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带孩子回老家,都会去长阳津洋口镇郊的下渔口村戏水或野炊,常把车停在老覃店边。那里离老家镇上有10多公里,集镇附近已没有干净溪河,而玩水又是我和儿子、外甥们的共同爱好。
老覃不老,才40出头,国字脸,相貌堂堂,对人很和气,性格也开朗,可惜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萎缩了不能落地,需要双拐才能行走。他父母去世早,没能帮他讨上老婆,如今只能一个人守着小商店讨生活。那是真的小店,就是在一间瓦房里摆了两个小柜台、一个小冰柜,只卖饮料副食和最常见的日用品,关键是顾客还少,好些村民已去城里打工,山区高速通了后,车辆大多不再从他门前的省道经过,周围的居民已不多,几乎家家有摩托车,去集镇购物或网上购物都很方便。
游泳下河时,我曾在他店里买过香皂和矿泉水,价格实在,但至少香皂有异样,和常用的同款明显不一致。老覃进货靠县城批发商开着货车不定期配送,商品真假他无法把控,也没能力识别,进价低点的当然好,所以难免良萎不齐。更要命的是,由于这里不算偏远,有些快递居然能天天来送货,老覃的生意就更清淡了,我常怀疑他连基本伙食费也赚不到。每次停车或路过,就尽量买些啤酒、饮料等假货相对少的产品,捎回老家慢慢用。
老覃家旁的溪潭
老覃是个爱看书的人,常在看杂志,如《小说月报》、《知音》之类,他说偶尔到镇上进货,在废品站就会找些买回来,价格论斤很便宜,经济渐不景气,旧书报价格也掉的厉害。
我问老覃是否本村人,老覃摇头,说以前在更偏远的大山里,父母年纪渐大后,担心他以后的生活,耗尽卖木材和山货的积蓄,买了城郊这块小地皮盖了房,能商能住,平时能见些人烟,以后就医也方便些。如今,幸亏老屋的山里每年还有点退耕还林的补贴,大概每年一千多块,小店每年能落个数千元,自己又有小菜园子,蔬菜自给,就基本够生活了,还能勉强存点。
腿疾无法根治,生活还得继续,婚姻成了老覃的头等大事。老覃托过不少人,并许以报酬,却少有人应。乡村的男女比例早就严重失调,年轻姑娘极少愿意呆在村里,男丁普遍成家困难。本镇更偏远的天齐黄岩村,因为交通不遍,村民普通贫困,听说两百人的村,还有20多个40岁以上的光棍,这可还是属于城关镇。寡妇与离异者都很抢手,清贫、身残的老覃没能轮上,或者说没入法眼。甚至引来骗子,有路过的说帮他介绍个大龄姑娘,告他一个手机号。对方开始很热情,也很温柔,没过多久就让老覃给充电话费,充几次又说女方身体不舒服,一检查是不轻的病,让他寄医疗费,等病好了就过来和他成亲。爱看书的老覃也算见多识广,犹豫几天后,和对方断了联系,虽然心中或许还有那么几丝不舍。可未来的路,更显孤单与不易。
前些天,全国老龄办发布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近五千万人。那么,再加上失能、精神失常、身体残障的非老年人,数字将更为庞大,他们不会出现在城市大街的光鲜中,而是湮没于乡野或水泥森林的囚笼中。增长率的靓丽经济数据里,还有那么多长期的个体的痛楚与孤独,或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