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选择了条最难的路 小米最艰难的时候 小米准备走什么路
创始人
2025-05-21 13:57:04
0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路费

19日上午,小米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条长文,对小米过去十年的造芯路进行了一个总结。我们整理了一下文字,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在澎湃项目遭遇挫折后,小米一直没有放弃造芯。过去做了很多小芯片,比如快充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影像芯片、天线增强芯片等。

其次,在选择造车后,小米决定重启手机SoC的研发,四年多投入了超过135亿元人民币。

最后,小米最新的成果——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争取能够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

这个最近外界对小米最多的猜测也终于靴子落地。

造芯可以说是中国手机厂商的终极执念。靠着芯片和系统的优势,苹果确实做出了友商们无法企及的体验,挥挥手般轻松的拿走行业八成的利润。造芯是冲高的关键一步。

但造芯这件事的难度也是空前的。

根据市场信息,在小米决定造车的前两年,OPPO也启动了造芯计划,组建了几千人规模的豪华研发团队。据消息人士透露,OPPO研发成果一度接近SoC芯片流片。但造芯这件事考验的不单单是研发能力,还有母公司的输血能力以及后续的迭代能力。总而言之,不是一时半会能挣钱的生意。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2022年OPPO旗下的芯片公司哲库一夜关停,业界哗然。

当然小米也有它的特殊性。

之前我们分析过,小米在造车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汽车业务实实在在的拉动了其他业务,包括手机这个顶梁柱业务的增长。站在当下这个节点,我们不应该把小米视为一家单纯的手机厂商,而是一家消费品公司。

作为消费品公司,小米的未来发展有两条非常明显的主线:“人车家全生态”和“软硬结合,AI赋能”。前者决定产品生态的丰富度,后者决定产品体验以及和AI的结合深度。

吃过澎湃的亏,小米当然是知道造芯这件的难度之大。但是这个最难的路,小米不得不选。

01 今时不同往日

十年前,小米就开始造芯。彼时小米造芯,更多的是为了手机业务的差异化和高端化。

自己造芯片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能够形成产品上的差异化,这是因为自研SoC能够优化对软件的支持,提升软硬件的协作,从而提供更稳定的使用体验;其次是自研SoC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形成定价上的优势。

2014年,小米和联芯合作成立松果电子,2017年,就推出了第一款芯片澎湃S1芯片。这款定位中端的手机芯片,采用台积电28nm工艺,4+4大小核心全A53架构,大核主频2.2GHz,小核主频1.4GHz,GPU为ARM Mali T860 MP4,基带为可升级设计。

搭载了澎湃S1的小米5C最后卖了四五十万台,算得上是差强人意。

不过2年前哲库的困境,基本就是十年前小米的困境。

首先是钱的问题。造芯是巨大投入的事情,流片一次大概需要上亿元。根据36氪报道,有业内人士拆解SoC芯片的成本:4nm所需光掩膜版的价格需要2000万美金,购买IP专利和研发人员的费用是掩膜版的3-5倍,大约需要1亿美金。

更大的开支在人工方面,由于我国芯片人才供不应求(根据华鑫证券,21-23年国内半导体设计企业数量增长率均超过25%,从业人员同比则仅增长17%),芯片人才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成立初期,哲库为了从高通、华为海思挖人,应届生的薪资一度来到40万元。

单靠手机业务的输血,小米很难扛得住持续的大规模投入。

其次,造芯需要对芯片不断进行迭代。以华为为例,2009年海思就推出了第一款手机应用处理器(AP),命名为K3V1。到了2013年,华为首个麒麟芯片——麒麟910问世,才算是跟上了业界的水平。

这个既考验研发能力,也考验组织的一致性:手机团队愿不愿意上自己家的芯片。小米当时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澎湃S2一年内流片4次,均以失败告终,小米的造芯计划也就此暂时搁置。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小米有足够良好的财务状况去平衡研发投入。

根据小米已经发布的2024年财报,小米在营收和利润两端都创下新高,分别同比增长35%和41.3%。而根据机构的数据,小米各个业务在今年都延续了去年的表现。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卖了1300万台,时隔十年重回榜一;IoT业务,特别是大家电这部分增长很明显;自建工厂后,降本这块也做得不错。即便是汽车业务近期承压,但考虑到订单充裕,减亏幅度会进一步提升甚至能够实现盈利。

由于业务层面的出色表现,2024年小米的现金储备规模来到了1751亿元,加上前不久在港股融的400亿港币。小米2024年的研发投入是240亿元,预计到2025年会涨到300亿,小米足以负担长期的芯片研发投入。

与此同时,小米在芯片上的投入不再只是为了手机,而是整个产品生态的体验和AI时代的占位。

手机作为整个小米生态的核心,它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的体验。乔布斯说,真正关心软件的人应该制造自己的硬件。这是因为,软硬结合能力决定了产品体验的天花板。

