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什么四处出击? 京东为什么一直在仓库处理中 京东为何大量布局线下实体店
创始人
2025-11-15 18:21:40
0



4.99万元就能喜提一辆新车,经过近一个月的造势,“京东第一辆车”终于揭开了面纱,上市首日有超过10万人次预约试驾。

从今年2月京东宣布做外卖开始,这至少是京东布局的第9个新业务。从外卖到打造七鲜小厨、卖咖啡,再到发力酒旅、补上评价体系,开折扣超市、开医美店、收购海外电商平台……京东大有将所有行业重新做一遍之势。

在字母榜看来,京东四处出击,一方面是寻找增量,另一方面则是进入蓝海市场后出现的“场景涌现”现象。

和AI领域常提到的“智能涌现”类似,当大公司进入新市场,不仅会催生出新的能力,也会不断触发新的需求与场景。大公司外溢的能力与技术,有了将新场景转化为增长动力的可能。

这一趋势已在京东的财报中得到印证。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为2,991亿元人民币(约4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季度,京东外卖等新业务收入同比上涨超两倍,达到155.9亿元,投入环比收窄。

与此同时,新业务遍地开花,也持续为京东注入了全新流量活水。截至今年10月,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7亿,用户规模创新高。

不过这些新业务能否打破京东增长的天花板,仍需时间检验。

A

过去几年,“低价”与“仅退款”成为行业关键词,平台与商家在近乎零和博弈的价格战中持续内卷,增长天花板清晰可见。

“存量已死,增量当立”成为当下电商行业的新共识。

当横向的份额争夺陷入僵局,纵向深入成了新出路。既贴近用户最后一公里,又距离主营电商业务较近的即时零售,成了亟待深耕的新蓝海。

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新市场的开拓,往往伴随着“场景涌现”。正如“智能涌现”是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的自主突破与演化,“场景涌现”也生发在拥有庞大用户基数、技术储备与基础设施的大公司之内。

二者均是现有能力溢出催生的必然结果。

美团从外卖延伸至“无限战争”,阿里生态不断横向扩张,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京东,正是这一轮“场景涌现”中的典型代表。对于京东而言,拥抱这些新场景,既是开掘增长蓝海的必然动作,也是建立用户心智的必由之路。

“七鲜小厨”正是其中的典型产物。今年2月初,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先是招募骑手增强履约能力,再以“0佣金”撬动商家资源,随着新业务落地,其沉淀多年的供应链、品控和线下运营能力持续溢出。



“幽灵厨房”、食材不透明等行业问题,成为京东能力外溢的切入点。7月底,京东推出七鲜小厨,招募餐饮商家和品牌参与菜品开发工作,整个门店的原材料、租金、人力、运营等经营环节均由京东负责,二者共同享受销售成果的分成。

“七鲜小厨”不仅给京东带来了,还强化了其“品质外卖”的用户心智,对带动京东外卖业务,可谓事半而功倍。

除此以外,“场景涌现”正驱动京东从外卖一路向酒旅、线下折扣超市、医美等用户核心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的领域扩张。

拥抱新场景带来的战略价值,甚至超越新业务本身的财务贡献,更体现在对京东整体业务的协同拉动上。

新业务直接推动了平台服务收入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京东集团三季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0.8%,创下近两年新高,收入占比也提升至24.4%的历史高点。

更重要的是,新业务与核心零售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据京东高管在业绩会上透露,外卖带来的新用户转化率逐月提升,最早一批外卖用户向其他业务的转化率已接近50%。

B

“场景涌现”看似突发,实则是企业核心能力积累至阈值后的必然爆发。这与智能涌现逻辑一致,后者同样离不开海量数据积累与算法的持续迭代。

对于企业而言,这套核心能力既要稳住主业基本盘,更需具备可迁移、可复用的特性,才能快速适配新场景,助力新业务从0到1站稳脚跟。

而支撑京东四处出击的,正是其超级供应链体系。

京东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所积累的核心资产远不止前端APP,更在于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直达厂商的采购渠道,以及关键的供应链数字化能力。



以前,这些资源仅应用于家电、数码、日用品等主营品类配送,价值释放不足。如今,核心能力跨界复用,不仅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摊薄运营成本,更因规模效应,使新业务快速落地。

从外卖业务来看,京东没有陷入“零元购”的补贴混战,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重”的路——开设七鲜小厨,尽管模式变重,定价却未水涨船高,单份餐食仍保持在10–20元区间。

