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带来的焦虑,怎么治? ai带来的失业问题 ai带来的职业焦虑
创始人
2025-05-08 02:23:22
0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房晓楠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AI制图

人类会被AI替代吗?

在一份覆盖国内11814名职场受访者的调研报告(长江商学院张晓萌教授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出品)中,一组数据显示,“重度AI替代担忧者的抑郁比例高达34.13%,远高于经济衰退焦虑群体”,这表明,AI冲击对职场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甚至要强于经济衰退。

同样是在这份调研报告中,高达85.53%的受访者对AI可能对自己的就业带来冲击表示担忧,甚至67.57%的受访者认为替代进程将在未来五年内发生。

但另一方面,与这种焦虑和替代担忧相对应的是,大多数人也并不否认AI在提升效率上的优势,尽管存在焦虑,但仍对AI的长期社会效益持有一种乐观态度。

既焦虑,又乐观。这似乎是一个矛盾。

在长江商学院教授张晓萌看来,这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背后,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即你是否真的知道AI是什么?大多数时候,人类的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当你勇于直面,认知达到一种程度的时候,悲观恐惧就会被乐观取代。

张晓萌长期持续从事职场人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在观察到AI对职场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后,带领团队调研并撰写《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职场心理健康研究报告》,探讨了AI对职场人士的就业冲击、心理健康的多维度影响,以及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与行动。


近期,围绕该报告,虎嗅与张晓萌教授进行了一次交流。以下为交流实录,部分内容有删减:

虎嗅:当时是怎样一个契机,让你去研究AI与职场人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

张晓萌:我一直在做心理健康与韧性方面的研究,企业家和管理者对自身和员工的心理状况关注度很高,也会非常焦虑,所以平常很多人会问这样的问题。

而AI作为一个当下热门话题,看似与心理健康没什么关联,实际却有很大关系。在研究工作中,每当出现新的AI产品或工具时,我和团队会经常一起交流,用不同工具进行内容生成,对比多种工具的优势和不足,也会去推测某些内容的创造者到底是人类还是AI。在这个过程我们发现,越了解AI,就越不会去妖魔化或者神圣化,心理状态也就会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焦虑、被AI取代的无措,回归到“平常心”,既不仰视也不俯视。

作为研究者,我想用数据来呈现当前人们对AI工具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开始了大样本调研,我们以AI为主线收集了很多问题,在多维度的交叉分析之后,报告逐渐聚焦在AI与职场心理健康这一主题,“AI✖️心理”作为研究主线,我们将继续进行跨领域的研究。

虎嗅:报告出来后,你认为对你个人触动最大的结论是什么?或者给你带来的认知增量是什么?

张晓萌:首先,报告确认了之前一些模糊的认知,就是生成式AI进入职场的确会引发焦虑。

调研回收了11814份有效问卷,85.53%的受访者在不同程度上对AI可能带来的就业冲击表示担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大家担忧的事情并不代表担忧是对的。我们希望这份报告传递的主要信息,不是去制造或是强化恐惧,而是通过调研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群体状态,读者可以跟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对比,看看其中的异同,并获得启发。

比如,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是:企业不引入AI会怎么样?我们的调研结果发现:没有引入AI的企业,员工担心未来被裁员的风险会更高,会加剧AI焦虑。这一点也恰恰印证了我们的主要发现:AI的使用频率越高,替代担忧越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越低——如果企业能够提供系统化的AI培训,员工加强对AI的理解,就更少担忧被AI替代。我希望这个推论,能够助推个人和组织拥抱新技术。

虎嗅:有没有哪一个结论是你之前没有意识到或没想过的结论?

