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Ivan Arlaud
昨天有不少小伙伴提醒:
夏夏,育儿补贴到账了,你收到了吗?
我一查,还真到了。

发到了我娃自己的银行卡上。
国家打钱挺痛快。
有这3千块,可以给娃多买点玩具和好吃的了。
舒服、开心~
昨天我还抱怨深圳速度慢,迟迟不打钱呢,很多读者提示:
夏夏,你不要只看系统的审批状态,它一直不更新的。
你要自己查下银行卡。
一查,果然到了。
等得心焦的小伙伴,多查银行卡,别光盯着审批系统和短信哈。
我就从来没收到过提醒短信
一
说到打钱痛快。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
越来越多的基金现在搞起了“月月分红”、“季季分红”。
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笔生活费。
财源滚滚。
本来这事主要是红利基金在搞,现在其它指数基金也在学了。
合同里没强制要求,但也 暗戳戳地提高分红频次。
比如——
这是某中证银行ETF联接基金,它9月开始,就在月月分红了。

只是分红时间还太短。
有没有持续性呢?暂且打个问号。
银行今年表现不错,这只银行基金,今年涨了12%呢;
现在又多发一份月息,爽感十足了。
二
大家都知道,今年属于“科技牛”。
我之前打过N次预防针——
牛市里,死守红利收息会跑输市场平均。
那今年也到11月了,红利究竟怎样呢?
我看了下中证红利指数,算上分红,今年涨了4.6%
和科技牛比,这收益当然毫不起眼。
但考虑到有的人压根没赶上AI科技浪潮,在牛市中暴哭。
似乎又比下有余?
幸福的秘诀是多向下头比,不幸的秘诀是盯着上头比
拉长时间看--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近5年的年化收益率近8%
还是可圈可点的。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 红利就这个特点:
它不会输时间。
时间是有价值的——别小看了时间价值。
挺多人的投资方法,有很强的择时色彩。
高频判断短期行情,高频调仓。
在股市中七进七出,起起落落。
如果你很擅长高频调仓,形成了自己持续挣钱的方法论,当然是好事。
但——
如果你n年下来,还一无所获。
红利可能是最后的归宿之一。注意,不是唯一归宿哈。
这条路,还是值得了解了解的。
三
我7月就盘点过一波,月月分红的红利基金。
现在快年底了,最大感受是——
好家伙,又新增了很多痛快人。
稍作列举。
先说说场内的ETF。
我做了张图,都是“月月分红”的红利类ETF。

它们今年全部实现了正收益。
还能月月领钱。
其中,布局港股红利股的基金,今年表现普遍更优。
再说说场外“月月分红”红利基金。
也就是在支付宝、理财通 、 天天基金等平台可以买的。

有一些,我7月盘点时就已经有了。
坚持到现在,还在继续按月发钱。
不错。
表格中红色标注部分,是年中才开始月月分红,会不会持续分红,还得继续观察。
每次我聊分红,一定会有人说:
现金分到手上,不是好事。 如果真是好股票,好基金,钱不如就放在里头利滚利。 如果是烂股票,烂基金,那这点分红就更没意义了。你图它分红,它要你本金。
这话当然有道理。
不过呢,我觉得大多数人,并没有清晰地把投资的钱\生活的钱,给切割开来。
有谁能经年累月的,不挪用投资账户的钱呢?
生活么,柴米油盐酱醋茶,开支是没法停的。
持续的现金分红,就是在兼顾生活。
免得生活全靠花呗度日。
当然要注意一点:
如果你买基金,就是为了月月拿钱、季季拿钱。
那一定要知道:
基金分不分红,是基金公司说了算。
所以要细心查看基金合同,所约定的分红条件。
比如这只基金。
约定了“每月度评估... 可供分配利润高于0,那就分钱”

也不是每只基金都这样。
比如下面这只, 基金的首要原则是贴合指数走。
约定了:“本基金收益分配,不须以弥补亏损为前提。 ”

说人话是,哪怕亏钱了,也有可能会分红。
ps.
摩尔线程中签结果出炉了。
很多券商现在就能查询了(最迟明早能查到)
这个很可能是大肉签。虽然中签率很低,但我这边读者也不算少。
有没有——中签的锦鲤?
快让我摸一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