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进入“多事之秋”,原美女高管刚获刑三年,创始人车建兴又被立案调查。5月13日晚,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车建兴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兴,被立案调查并留置
5月13日晚,美凯龙(601828)公告,公司接到董事车建兴家属的通知,于近日收到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电话通知,对车建兴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目前,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组织架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完善,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为保证公司日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由董事长李玉鹏代行总经理全部职责。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正常,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2023年,当时的美凯龙控股股东——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实控人车建兴以4.82元/股的价格,转让美凯龙29.95%股份。转让完成后,美凯龙易主,厦门市国资委成为实控人,“中国MALL王”车建兴退场,但仍担任美凯龙董事、总经理。
然而易主国资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凯龙一直深陷亏损的泥潭。2024年,美凯龙实现营业收入78.21亿元,同比减少32.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83亿元。2023年,美凯龙实现营收115.15亿元,同比减少1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6亿元。
4月29日,美凯龙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16.2亿元,同比下降23.5%;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3.72亿元变为亏损5.13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19亿元变为亏损2.18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12亿元,同比增长38.1%;EPS(全面摊薄)为-0.1179元。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1165.3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3%;归母净资产为459.2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2%。
在股东信息方面,报告显示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8858名,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布较为集中,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和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3.95%和21.53%的股份。美凯龙也在积极推进控股股东的借款申请,以满足流动资金需求,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面对家居卖场流量下滑的行业困境,美凯龙部分卖场尝试引入汽车销售、商超等业态,但出租率持续下滑,尽管推动委管及特许经营模式,租金收入占比超46%,线上转型收效甚微,未能扭转“中间商”的角色困境。
美凯龙能否走出亏损泥潭?我们看分析师们怎么说。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美凯龙2025Q1收入继续承压,主要系受总体经济环境波动影响,公司稳商留商优惠增加,单位租金下降,委管商场数量也有减少,且其他业务板块项目数量减少,进度放缓。
分业态看,2025Q1美凯龙自有商场、租赁商场、合营联营商场分别实现收入11.04亿元/1.06 亿元/0.37 亿元,同比分别-14.0%/-34.9%/-17.7%。其共有自营商场76家,期内关闭1家,委管商场247家,期内新开1家、关闭11家。公司积极推动国补在商场内落地,提升参与补贴的比例与销售额,同时通过数字赋能继续深耕用户运营,全年出租率有望继续改善。此外,借助与建发集团的深度合作,建发地产在成都、北京等地拿到的高质地块有望与美凯龙业务形成协同,同时海外布局也有望加速落地。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为顺应一站式消费需求趋势,红星美凯龙将继续深化“3+星生态”的践行,打破家电、家居、家装边界,在强化家居主赛道护城河的同时,强势拓展新品类、新业态,打造“家消费生态聚合场”,从而夯实行业龙头地位。考虑2025年地产家居经营环境仍较为疲软,预计国补及促消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后续伴随地产周期触底,公司经营成效有望改善。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考虑到房地产行业整体复苏进程以及家具卖场行业在房地产行业链条相对后置,结合公司2024年表现,我们下调对公司2025/2026年EPS的预测至0.01/0.06元(原预测值为0.06/0.07元),新增对公司2027年EPS的预测0.10元。公司作为家居连锁卖场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后续行业转暖,同时国补政策有望推动公司业绩改善。
从首富到“断臂求生”,被列为被执行人
作为国内家居零售业的标志人物,车建兴的商业版图始于家居卖场,早年通过“地产+卖场”模式快速扩张。
公开报道显示,车建兴1964年7月出生于江苏常州,早年从木匠做起,1986年其向亲友借款600元创业,成立小作坊。1991年,其投资100多万在常州开设红星家具城。2000年,上海红星美凯龙开业,此后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15年,红星美凯龙在港交所上市,车建兴一度成为常州首富。在家居主业外,车建兴开始跨界地产、影视领域。
2018年,红星地产提出千亿目标,2020年拿地金额达168亿元,推动红星控股总资产突破2600亿元,但同期总负债也攀升至196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73%。
2020年后,房地产行业下行,红星地产销售回款骤降,流动性压力剧增。2021年起,车建兴被迫出售核心资产,包括红星地产70%股权、物流子公司及美凯龙物业。2023年6月,红星控股总负债达381亿元,货币资金仅3.65亿元,短期债务缺口超40亿元,多笔债券逾期未兑付,车建兴被列为被执行人。
为缓解债务压力,车建兴采取了一系列资产剥离与股权转让措施。
2023年1月,车建兴妹妹车建芳、妻子陈淑红等亲属及核心高管集体辞任董事。同年6月,车建兴将美凯龙29.95%股权以63亿元出售给厦门建发,退居第二大股东,建发系高管全面接管董事会,车建兴卸任董事长,仅保留总经理职务。
同年,车建兴身家也从巅峰期2021年的430亿元跌至2023年的67亿元,落榜富人榜。2024年,车建兴及红星控股所持美凯龙股份被全部冻结,红星控股因资不抵债申请司法重整。同年7月,红星控股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2024年8月,接任车建兴任美凯龙董事长的郑永达,辞去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职务,改任副董事长,林茂接任董事长。2024年12月,执行董事李建宏调任非执行董事,车建兴不再担任港交所授权代表,杨映武接任。
转型艰难的同时,美凯龙进入“多事之秋”。
据公开报道,近日,红星美凯龙原执行总裁高爽职务侵占案迎来终审判决,刑事裁定书显示,高爽因在公司业务中通过虚增服务费非法侵占公司资金,数额巨大,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新财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