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李域
编辑丨巫燕玲
11月11日,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在深圳开幕,会议以“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全面展望新形势下的全球宏观格局与市场投资策略,并深入探讨了中企出海、新质生产力、AI应用与创新、新型储能等热点话题。

会议现场人气爆棚,截至首日大会下午,现场参会四千多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中信证券自有直播平台线上观看高达3.3万人次。
对于2026年股票投资策略,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认为:
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从本国敞口的本土化企业转型为全球敞口的跨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也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不断积累
中信证券预计,在宏观政策与改革政策的持续发力下,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结构分化下的温和修复态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稳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中枢。
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持续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以及市场制度与生态的不断成熟,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正在不断积累,奠定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明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
首日论坛上,中信证券研究部最新推出2026年宏观与政策展望与投资策略系列。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2026年宏观经济展望》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波动中复苏的态势。明明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将实现5.0%左右的增长目标,2026年将保持在4.9%左右。考虑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
在宏观政策层面,明明认为2026年中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或将继续维持在4%左右,专项债额度有望提升并向项目建设倾斜;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空间依然存在,结构性货币工具将持续发力,央行继续进行国债买卖。宏观政策层面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将延续。
明明指出,中美经济周期或均呈先低后高走势,全球经济格局有望迎来再平衡阶段。对于美国而言,就业市场虽显韧性,但GDP增长结构性问题突出,财政赤字高企,长期国债利率下行受限,而短端利率下行确定性较强,通胀与经济走弱交织使美联储降息节奏趋于谨慎。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明明指出,全球宏观环境整体偏宽松,债市方面,国债利率或将先下后上,需要关注两阶段主导因素的变化;外汇方面,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商品方面,黄金作为配置资产的长期价值仍具吸引力。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在《2026年宏观与政策展望》中指出,中美关系短期有望维持阶段性平衡。长期看,全球产业与金融秩序正经历破裂与重构,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定位。在此变局下,中国企业出海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迎来战略机遇。
国内方面,政策亮点颇多,产业发展与激活内需将成为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望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望取得显著成效。资本市场改革正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国企改革夯实央企科技创新主力军地位,能源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补齐内需短板是关键挑战。“十五五”时期理想经济增速中枢或达4.8%左右,政策重心会更多向需求端平衡。
展望2026年,财政政策料将延续温和扩张,货币政策落实适度宽松,宏观经济呈现温和修复、结构分化态势,经济增速或呈“前低后高”。出口保持韧性,投资逐步回暖,服务消费或成亮点,PPI和CPI有望步入平稳复苏通道。

行业配置关注三大线索
对于2026年股票投资策略,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认为,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从本国敞口的本土化企业转型为全球敞口的跨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也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从行业配置来看,三大线索值得重视:
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
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
三是AI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中国企业相对竞争优势。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刘雪莹 实习生丁紫祎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