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1个学雷锋志愿服务日来临之际,“文明实践我行动”2024年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举行,街道首个“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正式开启,将有100余家社区单位参与、共计50场的志愿服务与为民便民活动送到居民群众身边。
现场,29家社区志愿服务单位带来32项便民服务,“馨邻嘉园”嘉兴路街道·交通银行关爱特殊群体慈善信托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街道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签约共建《嘉兴路街道社区志愿者培训课程开发》项目。
“协同发力,久久为功。”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俊介绍,街道在去年荣获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社区”。今年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常态化便民服务基础上,鼓励更多企业、机构等参与宣传低碳生活新时尚。同时,街道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旨在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志愿聚力”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扎实推进志愿服务进小区、进校园、进商圈、进楼宇。
现场,相声表演《低碳生活新时尚》不仅再次“加固”了垃圾“四分法”的知识点,还将绿色出行、水资源循环利用、空调温度设置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低碳举措融入对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建议居民多选择共享单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洗菜水、淘米水等再利用,从点滴做起践行低碳生活。
互动式讲座《在公共交通上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宣讲》吸引众多居民参与。来自虹口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的宣讲者介绍,此次宣讲特别列举了在公共交通的垃圾分类事宜。如,在公交车站、地铁站内设有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桶,但没有湿垃圾桶,建议市民游客将湿垃圾装在垃圾袋内带走。在商场内,则设有除有害垃圾外的其他三类垃圾桶,建议居民如果发现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等妥善处理。
还有来自虹口区绿化市容局、和平公园、街道低碳生活志愿服务队等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向居民宣讲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接下来,嘉兴路街道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推出的《嘉兴路街道社区志愿者培训课程开发》项目,将探索建立志愿者长效机制,共同做好低碳生活的宣讲,并结合国际文化社区建设,以鲜活案例在国际社会上讲好中国故事。
嘉兴路街道低碳生活志愿服务队队长华磊倡议,更加牢固地树立参与文明、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理念,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用真诚塑造嘉兴社区的良好形象,传递上海人民的深厚情谊;更加积极地配合社区建设,参与到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的创建活动中,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尽最大努力为嘉兴、为虹口创造有序、和谐的公共环境;弘扬志愿精神,不仅做志愿服务的践行者,更要做志愿精神的宣传者、倡导者和推动者,倡导低碳生活新时尚,勤俭节约不浪费,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尚。
在社区服务摊位,上滨生活广场带来了“一元购”福利,居民群众可以用一元钱买到做工精致的擦手巾、大背包等,推广重复利用理念。益民食品厂历史展示馆(光明集团)响应嘉兴路街道提倡的“一瓶水行动”,快递小哥、外卖员、网约司机、环保工人等新就业群体可根据需要,到嘉兴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免费领取矿泉水一瓶。还有家长带来家中书籍参与“洄流书屋”书籍交换。此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带来眼科检查、测心电图、量血压等义诊,家链医疗向社区捐赠了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沪上首家文化人才公寓“猎户座”的运营方和文化人才张旭,以及社区原部队文工团党员志愿者队伍等,都积极响应“文化人才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带来了芭蕾、古典舞、尊巴、瑜伽等公益文化课程。瑞虹天地·太阳宫等辖区内商场也为志愿者送上了专属购物福利,关爱志愿者行动。
此次启动的“馨邻嘉园”嘉兴路街道·交通银行关爱特殊群体慈善信托公益项目,将重点聚焦社区高龄独居老人、聋哑人等特殊群体,组织志愿者以“守初心,老伙伴”“无声世界”等结对帮扶形式,让社区内的高龄老人、聋哑人等特殊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温暖,打造社区慈善服务公益圈。
当前,嘉兴社区有注册志愿者2.4万余名,分别服务于垃圾分类、为老服务、平安守护、文化惠民、社区文明等志愿行动。志愿者关键时刻显担当,用凡人善举为社区汇聚爱的光芒,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 图:叶辰亮摄,虹口区嘉兴路街道提供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