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虽然沪指是三连阴,但沪指调整幅度总体来说调整幅度非常有限,市场多空博弈尚未决出胜负。既然未决胜负,那么大盘总体趋势判断照旧。 之前文章讲过H股是先行指标,本次H股先见到了60日均线,创业板距离60日线还有30点就到了,不用太害怕大盘调整!
抛开纷繁的市场表象,今天我们拨云见日,来谈谈,如何做有效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述,当然了,仅供参考。
市场短期是情绪主导的,长期是业绩基本面主导的。
那么,如何判断市场情绪?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价格,看某种情绪相关的价格。
美国有一个网站Polymarket,网站上会开启一些事件预测的对赌交易,交易价格就是赔率,比如开一个美国2026年中期选举谁赢的交易,买民主党赢和共和党赢的分别下注,随着量边下注金额变化,赔率也就变化,而这个赔率就类似于股价。
今年年初美国大选,有人通过调查,否定了民调机构的结论,押注特朗普,大赚几千万美元。
当然,我不是说要你去参与对赌,我是说:价格是最好的市场预测指标,所以,当我们预测目标有相关期货、衍生品价格的时候,看价格比调查靠谱。又或者说,先看价格,再用调查去确认。

比如预测美股,你可以结合两个指数:一个是利率观察器,美联储降息概率一目了然,观察器就是利率期货多空押注的结果;另一个是VIX指数,又叫做恐慌指数。一般恐慌指数超过20你就要警钟长鸣,美股大概率下跌。
举个例子,如果利率观察器显示美联储降息概率小于50%,而恐慌指数又高于20。你就能得出两个预测结论:
其一、美股最近要跌。
其二、最近美国华尔街投资人最怕高利率,说明华尔街投资人的杠杆很高。
通过看价格,短期投资就有了参照。我们知道,资本市场投资最忌讳的就是凭感觉买卖股票,因为感觉可能是别人为你专门营造的假象,有些朋友一卖就涨,一买就跌,其实就是因为普通人的感觉都类似,而资本就是凭借这种群体心理来博弈和套利。
短期投资就是博弈,你的交易对手将你的感觉算得死死的,凭感觉投资,你还怎么赢?换句话说,华尔街投资大佬和韭菜最大的不同,是大佬从各种数据指标中获得关键信息,而不是凭感觉。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思路却完全不同。长期投资也要数据,但数据来自财报和研报,做长期投资决策,往往是遵循三步法: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看利率和周期,即如今的宏观经济周期处在哪个阶段?复苏、温和通胀、过热和萧条。复苏和萧条肉眼可见,温和通胀和过热的区分,可以看股票的整体估值,当股市中股票估值处于合理水平,就是温和通胀,若处于不合理水平,则是过热。
如标普500,合理平均市盈率在15倍,25以上过高,10以下过低。再比如纳斯达克,40倍以上过高,15倍以下过低。
如巴菲特投资苹果的时候,就是10倍市盈率。再比如如今的美股,显而易见是出于过热状态。
中观看行业,分为概念,成长,成熟和衰退。避免夕阳产业,拥抱成长产业,因为成长产业赚钱容易,行业中处处是商机,人人能发财。即真正的大风口。

微观看企业,结合行业,看企业所在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比如汽车行业,优先投资龙头股,赛道前三,因为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没钱、缺钱的造车企业最终会被踢出市场,之前几百家新能源车企怎么死的?都死于“资本投入火力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好宁德、比亚迪、吉利等龙头股的原因。再比如创新药,技术密集型,规模没什么用,手上有新药专利,有BD交易订单,才是赢家。
当然,也有可能,资本和技术可以相互转化,且转化效率很高,此时,资本就等于技术,此时,我们就可以对行业中的企业进行研发投入金额排名,选择赛道前三。如创新药,这么多年我一直和大家强调,你可以看研发投入排名来买股票。
投资可以很简单,越复杂的投资,越容易踩坑,越简单的逻辑,越容易盈利。巴菲特、索罗斯、达利欧等投资大佬,他们的底层投资逻辑都很简单。
巴菲特的底层逻辑就是将投资看做买入公司的一部分,并等待分红。而索罗斯的底层逻辑是反身性,也就是价格和情绪的相互影响和强化。
而达利欧,一个字的总原则:“债”,周期就是因为债。他们只需要掌握一个道理,就能复制成功经验,反复盈利。而那些学了所有理论的人,往往莫衷一是。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 ”图案,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