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28日电 题:美国科技股泡沫几何?
作者 付立春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
美东时间周三,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科技股表现强势,半导体板块涨幅居前,博通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笔者认为,美股近期的持续走强并非由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宏观数据层面,美国最近公布的通胀指标,无论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还是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都明显在回落,让市场重新看到“美联储即将进入降息窗口”的可能。此外,美联储官员的表态最近普遍偏暖,使资金对未来的流动性环境不再那么担心。当宏观预期从“是否降息”转向“何时降息”时,风险偏好一定会上一个台阶,这对科技股来说尤其明显。
与此同时,企业基本面的边际变化也在推动股价。过去一年,市场对于AI的热情有时确实有些“讲故事”的成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开始验证AI真正落地后的商业价值。如博通、英伟达这类供应链端公司,订单能见度越来越高;AMD、微软、谷歌等处在应用端的企业,资本开支和盈利预期都出现了实质提升。市场的关注点已经从“AI会改变世界吗”变成了“谁能最快把AI变成利润”。这本身就是估值逻辑的切换。
当然,市场如今之所以能涨得更轻松,是因为对降息的预期在持续发酵。流动性预期的改善,本质上就是为估值提升打开空间。科技股通常对估值变化最敏感,因此在市场认为“金融环境可能会变松”的情况下,它们往往走得比大盘更快一些。这并不是说行情完全由情绪带动,而是科技板块本身就在等待一个“估值与业绩共振”的时点。
展望未来一季度,笔者认为,美股中科技股仍然会维持相对优势,但波动会加大。原因很简单——短期涨得快,中间一定会有回调,而回调反而是正常健康的。中期来看,AI产业链的基本面仍然在向上,而宏观环境大概率往“偏松”方向走,这意味着科技股的支撑依然稳固。
如果美联储真正进入降息节奏,美股市场可能会出现板块轮动。从科技股往金融、工业、传统消费等价值板块扩散,这是典型的“宽货币环境下的均衡配置逻辑”。但轮动不等于科技股熄火,只是市场会从单线行情转向多点开花,投资者会更关注性价比和估值吸引力。
从配置角度看,笔者认为现在的关键不是“重仓谁、清仓谁”,而是把握好节奏:科技股仍是底仓,但需要开始关注潜在受益于降息的价值板块,提前做一些布局,把组合从“单引擎”变成“双引擎”。这样无论行情是继续偏科技,还是开始轮动,整体收益的稳定性都会更高。
整体来看,这轮美股上涨不是偶然,而是宏观、政策与产业三条线同时进入“向好区间”。市场或许会波动,但逻辑并未改变,而科技板块依然是中长期结构性机会最明确的方向之一。(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