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卖名声猪赚钱,大学教授夫妇携年入48亿的天农集团冲IPO 鸡卖名声猪赚钱,大学教授夫妇携年入48亿的天农集团冲IPO
创始人
2025-11-21 20:51:08
0




一年卖2875万只鸡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广东清远鸡,凭借紧实的肉质和浓郁的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素有“鸡中之王”的美誉。如今,一位女博士不仅将它从种源退化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更用它养出了一家奔赴港股的上市公司。

近日,被誉为“清远鸡王”的广东天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农集团”)正式向中国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上市。

这家企业的背后,是一对“学霸夫妇”的硬核创业故事。

二十多年前,张正芬博士和丈夫肖文清先后走出大学讲台,进入农业巨头温氏集团积累实战经验。而后他们毅然创业,从接手仅存3000只濒危的清远鸡起步,将企业从“鸡都快没了”的窘境,一路发展到如今公司一年内出栏鸡的数量达3200万只、市场份额占据全国近六成的规模。

如今,公司已妥妥升级为家族事业,儿子海归归来当董事,侄子出任副总裁,核心班底多是前温氏集团同事。左手是“鸡王”招牌,右手是“猪周期”考验,这家估值56亿的公司,正带着它的“双重身份”闯关港股。

01

“清远鸡一哥”转战港股

收入六成靠养猪

白切鸡的鲜嫩、红烧肉的醇厚、辣子鸡的香辣、糖醋里脊的酸甜——我们餐桌上的这些经典菜肴,背后都离不开鸡肉和猪肉这两大主角。

如今,一家将清远鸡和生猪卖到全国的企业正冲刺港股市场。成立于2003年的天农集团,旗下已拥有自有品牌天农和凤中凰,并建立起从鸡苗育种、生猪养殖到饲料加工、屠宰分割乃至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条。

尽管以“清远鸡”之名冲刺资本市场,但天农集团的实际营收结构中,生猪产品才是真正的“现金牛”。

具体看,公司产品分为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生猪产品、生鲜及其他产品三类。



图源:《招股书》

2022至2024年,公司生猪产品带来的收入从25.87亿元跃升至32.03亿元,占比从65.5%提升至67.1%,2025年上半年则达到了66.3%。

同期,公司生猪销量从95.9万头稳步增长至140.4万头,增速从2023年的16%提升至2024年的26.2%。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销量达69.7万头。

不过,与销量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价格走势。公司生猪销售均价从2022年的2696.3元/头逐步下降至2024年的2281.6元/头,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113.3元/头。

相比之下,同期,公司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的收入从10.1亿元微增至10.71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5.6%降至22.4%。

《招股书》显示,2024年,鸡的销售量达2874.7万只,2022年至2024年三年来,鸡的销售均价保持在每只30-39元区间,2024年为37.2元/只。



图源:《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年其清远鸡出栏量超过3200万只,市场份额高达59.3%。按2024年出栏量计算,天农已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清远鸡提供商,同时在广东黄羽肉鸡市场中排名第二。

这与两类产品的消费属性和产业模式有关。清远鸡定位中高端,主打品牌溢价,但整体市场规模有限,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清远鸡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3.6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4年间仅增长4.25亿元。

而生猪则是国民肉类消费的基础品类,市场规模巨大,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根据《2025-2030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生猪市场规模为1.5万亿元。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始终稳定在6.7亿头以上,2025年前三季度仅累计出栏量就达5.3亿头,三季度末存栏量仍有4.37亿头。



图源:《招股书》

为了支撑鸡猪并举的产业布局,天农建立起从饲料加工、育种养殖到屠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公司在全国拥有4间饲料厂、16家鸡场、52家猪场及1家屠宰场。

同时,公司还将这些肉品通过多元化的销售网络抵达消费者。目前,天农集团不仅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直接对接连锁超市、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电商平台、屠宰厂及其他养殖企业。

这种“经销+直供”的模式,让天农的产品覆盖了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并成功打入上海、杭州、北京、成都等核心城市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天农首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公司曾在2020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却在两年后悄然终止;2022年更换辅导机构再度出发,又在2025年6月以“调整发展计划”为由按下暂停键。屡次闯关A股未果后,如今它将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场。

此次赴港IPO,天农集团计划将募集资金投向加工肉制品、线下餐饮与技术研发等领域,包括建设智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并发展以“清远鸡鲜切火锅”为特色的餐饮业务