张晓萌:性别角度上我们有一个不太一样的发现。人们可能想当然会认为男性对新技术和新工具上手更快,或用得更多。但我们的数据显示,女性对AI工具的使用频率整体略高于男性。要说明的是,我们收集数据的平台是科情在线,它是国内最大的科技工作者在线数据平台,受访者当中的很多人科技行业和技术岗位的从业者,结果反而出现女性比男性AI使用频率更高的情况,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但是后来我与校友交流的时候,他们从实际经验中给到我一个洞察:也许正是因为科技领域工作的女性是少数派,所以非常高频使用AI工具才能进入这一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一定的解释力。当然,这个研究结论的代表性还值得商榷,未来也期待有更大范围的样本群体来进行检验。这个发现打破了大众以往对女性应用新技术的认知,我也希望更多的女性朋友,无论是否在职场,都能积极拥抱新技术。

虎嗅:报告中指出,很多人一方面担忧自己被AI替代,认为AI削弱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认为AI能对社会利大于弊,那这些人是如何预判自己在未来社会与职场中角色的?

张晓萌:一方面,人们确实看到了AI技术的突破性,带来了生产力的释放。比如在心理学领域,目前中国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心理医生严重不足,一个精神科医生大约要接诊几千名患者。而有了AI以后,能够协助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提升接诊人次,其他类似的从业者,都很欢迎这样的技术助力。

另一方面,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替代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医生的时候,医生也会有被替代的担忧。人们在现在这个阶段尝到了AI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但与此同时又会担心未来对自己的冲击,这样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

虎嗅:你觉得大家现在到底是乐观占上风,还是担忧占上风?

张晓萌:我还不知道该怎样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里面可能含有一个调节变量,就是人们对于AI的了解和使用。不了解就会以悲观、害怕为主,了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乐观者的比例就会提升。同时,因为上述矛盾心态的存在,AI使用和对AI的态度之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虎嗅:对于企业高管来说,他的心理健康状态会受到AI的影响吗?或者会不会变成心理问题?

张晓萌:企业管理者的心理状态或多或少会受到AI影响 ,至于会不会演变成心理问题,答案尚不明显。首先,AI会加重管理者的焦虑度,但是焦虑本身不是心理疾病,是一种情绪。

虎嗅:那该如何回应他们的焦虑?

张晓萌:其实还是要回到焦虑情绪的根源。人为什么会焦虑?是因为失去了掌控感。所以,必须正确地认知掌控感,先掌控能掌控的部分,不能控制的部分先放在一旁,与不确定性共存。在能够控制的部分,积极调用自身精力和人财物等资源,在能够改变的部分尽力而为。

焦虑看似是情绪问题,却往往源于错误的认知。人很容易被念头带走,本来恐惧和担忧的想法可能只有一点大,人们却可以把它夸大甚至灾难化。人往往是被灾难化的想法所吓到,而不是被事实本身吓到。所以当感受到焦虑,也就是突然受到情绪裹挟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把外面那层臆想剥掉,把事实呈现出来,然后再去考虑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当自主意识重新被激活、校正以后,掌控感就会得到释放和增强。

虎嗅:报告中指出,其实真正组织过AI培训的企业很少,仅占2.42%,你们是如何看待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张晓萌:目前,很多企业高管自己都还没想明白AI是怎么回事,会对所在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他们怎么去培训员工,培训什么呢?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在AI的培训和引入上处于观望状态。

虎嗅:那对于企业,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管理者来说,应该做什么?

张晓萌:我的建议是,“尽量”去进行培训或者组织员工学习AI工具,小步快跑用起来。我们的调研发现,在AI重视程度较低的企业中,员工面临更高的被淘汰风险。在“不太重视”AI的企业中,9.82%的受访者认为其被AI取代的概率超过50%。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员工提供AI相关的培训,哪怕在现阶段不能够与目前业务紧密结合,也应该行动起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让年轻员工先行示范,集思广益,一起探讨和学习。

虎嗅:对于管理者来说,在思考未来职场岗位与AI关系的时候,该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员工发展提升之间的关系?

