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叮咚买菜,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
叮咚买菜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置仓生鲜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但叮咚买菜寻求差异化,生鲜零售的未来机会则是农业品牌化。
一
业绩
2025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GMV72.7亿元,去年同期为72.67亿元;该季度叮咚买菜营收66.6亿元,去年同期为65.38亿元。
该季度,叮咚买菜收入层面的增长乏力可能显示:1、前置仓到家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对流量、对订单的争夺日趋激烈。
2、三季度菜价乏力。从三季度华东市场生鲜零售商的经营来看,普遍反应菜价疲软,但是菜价的低位也并没有带来消费者购买商品件数的增加,很多零售商对《商业观察家》的反馈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件数还略有下降,比如以前平均一次是买5件商品,现在可能变成了4.5件。
叮咚买菜是经营3000多支SKU的小型前置仓模型,相比同行业,它更聚焦于生鲜品的运营。由此,菜价之于叮咚买菜业绩表现可能会有更直观的表现。
3、叮咚买菜最近做的一波“好商品品质化”调整转型,存有一个过渡期,转型成果不会这么快体现。不过从单价较高的水产业务来看,早前,有叮咚买菜水产部门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叮咚买菜的品质化调整后,叮咚买菜客群有高端化迁移趋势,比如更大个、单价更高的梭子蟹在今年蟹季卖得更多、卖得更好。水产是叮咚买菜于华东市场主要竞争者——盒马的“强项”。
费用层面,2025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履约费用14.3亿元,同比增长2.3%,费率费用率(占总收入比)21.5%,比去年同期增加0.1个百分点。
前置仓的一大核心指标是看履约费用率,因为履约成本是决胜前置仓赛道的第一大成本项。由于做的是高频刚需品类,当用户消费习惯养成后,高频复购会使得前置仓获客成本得到摊薄,整段流量成本其实并不算高,由此,但能不能低成本、高效履约,反而是前置仓的第一大决胜因素,叮咚买菜这个季度的履约费用率表现,只能说“稳定”。
2025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1.277亿元,同比下降11.9%。这可能显示,叮咚买菜有一批忠实的用户群,及三季度叮咚买菜处于商品调整期,在调整期内,叮咚买菜未做规模扩张举动。
《商业观察家》预计,随着此波调整深化,及菜价“回暖”(华东最近几周有止稳),后续几个季度,叮咚买菜可能会有更显著的扩张举动。
2025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新增了17个前置仓,这个数据相比同行业来说,属于比较“稳”的操作,目前在华东市场,盒马、小象等的前置仓扩张更迅猛,他们在往华东下沉市场做,由此,叮咚买菜后续可能也会有相应动作。
用户层面,2025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月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4.1%,月下单频次同比增长4.9%达4.6次。该季度,叮咚买菜的用户粘性不错。
利润层面,2025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营业利润5930万元,营业利润率0.9%;净利润0.8亿元,净利润率1.2%。在竞争日趋激烈之下,这可能也显示叮咚买菜具有一定差异化能力,能持续保障数个季度的正向利润回报。
二
农业品牌化
从趋势来看,当下生鲜市场,农业品牌化发展存有机会——很多地方政府在推动当地农业的品牌化发展。
这之于叮咚买菜而言,可能主要会有以下三点机会。
1、农业品牌化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农业品牌市场营销费用,及市场资源投入。按目前叮咚买菜的销售体量,及在华东市场的深耕基础,叮咚买菜是可能“分享”到这些市场资源的。
2、标准化支撑规模化发展,及品牌化发展,要做农业品牌必然会推动上游生产种植端的标准化,而上游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又会带动渠道端的发展——供给的标准化,是渠道“放量”的基础。
过去,生鲜零售商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是因为上游分散,供应商规模普遍较小,无法稳定供应,无法稳定菜价,无法支撑渠道端的规模扩张,及全国性发展。现在上游的标准化不断加码,在渠道端也会带来相应变化。
《商业观察家》之前走访了叮咚买菜黄河口大闸蟹的供应基地,当地供应商在4月份就已经投2000万元,改造完成了3600亩的标准化池塘。


3、互联网更适合打造农业品牌。由此,懂互联网营销,握有线上用户基本盘的渠道,更有可能分享到农业品牌化的红利。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江淮汽车再爆高管被查!7年亏超百亿,新能源转型卡在路上 江淮高管落马 江淮汽车落马名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