02

“鸡王”遇上“猪周期”

利润坐上“过山车”

而对于天农集团这样的农业企业,还需要跨越周期。

天农集团虽以“清远鸡王”之名著称,但其业绩表现却与猪周期的波动高度同步。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39.52亿元、35.96亿元和47.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1亿元、-6.69亿元、8.9亿元,如同坐上了“过山车”。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进一步降至1.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73亿元大幅下滑超过七成。

这种剧烈波动的背后,是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

2022年至2024年,天农集团生猪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1.1%、0.4%、20.6%。2023年,受市场供应增加影响,生猪价格急剧下跌,公司生猪产品毛利率一度降至0.4%的水平,直接导致当年亏损6.69亿元。

所谓猪周期,是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所引发的周期性价格波动现象。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猪周期本质上是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失衡。”他进一步解释,尽管行业集中度已有所提升,但散户仍占据相当比例,一旦猪价上涨,中小养殖户便会迅速补栏、开展二次育肥,直接导致产能“超调”;而当价格下跌时,他们又会集中退出市场,进一步放大周期波动。



图源:《招股书》

这种周期性不仅影响生猪业务,也波及公司的资金链。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农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为67.7%,虽较2023年的77.6%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倘宏观经济状况发生不利变化或信贷收紧,而我们未能获得新的融资渠道,则可能于运营中面临巨大财务压力。”

与此同时,公司的养鸡业务也受到“鸡周期”的影响。2022年至2024年,清远鸡及其他土鸡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6%、0.7%和16.4%,波动明显。2025年上半年,清远鸡业务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7.4%急剧下降至5%,显示鸡肉市场同样不平静。

柏文喜解释,猪肉与鸡肉存在消费替代,但向供给端传导有2-3个季度时滞:猪价上涨时,消费者转投鸡肉,批发商增订带动孵化场、种鸡场扩产;猪价回落则鸡肉需求骤降,先引发鸡苗价暴跌,再传导至毛鸡。

他表示,天农集团双品类布局理论上可内部对冲,猪价高时鸡肉盈利可缓冲后续猪价下跌损失,但实际中鸡猪周期底部常重叠(如2023、2025年),替代效应难抵系统性下跌,仍致利润大幅波动。

同时,他提示道,鸡业务只能起到“减震垫”而非“护城河”的作用,无法熨平猪周期冲击。



图源:罐头图库

天农集团也在《招股书》中表示:“经营业绩受到清远鸡及生猪产品现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具有不可预测性的重大影响,这可能会直接影响收入及盈利能力。”

为了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天农集团尝试通过多种方式稳定业绩。一方面,公司加大销售投入,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53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6.2%;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附加值较高的生鲜和加工产品比例。

但农业周期的天然属性,使得这些努力效果有限。2025年上半年,受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天农集团录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7640万元,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03

学霸夫妇带着儿子、侄子

把3000只鸡养成56亿公司

在中国农业领域,许多巨头起源于一村一镇,但天农集团的故事开端,却带着一丝物种拯救的使命感。这家年营收近48亿元、即将登陆港股的农业巨头,背后藏着一位女博士将“天崩开局”改写为商业传奇的精彩历程。

故事的主角张正芬堪称“学霸型”创业者。1984年从四川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后,她先后考取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和瑞士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学位。根据《招股书》可知,在投身产业界之前,她曾在多所高校任教:1991年3月至1993年11月,她在福建仰恩大学担任讲师;1993年12月转赴佛山大学继续执教。

1994年,张正芬转入产业界,加入当时已颇具规模的温氏食品集团,担任技术中心技术总监。这段产业经历让她得以深入行业实践。正是在温氏工作期间,她到清远考察时发现当地纯种清远鸡资源已十分稀缺,农户们守着“金字招牌”却生活困顿,这个发现让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图源:罐头图库

2003年,张正芬与丈夫肖文清这对“学霸夫妻档”共同创立天农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肖文清同样背景不凡,他与张正芬同岁,根据《招股书》可知,他拥有西南大学学士和中国人民大学EMBA学位,曾在西南大学任教,后担任温氏集团饲料事业部副总经理。目前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主要负责本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及管理工作。