背后正是其供应链能力在发挥作用:上游直连金龙鱼、正大等品牌渠道,省去中间环节以压缩成本;中端依托京东物流的冷链系统,高效直达门店;末端则由自有骑手网络完成履约。

在这一闭环中,京东实现了自营、自配、自销,在保障品质与效率的同时,建立起“低价优质”的用户心智。

而供应链复用带来的规模效应,让七鲜小厨在快速起量的同时,还能反哺周边业态。财报数据显示,七鲜小厨单量持续增长,直接带动周边三公里内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过 12%,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如果说七鲜小厨是供应链资源的横向复用,京东汽车业务则实现了供应链能力的纵向穿透,以供应链撬动产业话语权。

京东并未躬身造车,却能以渠道能力、用户洞察与供应链资源,深度参与从营销、交易、上牌、保险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研发周期长、渠道成本高、用户触达难是普遍痛点。京东依托平台积累的近7亿用户消费数据,精准捕捉下沉市场“高性价比代步”需求,以需定产,推动车企定制开发。

对车企而言,京东不仅带来流量与品牌背书,更通过供应链整合显著降低渠道与履约成本。这也让“不造车”的京东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

从外卖到汽车,供应链能力正是京东四处出击的底气。

C

新业务已然为京东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三季度,京东新业务收入同比暴涨214%,达到155.9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 12.6%,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

收入增长外,新业务在各自赛道快速建起“桥头堡”。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外卖入驻的品质餐厅已超过200万家,在刚过去的双11,其合作的TOP300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激增13倍。



酒旅业务也在双11期间迎来爆发,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8倍、机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

然而,高增长必然伴随高投入,这也是京东必须直面的平衡难题。三季度,营销开支同比上涨110.5%至211亿元,主要用于新业务推广。显然,开拓蓝海需要真金白银,市场的热烈反响背后是高昂的获客与培育成本。

京东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三季度京东外卖实现了环比投入收窄,这主要得益于其单均损益表现的改善。

这意味着,京东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在优化财务模型,探索可持续的盈利路径。

蓝海之中,用户需求的边界无限延伸,新场景不断涌现,但企业的资源始终有限。京东必须在“四处出击”中建立筛选机制,哪些能成长为与核心零售并驾齐驱的支柱业务?哪些仅是战略试水?并作出取舍。

这也是“场景涌现”中的正常现象,对于大公司而言,新业务的试错成本本就包含在战略布局之中。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关闭非核心业务的决策效率与开拓新业务同样高效,这既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从战略层面来看,即便某些新业务未来因商业回报未达预期而调整,其积累的用户心智与能力沉淀仍具长期价值。

京东通过“七鲜小厨”树立的“品质外卖”心智,和在汽车领域引发的声量,都已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强化了京东多线叙事的能力。

更关键的是,新业务作为流量活水与用户入口的价值已经显现,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份突破7亿,创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每一次新场景触达,都是一次对用户池的扩容和加固,其带来的终身用户价值,可能远大于单一业务的短期财务贡献。

拥抱新场景,已然为京东带来了宝贵的用户活跃度与增长新叙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退休倒计时,巴菲特重大投资布局... 2025.11.15本文字数:110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钱童心当地时间11月14...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已启动... 神舟二十号乘组已平安返回地球,根据计划安排,后续将择机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据介绍,目前已启动神舟二...
三大航司同日通知:可免费退改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15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
山系生活时代:文旅地产如何成为... 当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都市中产开始寻求第二居所的解决方案。然而,远途旅居成本高昂,传统...
单日飙涨逾18%,盛弘股份的下... 盛弘股份近期股价走势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栗鹏菲 叶青 北京报道截至11月1...
赵伟:经济的难点与亮点? 赵伟... 赵伟、屠强、贾东旭、耿佩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事件:10...
京东为什么四处出击? 京东为什... 4.99万元就能喜提一辆新车,经过近一个月的造势,“京东第一辆车”终于揭开了面纱,上市首日有超过10...
“出海”!自动驾驶企业集体行动...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近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达成合作,百度萝卜快跑获得阿布扎比...
清饮包、微波自排气袋……安姆科...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这款‘清饮包’采用的是软塑易撕条包装,可以装液体药物,能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湘财+大智慧”诉讼风波平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近期,大智慧(601519.SH)因被自然人起诉,引发市场关注。1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