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楼市的波动让不少人头皮发麻,特别是几个一线城市的成交量数据让人误以为房价即将开启新一轮上涨。比如,8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的成交量同比上涨了31%,深圳甚至高达49.7%。更别提上海,新房价格也跟着蹭蹭上涨。不少人开始狂欢,似乎房价已经筑底,市场准备反弹。
但,现实真有这么乐观吗?咱们不妨深挖一下这些数据,看看背后的猫腻。
北京的二手房市场看似热闹非凡,8月网签数量达到14363套,同比涨幅高达31%,似乎成交量恢复得相当不错。然而,这里面藏着一个关键的矛盾:环比却在下降,降幅达到7.8%。从6月的14987套到7月的15575套,再到8月的14363套,成交量的热度明显在降温。换句话说,大家以为市场开始恢复,其实只是表面的虚假繁荣。
更有趣的是,北京的二手房挂牌量依然高居不下,8月份维持在15.6万套左右。也就是说,虽然成交量在增长,但新挂牌的房子也没少。这种“以价换量”的局面,根本没有拉动房价上涨的空间。所以,北京的楼市看似热闹,其实还远远没到筑底反弹的阶段。
深圳楼市的故事同样有趣。虽然8月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暴增49.7%,但细看今年的数据却发现,8月的成交量竟然是近6个月的最低点!换句话说,这高增长不过是和去年的低基数相比显得惊艳,实则市场在逐渐冷却。更讽刺的是,深圳的二手房挂牌量依旧在上涨,9月1日挂牌量增加了782套,环比增长1.2%。
不仅成交量拉不动房价,深圳的房价同比降幅还很显著,7月份达到9.8%。如此看来,所谓的成交量高涨不过是“以价换量”的结果,谈筑底还为时过早。
上海的情况看起来要复杂一些。新房价格的上涨确实让不少人以为市场迎来了反转。可是,这其中的增长主要由豪宅市场推动。今年前8个月,上海成交了近3000套豪宅,这在过去十年里都是罕见的。这些豪宅拉高了整体均价,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市场都在回暖。
要真正了解市场,还得看二手房。尽管上海的新房价格上涨,但二手房的价格依然在下跌。豪宅的高成交只是少部分人的游戏,对于整体楼市而言,它的代表性非常有限。
通过分析北京、深圳和上海的楼市数据可以发现,市场看似热闹,实则问题依旧存在。成交量的上涨更多是价格打折促销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真正回暖。挂牌量居高不下,说明大量房产还在出售过程中,供需关系还未达到平衡状态。因此,目前的楼市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已经筑底,更别说房价即将大幅反弹。
正如市场中的许多人所言,楼市的真正复苏需要的是供需关系的重新调整,而这种调整势必伴随着价格的下跌。房价的筑底还没有那么快到来,短期内的乐观情绪更多是对过去市场的怀念。
当前的楼市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其他二三线城市,市场的筑底信号依然模糊不清。所谓的高成交量和价格反弹,更像是一场“数字的假象”。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理性判断尤为重要。与其盲目乐观,不如保持冷静,等待市场出清后再做打算。毕竟,野蛮式的上涨危害可能比崩盘还大。
对楼市的未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