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作为量贩零食领军者,鸣鸣很忙在港交所启动了IPO,对港股市场发起上市冲击。
近日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标志着中国量贩零食行业迈入资本化新阶段。这家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成的企业,以“薄利多销”模式在三年内实现GMV飙升至555亿元,门店数量突破1.4万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及所有县级市场。
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间,鸣鸣很忙的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03%;同期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0.81亿元、2.35亿元、9.13亿元,复合增长率同样高达234.6%。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GMV计,鸣鸣很忙是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并位列中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据官网介绍,鸣鸣很忙是中国领先且仍在快速增长的食品饮料零售商,门店多位于人流量大、易见易达的街边位置,提供欢乐、舒适的逛店体验,以及品类丰富、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的产品。鸣鸣很忙的创立,源自于创始人致力于满足大众消费者对于优质、平价的零食需求,并通过供应链重构、创新产品开发等方式,丰富了产品组合和重新定义了零售价格体系,引领了量贩模式。
作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鸣鸣很忙的IPO不仅折射出下沉消费市场的爆发力,更揭示了零售行业效率革命的深层逻辑。
01
供应链重构与“薄利多销”的长期主义,重新定义竞争规则
鸣鸣很忙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传统零售链条的颠覆性重构,其商业模式可概括为“极致效率+规模反哺”。
首先是供应链直连:压缩中间环节,重塑成本结构。传统零售的层层加价导致终端价格虚高,而鸣鸣很忙通过直连50%的《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厂商,彻底打破这一桎梏。其采购体系绕过经销商,直接与源头工厂建立战略合作,采购成本明显较传统渠道低。
其次是数字化赋能:全流程效率革命。鸣鸣很忙的数字化能力是其效率跃升的核心引擎,构建了“高频上新—数据反馈—快速调整”的闭环,每月上新百款产品。2024年全年鸣鸣很忙交易单数超过16亿,会员总数达到1.2亿,会员购买人数1.03亿,年复购率达75%。仓储物流网络覆盖300公里辐射圈,36个仓配中心实现24小时送达,存货周转天数仅11.6天(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数据驱动决策”的模式,使鸣鸣很忙在快速扩张中保持运营一致性。
最后是加盟商共生:规模反哺生态。与传统加盟模式依赖加盟费不同,鸣鸣很忙99.5%的收入来自商品销售,形成独特的“总部让利—加盟商增效”生态。总部通过规模化采购压低成本,加盟商则专注于终端运营,共享效率红利。例如,加盟商无需承担选品和物流压力,总部提供选址支持、标准化陈列及数字化管理系统。这种共生关系既降低了扩张门槛,又通过规模效应摊薄边际成本,形成“低价吸引流量—高复购反哺规模”的良性循环。
本质上,鸣鸣很忙的商业模式是“效率套利”——通过供应链重构压缩成本、数字化提升周转、加盟商生态摊薄风险,最终以低价策略占领下沉市场。这种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零售的利润结构,更重新定义了量贩零食行业的竞争规则。
02
下沉市场的“万店密码”与行业整合能力,构建生态壁垒
鸣鸣很忙的崛起,其实是对中国消费分级趋势的精准卡位,其竞争优势体现在对县域市场的深度渗透与行业整合能力上。
其一是下沉市场渗透: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国县域消费升级催生了庞大的增量空间,鸣鸣很忙以“高密度门店+基础品低价”策略精准切入,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覆盖1224个县(覆盖率66%),成为品牌基本盘。其门店选址多位于街边黄金地段,通过“街边店+高质价比”模式契合县域消费者对低价、便捷的需求。这种布局不仅规避了高线城市商超的竞争压力,更通过填补空白市场建立先发优势。
