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庆与中秋的双节相遇,欢庆的氛围愈加浓厚,许多中老年朋友在这一时刻总是希望把节日过得尽善尽美。然而,若没有理顺一些小事,反而可能增添不少烦恼。以下是“三不”原则,帮助大家轻松度过双节:
1. 不送:不要超出自己能力的人情礼物 许多中老年朋友在节日期间常常觉得送礼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压力。有些人为了维持“礼尚往来”,可能会咬牙买下昂贵的烟酒或茶叶,甚至攒钱给晚辈发大红包,却在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其实,亲情和友情并不在于礼物的价值,自己动手做的一罐腌菜、亲手写的一幅字画,或者陪伴晚辈聊聊天,讲述过去的故事,这些心意满满的“轻礼物”更显珍贵。就像邻居张阿姨,去年她没有随大流买高价礼盒,而是把自家种的南瓜和红薯装成小袋,送给亲友,大家都赞不绝口,觉得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温情,既没有给钱包增添负担,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2. 不囤:避免过量购买生鲜和不必要的促销品 双节前,超市常常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很多中老年朋友看到“买一送一”或“满减”时,难免忍不住下手,结果冰箱塞得满满当当。但生鲜食品放久了容易变质,最后只得心疼地扔掉。而有些人囤积了一堆打折的洗衣液和纸巾,家里堆得没地方放,等到真正需要时发现快过期了。就拿我母亲来说,去年国庆她囤了十斤猪肉,结果冰箱根本放不下,部分肉变质只能丢掉,既浪费了钱又让人心烦。其实现在的超市和菜市场在节日期间并不会关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买到新鲜的,按需囤积促销品就好,切忌让“省钱”变成“浪费”。
3. 不走:探望亲友时要注意身体状况和情感 在探望亲友时,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如果亲友正在生病住院或者刚刚康复,冒然上门探望不仅可能影响到对方的休息,还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不如选择打个电话或发个视频,表达关心;其次,对于与某些亲友之间存在误会的情况,过节上门难免会有尴尬,不如等双方情绪平复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避免让节日变得不愉快;最后,考虑到中老年朋友的身体状况,长途奔波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如果亲友在外地,可以通过视频团聚,同样能传递温暖和关怀,没必要强撑着赶路。
双节的真正意义在于团圆的温暖和身心的放松。遵循“1不送、2不囤、3亲不走”的原则,避免纠结与折腾,才能真正享受节日的快乐,与家人共度一个舒心又自在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