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股,是今年绝对的主角,值此五一,我不谈旅游股,因为那是一阵风,我谈整个大消费的投资思路。
现阶段,大消费投资思路有两条:一条思路是记住四个字“吃喝玩乐”,另一条思路是记住一句话:“得渠道者得天下”。再细说,从行业横向看,吃喝玩乐的需求潜力最大,其他潜力要靠刺激,而吃喝玩乐的需求潜力靠人性,靠欲望。
从消费供应链纵向看,销售渠道是整个大消费的咽喉,在产能供大于求较为普遍的工业时代,销售渠道占利润比重最大。
先说第一条思路。
吃:大米饭,是必需品,但吃顿好的,是可选消费品。经济好的时候下馆子,经济不好的时候回家做饭。吃总是要吃的,吃的好不好,则随经济和收入情况潮起潮落。
举个投资的例子,锅圈和海底捞都投资一点,结果就是,经济好的时候,海底捞股票上涨,经济不那么理想的时候,锅圈股价就能大干快上。吃总是要吃的,但吃什么是个大学问。
喝:喝的文章很大。其实细分就是两类,茶饮(包括咖啡)和酒类。酒类我们谈得多,新茶饮是近些年我新关注的点。如今,好消息是新茶饮纷纷上市,坏消息是一些好的新茶饮股票去美国上市,比如霸王茶姬。
星巴克市值千亿美元,中国这么大,大家可能买不起豪车,大一定买得起一杯奶茶,所以,有几家千亿美元市值的新茶饮连锁很正常。新茶饮投资也可以采取组合模式。达则霸王茶姬、喜茶,穷则蜜雪冰城。古茗,奈雪,茶百道等,都有点不上不下。主打的就是一个,越是头部的品牌,越是有市场潜力。
这里说一句,这几年奈雪不太行,问题就出在奈雪的多品牌战略上,搞了很多子品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削弱了消费者的记忆力。
玩乐:玩物丧志?可问题是,如今不会玩的人,是会被社会淘汰的。你家里有孩子,就努力让孩子学会一些玩的本事,比如密室逃脱,剧本杀,盲盒经济,谷子经济,偶像等等,否则孩子会被排除在社交圈子之外。
读书是一方面,玩也是一方面。一个孩子寒窗苦读十多年,虽然有了满腹经纶,却少了有趣的灵魂,得不偿失。话说,搞不好未来玩还是赚钱工具,比读书还有用。话说,如今我们称之为艺术的东西,哪一样不是过去的娱乐方式。
玩乐的内容很多,影视,动漫,自媒体,密室逃脱,谷子经济等等,但这里面有个核心,那就是IP,实际上所有玩乐都离不开IP。所以,A股的芒果超媒,港股的腾讯网易,阅文集团,甚至于我平时不太愿意提的视觉中国,还有我在《寻找百倍消费股》中讲的港股冉冉升起的泡泡玛特,他们的本质,都是IP的创造者和运营者。所谓有好的IP,一飞冲天,比如今年年初的《哪吒2》。
很多投资人的错误在于,他们认为优秀的玩乐股票,是那些具备技术壁垒的,比如3A画面很逼真。这方面,其实并不一定,技术恰恰是最容易COPY的,懂消费者才是玩乐的关键。
主机游戏上有三家,微软的XBOX,索尼PS,和任天堂NS。其中任天堂的卖点和其他两家不同,其他两家不断的探索画面的极致,不断的强调体验的丰富度。
但任天堂其实一直以来就强调一个词“游戏性”。好玩的才是游戏,哪怕画面不那么出色。游戏行业有很多游戏,1个人制作就卖出数千万份的,比如有个游戏叫《星露谷物语》,1个人制作的像素游戏,卖出4100万份。话说,好画面是游戏性的其中之一,好画面不等于好玩,他只是锦上添花。
未来中国,玩乐为目标的虚拟经济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很多人将经济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将金融和科技,包括这些内容产业被归入虚拟经济,认为应该重实体,发展制造业,轻视虚拟经济,实际上这样的思路是错误的,因为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现在的虚拟,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实体。
打个比方说,手机,是不是过去的虚拟,现在的实体?智驾,是不是过去的虚拟,现在的实体?显卡,过去是不是为游戏虚拟经济服务的,如今是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计算机是实体经济,没有操作系统行不?周易之道,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 ”图案,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