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金融市场的动态格局中,不良资产的处置一直是行业焦点。近期,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在银登网发布的2025年第3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告,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公告不仅揭示了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在资产处置方面的新动态,也为窥探当下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趋势与挑战,提供了一个窗口。
1
不良资产转让新动态:逾期缩短,额度上升
5月13日,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在银登网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转让的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额达2.7亿元,包含未偿本金2.51亿元和未偿利息0.19亿元 。资产包涵盖4804笔资产,其中785笔已核销,涉及借款人3216户,加权平均年龄41岁。
与以往不同,此次转让资产包的加权平均逾期天数缩短至142天,不足5个月。同时,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上升至8.4万元,加权平均授信额度为14.73万元,单一借款人最高未偿本息余额达24.35万元。这与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消费金融机构转让的不良资产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平均未偿本息余额多在万元左右,逾期时长多在两年左右。
此次不良资产包的五级分类中,可疑类2626笔、次级类1362笔、损失类816笔,且均未进行诉讼。按照规划,该资产包于5月28日09:30开始竞价,起始价2462.00万元,加价幅度10万元,折扣率低至0.9折。
2
密集转让背后:业绩、不良与催收的多重压力
事实上,这并非南银法巴消费金融首次进行不良资产转让。2025年,该公司已先后发布3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在本次公告前一日,还对年内第4期不良贷款转让进行招商,转让债权金额3.47亿元。截至目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年内挂牌转让不良资产规模已达11.24亿元。
消费金融行业人士指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此次对逾期时间较短的资产进行转让,是业绩压力、不良压力、催收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资产质量承压,不良贷款认定时效有所放宽,从早前逾期60天计入不良,到2024年很多机构调整至90天。逾期90天以上贷款会委外催收,恶意逾期则进入诉讼阶段。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以线下业务为主,其线下诚易贷产品截至2024年6月末余额达293.65亿元,占总贷款余额66.76% 。线下业务虽为公司带来规模与收益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5.95亿元,同比增长74.52%;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172.97%;贷款规模508亿元,同比增长61%——但也带来了不良资产回收难题。线下贷款额度大,逾期后追回难度高,除非走诉讼程序,否则难以收回。
从公开信息看,此次转让的多为未核销贷款,直接转让可按成交价与账面价差额核销,降低计提压力,减少对公司利润的冲击。
3
业内聚焦:短期利好与长期隐忧并存
对于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此次不良资产转让行为,业内看法不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大量不良资产在不到5个月逾期后就被转让,反映出公司线下业务在客户筛选和风险评估环节存在漏洞,贷前未能精准识别风险,贷中也未能及时察觉客户财务状况变化并采取措施,导致不良资产快速累积。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从短期看,转让不良资产有助于缓解公司不良压力,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报表状况,减少对利润的侵蚀;但长期来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可能意味着公司资产质量恶化,风险暴露速度加快。
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后续需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能力,尤其是对借款人的评估;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优质客户挖掘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和检查。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也表示,公司在追求业务扩张的同时,要注重风控和利差管理,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结合线上线下数据评估客户信用风险,加强贷中监控,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策略,探索多种处置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
有媒体记者就贷款逾期不足5个月便转让、不良资产低价甩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逾期资产回收的催收举措以及如何应对管控不良资产等问题,向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在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监管要求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如何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间找到平衡,值得持续关注。(内容来源|知谭商业)
上一篇:48家石化上市公司年报出炉:整体“筑底企稳”,巨头分化显著 中国石化年报业绩预告 石化上市最新消息
下一篇:华统股份今年4月生猪销售收入约3.75亿,同比增长2.92% 华统股份生猪出栏量 华统股份2025年4月生猪出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