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愈发清晰,金融系统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民营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国际金融报》近期推出“优化金融服务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深入一线记录金融机构如何以专业服务护航民企成长,见证政策红利如何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实获得感。
民营经济强,则中国经济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金融与民企的“双向奔赴”,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2002年,我们在山东成立,最初主要做大蒜、生姜等农产品的出口业务。”今年4月,佳农集团财务总监马如适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景。
或许谁也未曾料到,这艘最初装载着大蒜、生姜等普通果蔬的小船,竟会在20多年的岁月中破浪前行,最终成长为一艘足迹遍布全球的巨轮。
从山东起步到扎根上海,从深耕国内市场到迈向世界舞台,佳农集团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华丽蜕变。而在这背后,金融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民生银行便是其中的重要助力者。
十年来,民生银行与佳农集团携手共进,其合作不仅是金融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更为银企合作树立了典范。
王尊君 摄
融资破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佳农集团于2002年在山东成立,最初专注于大蒜、生姜等农产品的出口业务,并逐步奠定了其在全国大蒜、生姜、苹果出口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1年,正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出口规模增长了4.9倍,进口规模增长了4.7倍,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经济总量跃升到第二位。
在这一年,佳农集团顺势而为,成立了进口事业部,业务模式从单一出口向进出口双向业务转变,借助国外优质水果资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征程。
“2014年,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扩大业务规模,我们将公司总部从山东迁至上海。”回忆起过往的奋斗历程,马如适记忆犹新。初到上海时,佳农集团尚未拥有如今的知名度,融资难题成为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
“当时,我们还在青浦西郊国际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附近办公,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正处于转型期。”马如适对记者回忆称,“公司那时正在努力扩张规模,急需资金支持,但本地金融机构对我们还不熟悉。”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以果蔬等农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佳农集团在物流和仓储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融资需求。然而,银行对企业进行评估放款的重要标准是抵押物,而佳农集团是一家轻资产的公司,抵押资产较少,这使得其融资难度明显增加。
此外,由于部分果蔬是季节性产品,佳农集团的资金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性。在果蔬采购旺季,为了满足物流和仓储的需要,集团的短期融资需求会急剧增加。
当佳农集团为融资难题一筹莫展之际,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及时伸出援手,为其扩大规模提供了关键资金支持。
作为民生银行上海汽车城支行的客户经理,项震见证了该行与佳农集团十年相伴的历程。他向记者回忆道:“银行看重的是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潜力,以及严谨的管理体系。”
“合作之初,民生银行给予佳农集团的授信额度大约在三四千万元。十年间,佳农集团的销售额从几十亿元快速增长到今年的远超百亿元,我们的授信额度也在逐年增加。到了2025年,授信额度更是比前一年近乎翻番,从1亿元增加到了1.85亿元。”项震告诉记者。
项震介绍,鉴于佳农集团的进出口业务需求,民生银行为其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结算产品,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满足了其对付款时间的严格要求。
马如适补充称,民生银行还为佳农集团提供了多项支持措施,包括国内人民币结算费用全免、境外汇款手续费优惠,进一步降低了集团跨境业务的成本。
如今,佳农集团早已不再仅仅是蔬果的“搬运工”,而是形成了跨境直采、商品化加工、冷链物流配送及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生鲜食品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模式。
佳农集团的水果走进了奥乐齐、山姆等各大连锁商超、水果连锁店、新零售门店,以及大型批发商,并在2023年登上行业内品牌提及率和消费者渗透率榜首。在全球范围内,佳农集团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代理新西兰佳沛奇异果、乐淇苹果等国际知名品牌,是佳沛全球第二大代理商。此外,佳农集团的香蕉、菠萝进口规模以及生姜、苹果、大蒜的出口规模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
王尊君 摄
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生鲜食品的长途运输和保鲜提供了保障。
不过,此前国内的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能够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并提供专业生鲜产品供应链服务的企业相对较少。佳农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需求,从而勾勒出更为宏大的企业版图。