彼时,他们从当地政府手中接过仅存的3000多套原种鸡,开启了创业之路。

但创业初期的困难超乎想象。这对夫妻接手的鸡群白血病感染率极高,个体差异巨大,能作为种鸡使用的不足三分之一。

面对如此困境,张正芬展现出科研人的执着,她成立育种中心,带领团队开展“提纯复壮”工程,为鸡群设计了一套“奢侈”的成长方案:山林放养、五谷喂养、泉水饮用、保证运动量,这一切只为实现最朴素的追求——让鸡“有鸡味”。

这场坚持在2005年迎来转机。天农集团正式接管国家级清远麻鸡原种保种场,标志着企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张正芬带领下,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鸡群成活率从不足60%提升至96%以上,日产蛋率从30%跃升至80%。



图源:罐头图库

凭借清远鸡这个“超级大单品”的成功,天农集团在2012年进军生猪养殖,形成“左手养鸡,右手养猪”的双轮驱动格局。

与此同时,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呈现出鲜明的家族化治理特征。《招股书》显示,张正芬直接持股32.97%,肖文清直接持股10.2%,两者控制的凤天投资、天聚投资、重庆荣汇、清远泉发、清远泉兴分别持股4.32%、3.09%、1.06%、0.37%、0.27%,两者合计持股约52.28%,为控股股东。

此外,张远华、朱晓冬、张永(张正芬的侄子)分别持股7.38%、3.65%、3.61%;贵州农业基金及中垦发展基金为合伙人的贵州中垦持股3.57%;其他上市前投资者合计持股29.5%。

更引人注目的是天农集团独特的“家族式”治理架构。

在公司九人董事会中,五位执行董事有三人来自“张氏家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其中,创始人夫妇的儿子张鹏飞在2023年加入公司后晋升为执行董事。这位拥有多伦多大学和伯克利哈斯商学院顶尖学历的“企二代”,曾在多家海外金融机构担任分析师与交易员,如今负责集团的数字化建设与供应链管理,

家族网络的延伸还不止于此。张正芬的另一位侄子张大立担任集团副总裁,而张大立的配偶吴小菊则执掌员工持股平台,形成了三代人共同参与企业治理的格局。



图源:罐头图库

值得一提的是,天农集团核心团队与温氏股份渊源颇深,这也为其打上了“温氏系”烙印。

创始人肖文清曾任温氏饲料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正芬则担任过温氏集团技术中心技术总监。不仅如此,副总裁张大立曾任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经理,副总裁邓旭清曾任温氏股份科研基地副主任,监事会主席韦壮立也曾担任温氏股份部门总经理助理。

在资本道路上,天农集团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在过去20多年间,公司完成了八轮融资,最新一轮在2025年8月完成,投后估值已达约56亿元。

从3000只种鸡起步,到如今估值56亿元的农业巨头,天农集团用超20年时间书写了一个从物种保护到商业成功的完整故事。如今,站在港股上市的门槛上,这家带着浓厚家族色彩和产业基因的企业,正在向资本市场证明:最传统的行业,也能讲述最动人的资本故事。

你吃过清远鸡吗?口感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金龙鱼召开一审判决结果说明会,... 11月21日下午,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鱼”)针对下属子公司益海(广州)...
A股年内首只“首日十倍股”!大... A股年内首只“首日十倍股”出炉。11月21日,哈尔滨岛田大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鹏工业”,97...
AI 爆发,泛互出海进入新拐点... 11 月 20 日,霞光社&霞光智库在上海成功举办了 WAVE 2025 泛互联网全球领航者大会。以...
解密美股“大跳水”:疯狂一夜发...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如果处于历史高位的资产价格出现崩跌,我不会感到意外。”美国东部...
688237筹划重大事项,股票... 11月21日,超卓航科(688237)公告,因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
鸡卖名声猪赚钱,大学教授夫妇携... 一年卖2875万只鸡。作者|刘俊群编辑|刘钦文广东清远鸡,凭借紧实的肉质和浓郁的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的...
2名中国台湾男子在东京遭铁棍打...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21日,2名中国台湾男子在日本东...
抢“鲜”大战,光明乳业还能“战... 文 | 萧田“每天一瓶奶,强壮中国人”,这句曾被用来鼓励国人饮用常温奶的口号,如今似乎被越来越重视健...
V观财报|凯众股份:筹划收购安... 【V观财报|凯众股份:筹划收购安徽拓盛控制权】凯众股份公告,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安徽...
英伟达新映射:大震荡来袭,国产... 全球AI风向标英伟达的最新业绩,再次在全球资本市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营收与指引依旧亮眼,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