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居于首位,彰显出科技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位。
南都·湾财社记者日前了解到,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创设“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通过单列额度、实施“名单制”管理、鼓励银行产品创新、推动政策叠加等举措,着力促进央行政策资金精准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累计投放“粤科融”支小再贷款超15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的优惠贷款中超七成为信用或保证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4.2%,共惠及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400余家。
为科技企业单列专项额度
具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全省初设60亿元“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并开通资金投放“绿色通道”,优先满足金融机构科技信贷申请需求,对运用效果较好的地区和机构,进一步给予额度倾斜。
据介绍,“粤科融”支小再贷款实施“名单制”管理,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全部纳入专项额度支持范围,并通过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即“粤信融”平台),将企业名单推送至银行机构,实现精准对接。
与此同时,央行广东省分行还引导金融机构运用“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使发放的贷款利率更加优惠,促进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品的特点,央行广东省分行运用“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优先支持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等抵押方式发放的贷款。与地方科技局、高新区政府探索推出“创新积分贷”,运用央行再贷款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将贷款额度、利率与企业创新积分挂钩,帮助企业将创新“软实力”转化为获得信贷能力的“硬支撑”。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推动地方出台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截至2023年11月末,广东金融机构累计运用央行科技创新再贷款发放优惠利率贷款2442亿元,惠及企业1.34万家,落地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央行广东省分行指导广州、东莞、肇庆等地区创设“绿色票据再贴现”“碳减排再贴现”“智链通”“绿链通”,通过“再贴现+场景订制”靶向支持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首贴户”“首享户”拓展专项行动,加强对接走访,畅通政策资金直达实体经济路径。2023年1-11月,累计发放195亿元再贴现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累计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139亿元、碳减排领域票据再贴现93.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广东省科技厅等部门起草《广东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设立广东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通过政策叠加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工作部署,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政银企对接,用好用足用活“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完善与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特征相匹配的产品服务,满足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全力以赴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上一篇:惠民农商银行:全力以赴促营销,决战首季开门红 农商银行春天行动营销 农商银行开门红接地气营销活动
下一篇:阳信农商银行:普及金融知识 做老百姓的安全“小卫士” 阳信农商银行金融知识普及月 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