张晓萌:这是每个管理者常常要面对的挑战,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常年研究韧性和领导力,一直倡导并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情绪状态和个人成长。与此同时,业绩是考核管理者的首要目标,达成目标的压力是每个职场人都不可逃避的。所以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调整工作状态,尝试找到一个能够兼顾的平衡点。

根据我个人对管理者群体的了解,现阶段在AI应用上他们的关注点是考虑如何用AI降本增效,特别是如何用AI帮助企业快速达成业绩目标,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关心员工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报告,能够引起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对员工发展的重视,能够看到组织学习对于AI落地的促进作用。

虎嗅:管理者难道不应该是考虑如何让现有员工(碳基生物)叠加AI(硅基生物),变成更好的人或提供更多的生产力吗?

张晓萌: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短期内理想的状态是:企业中有部分精通AI使用的专家,再叠加一些先进的AI技术产品,代替部分低效的岗位,而不是简单地将大量员工与AI工具叠加,然后期望迅速取得显著的成效。用AI武装员工,或者说人机协同,需要人对工具掌握,以及AI和场景的结合,这都需要时间调适。我的观察是现在许多企业的AI应用,还处于一种探索和初步整合的状态。

虎嗅:你觉得AI对未来企业的工作方式或者组织形态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其中哪些影响是值得去关注的?

张晓萌: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AI应用的差异性非常大,很难一概而论。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更多地是要去认识、学习AI,不仅是作为某一个工具使用,还要借助AI进行更多的业务创新探索,从而将其真正融入到工作和生活场景当中。

虎嗅:那对于年轻人在面对AI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建议吗?或者从报告里看出他们的焦虑点或者忧虑点是什么?

张晓萌:报告显示,越是年轻的群体,其中担忧AI替代的受访者占比越低。我们原本以为,职场新生代(19-29岁)的AI工具使用频率是最高的,结果反而是职场中生代(42-62岁)的使用频率最高。

虎嗅:你认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晓萌: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职场新员工还在熟悉工作职能的阶段,还不清楚使用AI对工作有怎样的影响,或者他还没有想到工作到底应该如何与AI相结合,没有锚点,有些无从下手。对于企业和行业可能受到AI哪些影响,可能他们的管理者都没办法给出一个清晰的回答。

虎嗅:你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或意见?

张晓萌:在我们都不太能看清楚AI技术走向的当下,年轻人相较于去守住工位,更重要的是守住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擅长的事情。这反而是在这种不利条件的一个有利做法。因为当大家都知道哪些行业赛道是大热门的时候,很可能会违背自己的心愿去追逐待遇好的岗位。在目前的不确定性下,年轻人的机会成本降低了,不如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找到内在的确定性,反而可能是更优解。

未来将是一个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AI现在主要替代的是通用型的技能,每个人更应该确定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是什么,哪些特质不会被AI取代,这反而是在AI时代的“护城河”。

虎嗅:具体而言,年轻人该怎么做?

张晓萌:我鼓励大家去做各式各样的尝试,不用带太多的目的性。在尝试中慢慢找到自己的热爱,这点特别重要,我也一直在鼓励企业家学员寻找热爱。热爱能够让我们迸发出强大而持续的生命活力,成为我们走出至暗时刻的抓手。

虎嗅:应该去找热爱,而不是去做那些所谓精确的职业规划?

张晓萌:时代变化太快了,即便我们给大学新生或者职场新人做规划,到他们大学毕业或者工作了几年后,一些职业可能都会消失。在就业压力下,很多人可能更没办法去找寻真正的热爱。

虎嗅:所以可以理解为——在AI大变量之下,我们应该如何自处这个问题,要的答案也许应该是一个非AI的答案?

张晓萌:我们作为人如何自处的问题,只有人类自己能够回答。在这个AI重塑工作生活的时代,在技术有一些冰冷的世界中,我希望在研究中注入情感的温度,鼓励每个人去关注、认可、提升自身作为人的价值。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不能被AI替代的两大优势:一个是创造力,另一个就是情绪价值。未来既然AI要与人类共存,就要坚守住生而为人的优势。

虎嗅:AI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吗?现在很多产品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张晓萌:AI提供的情绪价值是个陷阱,因为它不是真实的。它甚至不能跟养宠物猫相提并论。猫能带来陪伴感,能安抚情绪,因为猫是活生生存在的。而AI终究是虚拟的,是一种幻象。

