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现象,虽然通过大力整治,目前有所改观,但是在一些县和镇里,仍然没有根治,甚至现在出现一种新情况,就是由学校内的欺凌转移到校外。这样一来,便让学校内的监管变得很苍白无力,因为学校也没有办法将校园管理延伸到学校之外的广大空间里。
一,将欺凌肇事者送往工读学校并解决不了根本,根源在于法律监管太宽松。
就如宣汉县这五名参与欺凌的学生,虽然事发后被送往工读学校,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孩子品德败坏的本性。对这些未成年人来讲,在工读学校照样不认真学习,也不能接受严厉的惩戒,最多不过贴上一个标签——问题少年。但是对这些孩子来说,她们根本不在乎,也就说根本达不到教育和矫治的目的。
因此,必须要考虑到严格法律追责机制,只要有欺凌现象,对他

人造成身心伤害,就构成违法犯罪,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或许这样才会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避免孩子早早背上“少年犯”包袱。
对于校园欺凌,应该加大惩治力度。近几年 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屡屡见报,而往往对于施暴者的惩罚力度都过于轻微,都是口头警告训诫、罚款,家长带回管教。这样的处罚结果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欺凌者付出的代价太小,不会真心悔改,反而有恃无恐,屡教屡犯。
二,那些欺凌他人的学生背后,都是父母教育失责的典型,孩子犯错,家长要承担法律后果。
校园欺凌之所以无法根治,最关键的根源就出在问题家庭上面。每一个有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父母都不重视家庭教育,甚至人为溺爱和纵容孩子,结果导致孩子在家里父母管教失控,到了学校里老师无法正常管教,这就使一个孩子早早成为问题孩子。上面我提到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法律追责机制,通过普法教育让学生知道欺凌的严重后果。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只要孩子有欺凌的违法行为,家长也要同步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样一来就把家长和孩子绑定,只要孩子违法家长就受牵连,你看家长重视对孩子教育不?
三,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学校、家庭、公安机关必须要联动管理,真正做到无缝监管。
每一起校园欺凌现象,都存在共同特点,即在学校里必须要加强对行为不端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同时确保学生投诉举报渠道的畅通,让学生在学校里只要被同学欺凌,学校班主任老师就马上获得有效信息,并报告学校由专人进行调查。
而被欺凌的同学也要及时向父母报告,同时由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出及时保护孩子在校外保护的预警。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只要获得学生有被欺凌的报警,公安机关必须要及时介入侦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及时对肇事学生进行控制,按着未成年违法启动办案程序。只有三力并举,才能让校园欺凌得到有效遏制。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反校园欺凌的预警平台则更为快捷有效打击校园欺凌现象。
完善相关立法,制定反校园欺凌专项法律。对于校园欺凌,不能仅仅依靠书面宣传、口头教育,应该要有相关的法律制度配套支撑。严惩校园欺凌者,让其承担起应付的法律现任,并送到工读学校接受教育,保护其他学生免受欺凌,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震慑力。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写在最后: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绝的现象,现在最大的法律真空地带,即原来制定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法律制裁的年龄太过宽泛,结果导致很多未成年人明知自己违法,但是其承担的法律后果非常轻。而很多有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家长也根本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才导致不管打击校园欺凌力度有多大,在家庭监管这块仍然像以往那样松懈。所以说,想治标还必须要治本,而这个本就在家长身上,就在家庭教育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