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滴滴在国内网约车业务基本稳固后,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化。随后八年间,互联网出行的竞争环境也发生巨变,但战略并未动摇,坚持至今。
过去一个多月,滴滴国际化业务都交出了阶段性成绩单。在衔枚疾进多年后,这被寄予厚望的业务板块初具规模,并显露出成为新增长曲线的潜力。
与此同时,滴滴出海的动作也十分密集,特别是在深耕多时的拉美市场。
近日,滴滴旗下的巴西出行平台99宣布,其电动车出行品类“99electric-Pro”已覆盖圣保罗、巴西利亚、阿雷格里港、戈亚尼亚和库里提巴等5座城市。
99electric-Pro去年7月在圣保罗上线。一年多后,这一服务已接入超3万辆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累计服务乘客超过2700万人次,行驶总里程超过2.45亿公里。
在另一个拉美大国墨西哥,滴滴也于近期上线了500辆纯电动汽车。这也是滴滴在拉美市场推出的首个标准化专车品类。
滴滴在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小步快跑,是它多年以来持续向国际市场扩张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滴滴国际业务覆盖了拉美、亚太和非洲的14个国家和地区,业务矩阵覆盖出行、外卖和金融服务。
反映到业绩上,海外业务已经成为滴滴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今年第二季度,滴滴国际业务GTV(交易额)达271亿元,占总GTV的约25%,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27.7%;国际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24.9%至10.88亿单,占总订单量的24%。
除了出行,滴滴也在推动外卖、金融等业务板块的国际化,重点市场同样是拉美。
滴滴2019年就在墨西哥上线了DiDi Food,如今已经入驻70多座城市,与9万家餐厅达成合作,拥有50万名骑手,月活跃用户达1600万。
今年4月,滴滴又在巴西重启外卖业务,如今已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戈亚尼亚三座城市上线,计划明年1月前进入巴西20个主要城市,明年年中在100个城市提供服务。此外,滴滴宣布将加码巴西业务,未来一年投资20亿雷亚尔(约合26.7亿元人民币)。
八年间,滴滴出海一度面临多重挑战,但最终穿越风浪、站稳脚跟,逐渐进入稳健发展的新周期。它既实现了自身体量的增长,同时又和当地用户、司机、合作伙伴、监管部门等保持了良好关系,还与其他中国企业“组队”出海,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长期路线。
如今,这条路线的正确性和前景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滴滴的国际化业务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A
出海八年,滴滴在战略层面的大趋势是,它在海外市场把“根”扎得越来越深。
早在2015年前后,为了在全球与Uber竞争,滴滴投资了Grab、Ola、Lyft、Taxify等不同国家的网约车企业。通过资本层面的纵横捭阖,滴滴快速构建了一个遍布全球、覆盖超1000座城市的互联网出行平台,提升了全球品牌力,也积累了海外市场运营经验。
但随着时间推移,滴滴逐渐意识到,要想真正做好国际化,必须亲自下场,逐个城市、逐个国家进行深耕,从而深度洞察本地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战略。唯有如此,国际化才能走得更长远、达到更高的水平。
这一方法论的典型体现,就是滴滴的巴西业务。
滴滴2018年1月收购巴西共享出行巨头99。彼时有报道称,滴滴为此花费10亿美元。与滴滴国内业务相比,99提供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契合巴西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服务,让滴滴出海的本地化水平大大提高。
比如,轻便灵活的摩托车是南美非常受欢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在道路坑坑洼洼、地形崎岖多变的城镇和乡村,人们喜欢骑着摩托车而非开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针对这一情况,99既提供快车、拼车、网约出租车等常规服务,也重点发展了两轮网约车服务。它在2022年上线99Moto两轮出行服务,如今累计订单已突破20亿单,服务巴西3300多个市镇。
截至目前,滴滴在巴西拥有超150万注册司机,其中包含70万名摩托车骑手。庞大的摩托车大军补齐了滴滴两轮运力的空白,为数千万用户提供经济便捷的出行服务,同时也大幅拉低了普通人加入平台、工作谋生的门槛,让更多巴西人坐得起,让更多司机有钱赚。
又比如,巴西近年来格外注重环保,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并将气候治理提升为国家核心战略。作为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滴滴主动承担起推动绿色出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探索交通工具的电动化、低碳化。
去年上线的99electric-Pro,是滴滴在巴西推动绿色出行的关键举措。尽管巴西老百姓尚未全面向新能源车辆转型,但99electric-Pro依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两千多万乘客提供服务,反映出当地人对于这一环保出行方式的青睐。
与此同时,得益于充电和保养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提供99electric-Pro服务的司机平均收入较传统燃油车品类高出约60%。这让99electric-Pro在巴西发展壮大有了更坚实可信的商业根基。此外,滴滴还投放了300辆电动摩托车。