AI回应你的方式,其实是你“教”出来的,它会按照你希望的方式跟你讲话,它给的情绪是你“喂”给它各种数据之后的结果,你想要它给你什么,你就去喂什么,那肯定能够回答得特别好,这不是真正的理解或者情感共鸣,在我看来,这种高度迎合的情绪价值反而可能是个陷阱。

就像人对食物的营养需求要有五谷杂粮,人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也是多样的——积极的、消极的,人都应该要去接纳。如果人一直陷在自认为的所谓好的体验中,就像是泡在蜜罐中,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面对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真正的成长,是需要依靠与他人的深度互动来激发的,那些经受了挫败考验后形成的信念与韧性,也许不会带来即时满足,但会成为激励一生的力量。

所以我始终觉得,人类需要生活中与他人真实的连接,比如一个对视、一句真心话,甚至一个拥抱。这些细腻而真实的体验,是AI暂时给不了的。人的存在就是要体验和应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更多AI与职场心理健康研究内容,请点击链接:http://cloud.ckgsb.com/s/Sf4iubRiROg,限时获取长江商学院在虎嗅首发的《长江商学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职场心理健康研究报告》,密码flaz,有效期至2025年5月21日,请尽快下载。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22787.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始祖鸟,机场的“救命鸟” 始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作者:林美汕,头图来自:AI生成这个五一假期,当你拖着行李穿梭在机...
工信部出手!“剑指”隐藏式门把... 红星资本局5月9日消息,5月8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
李宁,签约中国奥委会 李宁签约... 撰文丨史川轩 魏芝芝对于李宁来说,44年,将形成一个有趣轮回。“1984年,我就从这里出发,去了洛杉...
从产品到生态,洋河股份如何在白... 首发 | 中访网责编 | 李 泽未来的商业竞争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这在互联网圈已经成为共识。但实际上...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纳指涨... 5月8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道指涨0.51%,纳指涨1.02%,标普500指数涨0.68%。英特...
专家建议5年内将农民养老金提升... 专家建议5年内将农民养老金提升到1000元,扩消费立竿见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想要扩...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美联储:... 北京时间5月6日晚,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道指涨0.5%,纳指涨0.27%,标普500指数涨0.68...
突发!A股又曝“天价离婚” a... 2025.05.085月8日,珠城科技(301280.SZ)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从山东走向世界,民生赋能佳农集...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愈...
美联储承认,风险正在上升! 美... 文/夏宾美联储还在等待。北京时间8日,美联储最新一次议息会议结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
顶流也凉凉了 顶流也凉凉了 顶... 图:m_d_n_f_ 读者卖了一套公寓。 用到手的现金,又买了3个车位,收益6%+; 还想再买2个车...
英国和美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 英国和美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当地时间5月8日,英国和美国已经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英国...
非洲手机之王崩了?传音非洲大本...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作者:奇偶工作室来源:奇偶工作室(ID:ji...
在股市赚钱,难吗? 在股市赚钱... 国际上大事频发,川老头的关税还挂在嘴边,全球多地的硝烟还在弥漫,各国之间的博弈风云莫测。在这个异常激...
上海奶茶夫妻,身家飚到130亿... 作者:马小雨 江一苇 编辑:谭璐上海夫妇卖奶茶,一脚踏入资本市场。5月8日,沪上阿姨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沪上阿姨成第六家上市新茶饮企业... 沪上阿姨成为今年第四家上市的新茶饮公司,也是上市的第六家新茶饮公司。5月8日,沪上阿姨(02589....
V观财报|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等...   中新经纬5月8日电 博纳影业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新疆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博纳影业集团股份...
正荣地产: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 视觉中国 图5月8日,正荣地产(06158.HK)宣布最新人事变动,涉及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财务总...
管理3300亿美元的穆巴达拉投... 36氪获悉,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主权投资机构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今日公布2024年财务业绩:截至2024年...
宁波华翔跨界入局机器人领域,此... 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宁波华翔(002048.SZ)正式官宣跨界进军机器人领域。5月8日,宁波华翔发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