随着端侧AI的部署成为手机的兵家必争之地,意味着未来对手机算力、续航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更家考验厂商的软硬件结合能力。

所以站在当下的关口,小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理由去造芯。

02 一场持久战

和造车类似,十年后的造芯,小米开了个好头。

根据雷军的分享,过去四年多的时间,135亿元的投入,直接砸钱造出了一个第一梯队的芯片:

小米玄戒O1采用的是第二代3nm工艺制程,集成190亿晶体管,CPU为1+3+4八核ARM Cortex架构(主频3.2GHz)。根据网上流传的对比图来看,虽然比不上A18和最新的高通骁龙,但是也超过了骁龙8 Gen3。

重启Soc芯片项目,小米也吸取了很多教训。比如在组织架构上,小米专门成立了独立公司进行运营,外界认为此举是为了规避潜在的贸易风险。

其次,在基带上,小米没有选择完全自研。据联发科在电话会上的内容,小米的Soc芯片可能会外挂联发科基带芯片。

成功开出第一枪的好处是,小米可以结合汽车的影响力,继续塑造和强化自身的高端形象;还能利用软硬一体的优势,去优化“人车家生态”的体验,比如数据传输等。

不过对于小米而言,这仍然只是挑战的第一步。

首先是迭代问题。虽然小米目前依赖台积电代购,本身芯片产能有限,这也决定小米无法在主力机型大规模上自家芯片,只能通过Pro版本去慢慢推。芯片的优化需要一代代的更迭去优化,需要消费者愿意花钱,来购买并不极致的体验。小米能不能持续的说服用户持续去做这样的选择?甚至于能不能说服手机团队,去忍受可能的销量损失,来支持芯片迭代?这些都很考验小米的组织能力和战略定力。

其次,是可能的时间窗口问题。小米目前的产能都是由台积电代工,考虑到美国目前对于芯片行业的敏感,虽然当下小米的做法是合规的,但很难保证美国政府一定不会修改政策。所以即便小米仍然是高通最主要的客户,也难保不被封杀。如果遇到了,小米就需要考虑国产化的方案。

想要真正实现造芯成功,小米未来的挑战还非常多。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金公司:《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中金公司...
开能健康将实施2024年度权益... 中访网数据 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272,简称:开能健康)宣布,根据202...
长江证券(000783)22长... 中访网数据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783)今日发布公告,其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
百度的AI长投,终于熬到收成期... 导语:百度Q1亮出底牌:AI业务熬出头了。百度(BIDU.US&09888.HK)在AI的长期投入,...
罗金辉受贿案,揭开了中信银行的... 来源 | 深蓝财经撰文 | 王鑫落马近8个月后,中信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原副总裁(一级部总经理级)罗...
那个去领导办公室哭泣的同事提拔... 文/妖小妖(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一女友说她们单位这次提拔了一个中层,整得堪比宫斗剧。她深...
迈瑞医疗,深不可测! 迈瑞医疗... 商业故事中不乏强强联合的例子,其中能保持长期合作的无不具有深度的技术协同。像高通与小米在15年的合作...
指南针科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经... 中访网数据 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803,证券简称:指南针)近日宣布已完...
读懂IPO|香江电器靠代工年入...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雷小艳 图源:图虫创意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作者|雷小艳编辑|郑琳自201...
红日药业完成董事会换届及高管任... 中访网数据 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026)于2025年5月21日召开第九届董事...
董事长“下台”,捧出江西首富的... 来源 | 融中财经撰文 | 吕敬之曾经捧出了江西首富的“民营超市第一股”,宣布退市了。近日,人人乐连...
北交所的小而美,毛利率超芯片股... 今天要提的这家公司主要做传感器,有布局消费电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并非单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但...
百度集团:第一季度营收32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1日,百度集团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325亿元,同比增长3%...
武侯万达债权招商,今年初刚摘牌... 微成都报道今日,成都武侯区万达广场作为不良债权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招商信息。其开发商成都润利鑫...
英维克:拟购买土地投建精密温控... 5月21日,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维克,002837.SZ)公告,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规划,拟...
一季报母婴股业绩持续回暖,依赖... 2024年新出生人口的回暖,让母婴相关上市公司松了一口气。2025年一季报显示,孩子王(301078...
百度集团:第一季度总收入324... 5月21日,百度集团在港交所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324.52亿元,同比增长3%;非公认会计...
大千生态:全资子公司江苏千宠家... 5月21日,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千生态,603955.SH)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
被投资者质疑主动降速,古井贡酒... 省外扩张效果如何?为何不提年度增长目标?如何保证持续增长?在5月20日举办的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
华是科技: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 5月21日晚间,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是科技,301218.SZ)公告,公司于2025年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