异化认知。

人气反哺品牌,星巴克在进驻商场时拥有了更多主动权。比如,星巴克会考核商场位置以及进入品牌,很多商场为了让星巴克入驻,能开出十几年房租减免和亏损补贴的双重福利。

而随着瑞幸崛起,瑞幸咖啡把用户搬到了线上,直接给了星巴克“第三空间”致命一击。与此同时,瑞幸主打外送的快取店只有二三十平方米,成本更低,扩展更快。2021年瑞幸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中国门店数量就已超星巴克。

品牌光环注定会随着资源的不再稀缺而逐渐褪去。当人人都能坐在新茶饮店里拿杯咖啡拍照的时候,星巴克租金议价权也在逐步丧失,以至于近年来星巴克退租新闻频出。

与此同时,从自创立以来自身就对标“星巴克”的霸王茶姬,到在长沙IFS,将奶茶店做成景区的茶颜悦色,以及各大商圈的奈雪的茶Pro店......这些深谙“第三空间2.0”哲学的新茶饮品牌,抢走了星巴克的目标客户,也夺走了星巴克在商场租金上的补贴。

咖啡产业工业化叙事不足、难以脱离经营咖啡人设,第三空间理念受到冲击......这几乎成了星巴克近些年的写照:总是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找到真正的平衡点。


未来何去何从?

星巴克中国有机会夺回“头把交椅”的地位吗?

从中国咖啡市场来看,仍然前景可期。据《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显示,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会突破2200亿元,背后的整个中国咖啡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会突破万亿大关。

那么谁在喝咖啡呢?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的咖啡需求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追求咖啡本身功能。对口感要求低,对价格敏感,喝咖啡是为了快速会调整状态,6.9元库迪或是9.9元瑞幸,本质上没有区别;

二是追求口感的升级需求,他们对价格相对不敏感,更加重视品牌,他们星巴克的受众,或选择中间地点的Manner、Mstand或者其他精品咖啡

三是将咖啡作为社交货币的社交需求,注重尝鲜和猎奇,会选择本土咖啡品牌,或是跨界合作偏品牌。

这三者相互融合,但毫无疑问第一类是主要群体。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现制饮品创新趋势研究报告2024》显示,在价格段偏好方面,有超80%的消费者趋向选择单杯价格段在10-20元的现制饮品,购买单杯价格在25元以上饮品的消费者仅有4%。

但中国的咖啡市场足够大,且快速增长,在长尾理论下,精品咖啡市场需求依旧庞大。同时,在消费分级趋势下,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扩容明显,强者恒强的格局会持续演化。

那么未来,星巴克机会点在哪里呢?

1、深化供应链优势,向“质价比”推进。如今,星巴克逐渐放低姿态的做法,可以说是被动应对,如果未来星巴克越来越高的价格不做出调整,可能还是很难重新赢回流失的消费者。

为了提高质价比,星巴卡需在供应链上下功夫。如深化云南咖啡种植基地优势、强化“臻选云南”品牌效等,通过“产地深耕+供应链整合”的策略,使星巴克在下沉市场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的平衡。

2、巩固会员体系这一护城河。星巴克的中高端路线定位,注定了产品的客单价较高,背后的一大关键购买力就是星巴克会员,特别是忠实会员的购买,会员销售占比早就超过了74%。

未来,可继续打通诸如“希尔顿酒店集团、理想汽车、招商银行”等优质企业的会员体系及权益,延展咖啡的生活消费场景,从而增加了品牌触点,并提高触达频率。

3、利用第三空间,深化本土化进程。断深拓下沉市场的同时,星巴克可利用第三空间特色化优势,嫁接会员间的社群联结,为会员创造独特的咖啡体验和情感连接,彰显自己在“第三空间”领域的绝对优势。


精品咖啡无可厚非,更需要接地气的精品人设才行。目前,星巴克转型已初见成效,但未来才是检验其转型战略成效的关键期。倘若不放低姿态,星巴克就会发现,影响自己夺回巅峰王座的,是那个不肯“褪下长衫”的自己。



好看,记得点小心心推荐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7岁猿辅导员工离世背后,被裹... 2025年4月23日,27岁的虎子在武汉猿辅导公司被发现离世。生前,他是猿辅导小学数学新思维部门的老...
泡泡玛特股价继续创新高,市值破... 红星资本局5月22日消息,港股泡泡玛特午后持续走高,一度涨超6%,截至收盘涨幅3.61%,股价继续刷...
补贴“输血”,理财撑腰,巨头国... 破局OR豪赌?芯片 行业 并购重组 “ 重磅消息 ”, 来了!5月21日晚,国科微发布公告,公司正在...
4年亏超12亿,月子中心界的“... 文丨泰罗近日,圣贝拉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这家月子中心界的爱马仕,距...
中投保首单央企集合ABS产品成... 2025年5月13日,由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投保”)牵头推动的、天风(上海)证券资产...
周边酒店爆单、带动4亿消费,你...   中新经纬5月22日电 (郑艺佳)“怎么又是去杭州大会展中心,我感觉这几天杭州的网约车全去那里了!...
下周上线!美商务部长为“特朗普... 2025.05.22本文字数:1244,阅读时长大约2.5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孙卓当地时间周三(2...
狂赚小学生的钱,超级大牛股横空... 小孩们的钱太好赚了,相关公司都成了大牛股。潮玩股集体狂飙,积木界巨头横空出世香港资本市场,新消费已经...
农资领域再现并购!中农立华拟收...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A股市场迎来并购重组风口,农药龙头中农立华(603970.SH)也在...
南京港尾盘触及涨停,连续第二个... 5月22日,南京港尾盘触及涨停,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上演“地天板”。
商务部再回应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 5月22日下午,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就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一事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
A股午后震荡下行:银行股逆市上... A股三大股指5月22日开盘涨跌互现。早盘窄幅震荡,沪指在半导体板块带动下一度转涨。午后市场走出震荡下...
直击股东大会| 股价"... “我是冲着公司董事长是无锡(前)首富买的,再加上公司的财务报表特别漂亮,但没想到科技股一下子变得和猪...
【收盘】A股午后震荡下行:银行... A股三大股指5月22日开盘涨跌互现。早盘窄幅震荡,沪指在半导体板块带动下一度转涨。午后市场走出震荡下...
A股缩量走低 银行、游戏、保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2日,A股主要指数今日集体走低,截至收盘,沪指跌0.22%报3380点,跌0...
证监会: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5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
视频|242家境内企业完成境外... 证监会:2023年3月31日,境外上市新规正式实施,截止今年4月底,已经完成了242家境内企业,境外...
「收盘」A股午后震荡下行:银行... A股三大股指5月22日开盘涨跌互现。早盘窄幅震荡,沪指在半导体板块带动下一度转涨。午后市场走出震荡下...
恒生指数收跌1.19%,恒生科... 5月22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跌1.19%,恒生科技指数跌1.70%。小鹏汽车涨超5%,小米集团、宁...
证监会严伯进:将为科技企业境外...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