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陈锁芳师傅从事木匠这个行当已经60多年,曾三次参与故宫的大规模修复工作;另外,颐和园走廊、北海公园游船、三元立交桥牌楼等国内知名建筑,都留下了陈师傅修复和制作的手笔。日前,在位于溧阳市上黄镇浒西村的陈锁芳师傅家中,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工会主席、泌尿外科主任罗卫平带着院团委和社工办负责人一行接受了陈师傅捐赠的一批手工拐杖。
到达陈锁芳家后,陈师傅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房屋内外摆放的他的木工作品:雕龙刻凤栩栩如生的八仙桌、古朴庄重的太师椅、牢固结实的小板凳,以及各种木质农具……
据了解,退休后的陈师傅回到家乡,不仅依然痴迷于传统木工手艺,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陈氏古建木工技艺”已被列入溧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那天拿到一块木料,看到上面写的你们医院小史的电话,就想到,我做的拐杖都送给外地的医院,人家都很喜欢,我自己家乡的医院还没送过,所以我也要送一批给你们医院,于是,我昨天就打电话给小史了……我做的拐杖只送不卖。”在谈及捐赠初衷时,陈师傅一边拿出自己以前获得捐赠证书一边自豪地告诉大家。
“陈师傅,做这些拐杖不容易,您辛苦了,我代表医院谢谢您,这是我们医院给您的捐赠证书。”罗卫平主席为陈锁芳师傅送上了捐赠证书。
“我做这些拐杖都是有寓意的,你看……”健谈的陈锁芳师傅又顺便给大家讲述关于拐杖的传统知识。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不得不告别陈锁芳师傅。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感叹:“这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啊!”
罗卫平主席感慨到:“其实我们做医生也和做木匠差不多,木匠面对木头,出师需要三年,我们医生面对生命,至少五年起步;所谓‘匠心’,就是精细务实、专注、严谨,就是择一事、爱一生,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据悉,陈师傅捐赠的这一批手工拐杖将用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老年医学科和骨科的患者。通讯员 陆伟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