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5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考虑将其飞行汽车子公司小鹏汇天首发上市。相关知情人士表示,这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邀请多家银行参与竞标,以争取在小鹏汇天的IPO中担任角色。IPO可能在香港或美国进行。
对此,小鹏汇天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关于IPO的传闻,我们目前没有可以回应的信息。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业务发展,并在合适的时机与大家分享最新进展。”
尽管IPO一事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小鹏汇天确实在近一段时间资本层面的动作不停。一个月前,小鹏汇天刚刚获得全球飞行汽车生产领域的最大银团贷款。
4月1日,小鹏汇天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签约,五家银行联合向小鹏汇天提供12.6亿元银团贷款,用于支持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的建设。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为本次银团贷款的联合牵头行。
对于此次贷款合作,三家联合牵头行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这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交汇的万亿级新蓝海蕴含着巨大市场机遇,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小鹏汇天专注飞行汽车研发,是广州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要企业,银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小鹏汇天等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激活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截至目前,小鹏汇天共完成三轮外部融资。2021年, 小鹏汇天宣布获得5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前估值超10亿美元,由IDG、五源资本、小鹏汽车领投,红杉、钟鼎、高瓴、云锋等知名基金跟投。2022年6月,星航资本对小鹏汇天进行了追加的A轮融资。
2024年8月,小鹏汇天宣布获得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同时启动B2轮融资。多轮融资也将确保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实现。
承载小鹏汇天量产的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2024年10月27日正式动工,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
5月6日,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已经封顶。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他去看智造基地时发现,总装车间、涂装车间、连接车间以及复材车间已经封顶了,量产工厂完成度达70%。
据了解,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竣工。竣工后,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预计将在2026年量产交付,售价不会超过200万元,最新消息显示,已收到来自企业和个人的预订申请接近2000份。
另外,备受关注的适航环节,小鹏汇天方面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或者2026年年初拿到“陆地航母”的型号合格证,这也将是飞行汽车走向商业化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