类似这样的举措,既提供了当地亟需的互联网出行服务,又带来了高质量的工作机会,还创造了绿色环保的社会价值,让滴滴逐渐赢得了巴西民众、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滴滴深耕当地出行市场,也为扩大业务规模、延展业务矩阵打下了基础。
比如滴滴此次在巴西重启外卖,许多骑手本身就在99上提供出行服务,可以无缝切换为外卖骑手。这种自然生长的能力,是滴滴在巴西扎下根来的直观体现,也为在其他海外市场“复刻”提供了样本。
B
滴滴出海的另一大战略思路是,尽可能避免单打独斗、独享蛋糕,而是与不同领域的本地企业、中国企业分工协作、互相成就。
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滴滴十分注重将一部分“蛋糕”留给当地企业。
例如,99在发展两轮出行服务时,除了吸纳摩托车,也尝试发展更环保、成本更低的电动摩托车。它与巴西本土企业Riba Brasil合作,在巴西北部最大港市贝伦投放300台电动摩托车。与燃油摩托车相比,电动摩托预计可为骑手节省最高35%的运维成本。
在滴滴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类似的合作并不鲜见。
早在2022年,99牵头成立巴西可持续出行联盟,致力于到2025年年底将巴西新车销量中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提升至15%。该联盟已吸引23家中巴企业加入,涵盖汽车制造、汽车租赁、能源及金融等领域。

除了巴西,滴滴也在墨西哥与众多企业达成合作。
去年10月,滴滴宣布将于2030年前在墨西哥引入10万辆电动车。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滴滴拉来了广汽、江汽、长安、比亚迪等多家中国车企加入,以及墨西哥本土车企SEV。参与其中的还有墨西哥新能源交通运营商VEMO、OCN,充电设施企业Livoltek,车险公司Sura等。
目前,滴滴与其他企业携手出海的筹划已经陆续落地,并给合作伙伴带来直观回报。
例如,在巴西,早在2023年,比亚迪巴西分公司就和99合作,引入300辆定制网约车D1,通过租赁方式提供给平台司机。
此举在丰富99车型矩阵的同时,也让巴西人有了在家门口亲身体验比亚迪汽车的机会,提升了后者的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比亚迪已在巴西累计售出18万辆车。
除了四轮出行,今年9月,99还与雅迪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设计专门适配巴西运输和配送需求的电动车,降低当地骑手的配送成本。
在墨西哥,滴滴近期上线500辆纯电动车,分别来自广汽埃安和江汽集团。
与国内外合作伙伴携手发展、做大并分享蛋糕,一方面加强了滴滴与当地的全方位融合,为业务发展创造更友好的长期环境;另一方面,也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海外,形成“集团作战”的局面,发挥中国品牌的协同优势。
这也意味着,滴滴在海外不仅仅是一个网约车平台,而是有望成为联通行业上下游、整合本地和国内企业资源的枢纽型企业。作为枢纽型企业的滴滴,不仅提供服务、整合资源,也逐渐成为当地大出行生态的发起者和构建者,天花板更高。
C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服务出海”企业之一,滴滴国际化的难度更高,也必须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出海企业的道路。
最近这些年,中国企业出海早已是大势所趋,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公司都把海外市场视为新的发展机会,也跑出了安克、大疆等全球领头羊。
但整体而言,中国企业这一波出海仍以“产品出海”为主,其基本范式是把产品卖到海外市场,出海本质上是拓宽销售网络、提升售前售中售后能力。
滴滴则不同,它做的是“服务出海”。无论是互联网出行还是外卖、金融等,滴滴都需要在本地搭建平台、组织供给、匹配需求,流程复杂度和市场多样性比产品出海高得多,更考验企业的能力和耐心。

在这一过程中,滴滴经过多年摸索,终于形成了两条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论。
方法论之一是把“根”扎深,也就是深入洞察市场状况、用户需求、当地政策等,并以此作为制定各阶段打法和长期战略的基础。
比如,南美道路条件普遍较差、价格敏感型用户多,滴滴就通过99平台发力两轮车;又比如,当地司机资金较为薄弱,往往难以负担全款购买新车,滴滴就联合当地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同时推动电动化,从车辆购置、运营成本等维度给司机降本。
时至今日,滴滴在巴西、墨西哥等地累计完成数十亿订单、服务几千万用户,再次证明只有真正站在用户、司机的视角看问题、想对策,企业才真正实践了“国际化就是本地化”这句出海名言。
方法论之二是广交朋友、共同做大蛋糕。
以往经验表明,中国企业产品出海具有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挤出效应,有可能对当地竞品构成冲击。
服务出海同样有这一属性,比如当年滴滴与Uber、海外外卖平台的竞争,均不同程度改写了市场格局。但与产品出海相比,服务出海牵涉的上下游主体更多,企业完全可以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贴身肉搏,以更柔和的方式融入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滴滴与其他公司合作,可以借用其他企业在本地渠道、品牌影响力,或是跨国供应链、工业制造等方面的长板,形成更强大的全方位战斗力,迅速把业务做到一定规模,并筑起护城河。
滴滴出海初见成效。
如今,滴滴出海按下加速键。尤其是外卖业务,滴滴正在加大投入。淬炼多时的“服务出海”心法,成为滴滴国际化的方法论基石,有机会在更多市场得到复用,也为下一阶段的加速跑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