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办理各类案件721件!《青岛市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首次发布

原标题:3年办理各类案件721件!《青岛市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首次发布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4月26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社会发布《青岛市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1-2023)》。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从2021年到2023年,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21件。其中,刑事案件涉案人数逐年上升,追赃挽损数额逐年提高;知识产权民事检察监督案件数量呈上升态势,监督类型更加多样。

办理刑事案件194件  挽回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

首先是刑事案件涉案人数逐年上升,追赃挽损数额逐年提高。2021-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94件513人,其中侵犯商标权类犯罪人数占据96.10%,涉案人数逐年上升,反映出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积极开展追赃挽损工作,追赃挽损数额逐年提高。2021-2023年,共挽回经济损失人民币4500余万元。

知识产权民事检察监督案件逐年上升

其次,知识产权民事检察监督案件数量呈上升态势,监督类型更加多样。2021-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检察案件74件,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知识产权民事检察监督由单一的裁判结果监督,拓展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事执行监督和审判程序监督,能动履职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公益诉讼

同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监督重点,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公益诉讼。2021-2023年,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监督和公益诉讼工作稳步推进。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7件,其中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占71.43%,切实维护了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的公信力。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2件,案件由食品、药品、服装等领域逐渐扩大到涉种子、地理标志产品、教辅材料、学习用品等领域,知识产权公益诉讼保护范围越来越广,体现出检察机关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一体化保护格局

2021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目标,办理了知识产权领域多起“山东省首例案件”。先后有7起案例入选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5起案例入选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办理的李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厅长访谈中被作为典型案事例引述报道,创设的知识产权检察“四式”组合工作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工作经验转发。

2021年青岛成为全省首批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的地区,至2022年4月,全市10个基层检察院全部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或知识产权检察办案组,在全省率先实现知识产权检察专门机构全覆盖。

2023年2月,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以机关临时内设机构独立运行,系全省首个独立运行的市级院知识产权检察部门,并被确定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办案联系点。市人民检察院通过规范知识产权案件分案管理,明确专职、专办检察人员64人,逐步形成了“捕、诉、监、防、治”全链条一体化综合司法保护体系。

全市检察机关通过“一案四查”办案模式对40余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开展综合履职,既有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又发掘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线索,为知识产权提供一体化综合司法保护。建立重点案件提前介入百分百,诉判不一案件同步审查机制,对中央、省级联合挂牌督办案件跟进指导基层院办理。与市中级法院、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管委等单位相继签署《知识产权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方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会商框架协议》,强化执法司法衔接配合,汇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另外,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建“北检知道”“知检维新”“倾情守护·检心企航”“法护知产·检润创新”等工作品牌,不断延伸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触角。连续三年通过开展“送法进企业”“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为全市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法治宣讲。在中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成立检察工作站,搭建服务平台,为两区700余家知识产权企业提供特快专办服务。连续两年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履职情况,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邀请重点企业进行检企座谈。各基层检察院同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鲜、风格突出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保障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