佳农集团以各城市配送中心为关键节点,建立了以跨国海运航线、国内物流干线与市内配送网络为一体的冷链物流网络,实现了从“批发”为主向“配送”为主的转型。
在转型过程中,佳农集团的资金需求显著增加。据介绍,冷链物流的成本相对高昂,包括冷链仓库的建设和维护,冷藏设备的能耗,以及生鲜产品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带来的运输、储存和销售中的损耗,无一不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高要求。
为了更好地控制水果的成熟度,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及口感的追求,佳农集团还针对香蕉、奇异果等后熟水果研发了催熟冷藏技术。“我们引进了进口设备,建立了催熟物流配送体系,这使得仓储配送中心的建设耗资巨大。”马如适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随着电商平台和新零售企业的纷纷涌入,佳农集团面临着激烈的生鲜市场份额“争夺战”。由于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佳农集团需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保持竞争力。此外,保持供应链上下游的通畅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企业资金需求最为迫切的时刻,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为佳农集团送来冷链物流建设资金的“及时雨”。该行还依托“民生E链”系列产品为佳农集团提供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精准匹配农业产业链中的季节性资金需求,缓解农户融资压力,助力链上企业共成长。
2017年,佳农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包含24个配送中心的销售网络。得益于金融支持,佳农集团在供应链管理、跨境直采能力,以及冷链物流配送网络方面持续优化。截至目前,佳农集团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30多个配送中心,并配备了3.2万平方米的保鲜库及1.3万平方米的催熟库,提高了产品的供应效率和质量。
全国配送网络初步形成的第二年(2018年),佳农集团吹响了第三次创业的号角,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向品牌化运营转型,逐渐拓展了高端蔬菜、果汁等新品类业务,以此降低对香蕉等单一重要产品的依赖,有效对冲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我们正在逐渐向高毛利润的业务转型。传统蔬果的毛利率相对较低,而我们的高端果汁品牌‘佳果源’的椰子水产品,实现了毛利率的显著提升。”马如适说。
王尊君 摄
银企同行
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和历经多次转型之后,佳农集团依然有着更高的追求。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如火如荼,佳农集团也积极投身其中。面对复杂交错的冷链物流网络,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资金的全流程监管,成为佳农集团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马如适看来,“银企直连”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大助力。
为满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管理需求,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依托旗下“财资云”产品,成功实现了银行与企业财务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这种互联模式,我们助力佳农集团构建了资金标准体系,实现了账户的集中管理,并提供BI报表和管理驾驶舱功能。这使得企业能够实时分析现金流数据,建立资金指标体系,进而更好地辅助企业作出决策。”项震介绍道。
马如适告诉记者,财资云产品也十分适配覆盖全国30多个配送中心的复杂供应链场景,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的操作成本。
在一次次紧密合作中,佳农集团与民生银行携手走过十年,早已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缔结了深厚的友谊。“互为战略,互为客户”也已成为双方共同的经营理念。
如今,佳农集团的产品被纳入民生银行的内部采购平台。同时,民生银行还为佳农集团提供代发服务、定制佳农联名卡等多项增值服务,并结合员工特色权益、高端信用卡与理财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员工福利,深化企业文化,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民生银行还积极搭建异业联盟,帮助佳农集团扩大生态圈和朋友圈,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民生银行是首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民营企业的初心,聚焦‘民营企业的银行’这一战略定位,坚持把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作为全行的战略重点,致力于成为民营企业的首选银行。”项震对记者说道。
展望未来,民生银行将继续发挥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的基因优势,通过行领导亲自挂帅的“五位一体”服务团队,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结算和现金管理、结构化融资、国际业务等方面,为佳农集团提供综合化、一体化、专业化服务,共同打造“互为战略、互为客户、互为场景、互为生态”的新型伙伴关系,实现银企双赢、共同发展。
“生鲜行业的竞争依旧激烈。接下来,佳农集团将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努力为消费者把好最后一道关口。此外,我们计划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从采购、生产、销售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马如适对记者透露道,“未来,我们希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与民生银行一同成长,扩大双方的交友圈、生态圈,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