其二是量贩模式创新:从“货架零售”到“体验经济”。鸣鸣很忙将门店打造为“逛店目的地”,通过多感官设计提升停留时长。试吃区、主题陈列、节日主题活动(如年货节)等创新形式,将传统货架零售转化为体验式消费。其门店SKU数量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且约25%为定制化产品,满足下沉市场对多样性与新鲜感的追求。这种“体验经济”策略,使鸣鸣很忙在抖音等平台形成现象级传播,2024年创新概念店曝光量超16亿次。
其三是行业整合能力:并购后的协同效应。2023年11月“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的合并,是鸣鸣很忙构建护城河的关键一步。双方整合后,供应链资源实现互补——赵一鸣的南方市场渠道与零食很忙的华中供应链网络形成联动。合并后鸣鸣很忙快速扩张,验证了规模化扩张的可行性。此外,会员体系打通后,形成跨区域的消费黏性。这种整合能力使其在行业分散(2024年前五大连锁仅占6%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快速建立规模壁垒。
鸣鸣很忙的下沉市场策略并非简单的“低价铺货”,而是通过门店体验升级、供应链本地化适配及并购整合,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生态壁垒。其成功证明,在消费分级时代,效率与规模仍是穿透市场分层的核心武器。
03
高速扩张下的隐忧与行业挑战,副作用逐渐显现
尽管鸣鸣很忙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但其商业模式仍面临多重考验,高速扩张的副作用逐渐显现。
首先是加盟商内卷:规模扩张与单店盈利的平衡难题。据《摩根商研所》等报道,为加速渗透,鸣鸣很忙取消“距离保护”政策,允许同区域密集开店。另据《新食品评介》报道,南昌某加盟商反映,“一条街原本容得下5家店,现在开到7家,老店月销从80万跌至50万。”尽管鸣鸣很忙通过租金补贴等措施缓解矛盾,但加盟商生存压力仍可能引发关店潮。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单店盈利模型已逼近临界点——加盟商需承担租金、人工等刚性成本,而鸣鸣很忙2024年销售毛利率仅7.62%的背景下,净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若无法通过品类优化(如引入高毛利冻品)改善单店收益,加盟商忠诚度将面临考验。
其次是低毛利陷阱: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鸣鸣很忙的薄利模式依赖规模效应,但7.62%的销售毛利率与2.11%的销售净利率已接近零售业底线,远低于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传统零食品牌。其商品定价较商超低25%,成本压缩空间有限。此外,SKU同质化严重,削弱差异化竞争力。若无法通过自有品牌或高毛利品类突破,规模扩张可能反噬利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最后是行业竞争白热化:万店规模后的增长瓶颈。量贩零食赛道已进入“万店争夺战”:万辰集团旗下“好想你”2024年门店达1.4万家,与鸣鸣很忙仅差200家;爱零食、赵一鸣省钱超市等新品牌加速布局。同时,传统商超(如胖东来)通过供应链优化反击,电商(拼多多)以低价策略分流需求。鸣鸣很忙的“万店规模”虽形成渠道壁垒,但区域渗透率接近饱和后,向北方市场及高线城市扩张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此外,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也值得重视。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鸣鸣很忙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或将导致品控失守,品牌声誉将遭重创,动摇其“高性价比”根基。
鸣鸣很忙的隐忧本质是“规模扩张”与“质量把控”的失衡。加盟商内卷威胁生态稳定,低毛利模式考验盈利韧性,而行业竞争加剧则压缩增长空间。如何在规模与质量间找到新平衡点,将决定其能否跨越周期。
未来,若鸣鸣很忙能突破区域渗透瓶颈、构建差异化商品矩阵,其有望复制蜜雪冰城的资本神话,成为中国零售业“下沉革命”的标杆。反之,若陷入价格战与内卷泥潭,则可能成为资本狂欢后的又一泡沫。博望财经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韩国人打卡上海大润发疯抢江小白?“像极了我进韩国便利店直奔香蕉牛奶” 韩国人上海打卡点大润发 韩国人疯狂打卡上海
下一篇:“3块买两杯奶茶、星巴克来了都半价”,京东美团淘宝打外卖商战快把打工人整出糖尿病了 “3块买两杯奶茶、星巴克来了都半价”,京东美团淘宝打外卖商战快把打工人整出糖尿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