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2004年,学美术出身的王剑峰创立了均胜集团,开始了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创业。经历了21年的发展,均胜电子已经成为了一家营收超过550亿元,总市值高达262亿元的全球汽车电子龙头。
今日股市开盘后,均胜电子迅速上涨,强势涨停。这家汽车电子龙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日,机器人概念股十分火热,多股上涨,其中市值高达262亿元的均胜电子强势涨停。消息面上,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看好言论成为机器人概念股活跃的直接原因。
日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利雅得举行的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这将彻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并极大地提升生产力。马斯克说,“每个人都会想要他们的个人机器人。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拥有自己的C-3PO或R2-D2——但比他们更强大。”(注:C-3PO和R2-D2分别是《星球大战》里的类人机器人和维修机器人)
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前景的高度看好,带动均胜电子股价涨停。
据了解,均胜电子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第二大独立汽车零部件厂商(截至2023年)。凭借平台化和模块化技术系统和全球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向世界各地的整车厂客户提供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持续推进,均胜电子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业务备受市场关注。
从财报来看,均胜电子的零部件生意,主要有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部分。在2024年,均胜电子营收达558.64亿元,同比增长0.24%。其中,汽车安全系统业务营收为386.17亿元,同比增长0.23%。汽车电子系统业务营收为165.99亿元,同比下滑了1.13%。
从2024年业绩表现来看,均胜电子汽车安全系统和汽车电子系统两大业务增长速度都十分有限,2024年汽车电子系统业务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均胜电子将人形机器人视为突破口。
今年年初,均胜电子董事长王剑峰提出了“再创业,创新前行”的口号,宣布将公司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将机器人业务视为“第二增长曲线”。这让其成为了当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明确机器人业务战略定位的上市公司。均胜电子的这个举措被多家券商视为探索更多业务可能性,为其打开了想象空间。
今年年初制定“汽车+机器人Tier1”新定位后,均胜电子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公司研发的嗅觉传感器已于今年2月发布,孙公司NESINEXT已联合黑芝麻智能及傅利叶共同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产品。同时,兄弟公司均普智能自主研发的贾维斯人形机器人已迭代至2.0版本。
受人形机器人业务布局及马斯克言论影响,今日均胜电子强势涨停,收盘股价为每股18.59元,最新市值为262亿元。
回顾历史,均胜电子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并购史。
据媒体报道,均胜电子创始人王剑峰学美术出身,大学毕业后接班生产汽车紧固件产品的家族企业,之后出任天合(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4月,成立宁波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即均胜集团),主要生产进气管等产品,慢慢开拓出一汽、大众、福特、通用等客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多个汽车零部件龙头陷入困境,均胜集团果断出手,收购了一家被低价甩卖的中德合资零部件公司——上海华德塑料制品,这让均胜集团正式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2011年3月,均胜集团借壳辽源得亨,成功在A股上市,并更名为“均胜电子”。这一年,均胜电子再次出手,以16亿元收购全球汽车电子龙头——德国普瑞公司,这项收购让均胜电子成为了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的重要玩家。
之后,均胜电子并购步伐并未停止。2013 年以1430万欧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IMA,拓宽汽车电子业务。2014 年斥资9000万欧元收购德国QUIN公司,完善智能驾驶领域体系。
2016年,均胜电子花9.2亿美元收购美国 KSS 公司,正式进军汽车安全领域。2018 年,以15.88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主要资产,成立均胜安全系统公司。
通过这些并购,均胜电子营收和净利润规模迅速扩大,营收从2015年的8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16.99亿元,净利润在2018年达到13.18亿元的巅峰。
不过,这些并购尤其是收购美国KSS公司让均胜电子商誉迅速增加。2019年其商誉规模高达78.86亿元,这为均胜电子财务带来了一定风险。
2021年,由于KSS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均胜电子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19亿元,这导致均胜电子2021年全年出现了高达37.53亿元的巨额亏损。这也是均胜电子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2020年开始,均胜电子营收和净利润出现明显回落,2023年以来有所回暖,但仍未突破2018年和2019年的高峰。
业绩表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均胜电子的股价表现。从2020年开始,国内汽车产业链迎来发展黄金期,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股价大涨。但以2020年1月1日为起点,截至今日涨停收盘,5年多时间内均胜电子股价累计涨幅仅为7.52%。
据Wind客户端显示,在汽车零部件Ⅱ(中信)182支成份股中,相同区间内均胜电子股价涨幅表现排名第125名。在这一时间段内,曾经市值低于均胜电子的拓普集团、德赛西威、伯特利等上市公司逐渐完成了对均胜电子的市值反超。
目前来看,均胜电子将人形机器人业务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券商们纷纷看好这一业务助力均胜电子取得突破,今日股价强势涨停也反映出市场对均胜电子人形机器人业务的较高期待。这一新业务能否帮助均胜电子实现突破,尺度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