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牌开始接地气,当平价套餐成为打工人的“救命稻草”,拼好饭正在完成一场从被猜疑到被需要的口碑逆袭。
原创ⓒ新熵 新消费组
作者丨辛夷 编辑丨九黎
“肯德基也上拼好饭了。”
在微博,一位用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并配上了一个吃惊的哆啦A梦表情。10.9元的肯德基黄焖鸡米饭,9.9元的锅盔堡,这些打破品牌常规的新品,正悄然出现在拼好饭的菜单上。
与这一变化同时出现的,还有用户口风的转变。从全网玩梗“吃拼好饭吃的”,到“打工人最后的兜底”的真香平价,拼好饭在社交平台上的口碑正在经历一场两极反转,用户和骑手开始自发为它正名:“店和东西都一模一样,就是价钱不一样。”


▲ 图/小红书截图
从餐饮大牌开始“接地气”,到大众口碑的逆转,拼好饭到底做对了什么?
大牌排队入场

肯德基的“入乡随俗”只是拼好饭品牌升级的一个缩影。老乡鸡和拼好饭共创研发出的农家小炒肉盖饭,单日最高销量超4万;紫燕百味鸡联合拼好饭定制香樟鸭腿饭套餐,半年卖出近600万单。
大牌们不再矜持,排队上线拼好饭。这不是一场"降维打击",而是对下沉需求的正面回应。这背后,是拼好饭精准地抓住了餐饮品牌在后外卖补贴时代的三大核心痛点:测新品、挖流量、提效率。
传统渠道推出新品,从研发、营销到渠道铺设,投入巨大且风险难控。而在拼好饭上,肯德基可以用最小成本测试中国锅盔堡、黄焖鸡米饭等本土化新品。10.9元的定价不仅吸引消费者,更成为品牌探测市场的“温度计”。
挖流量是品牌的第二重考量。南城香上线拼好饭后,麻婆豆腐等4款套餐日销近万单,带动上游供应链增产近4倍。拼好饭独特的“爆品一口价”模式,正成为餐饮大牌获取价格敏感型新客的重要入口。

▲ 图/美团拼好饭“爆品一口价"界面截图
提效率则是根本动力。通过"以销定产"的模式,品牌能够精准预测销量,实现供应链的极致优化。同时,"一口价"的结算方式和集中配送模式,让品牌的运营效率和利润透明度都得到显著提升。
这场正面回应下沉需求的结果是双赢的:大牌餐饮用可控的成本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而拼好饭则通过引入优质供给,实现了从"平价食堂"到"品质平价"的供给升级。
效率重构价值

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已逐渐退潮,但用户对性价比的渴望却刻在了骨子里。当大额补贴券减少,拼好饭的逆袭靠的不是烧钱,而是一套“确定性”的效率引擎。
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用“汇集需求+固定套餐+集中配送”的方式,让用户集中下单,商家集中出餐、骑手集中配送。这种模式把传统外卖中分散、不确定的需求,汇聚成了集中、可预测的订单。
对商家而言,这种确定性意味着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传统外卖中,商家如同“开盲盒”,不知明天订单几何,导致备货只能靠猜——备多了是损耗,备少了丢生意。拼好饭的集单模式,让商家清晰知道预计准备多少份餐,实现真正的“以销定产”。商家就敢于也能够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给出“一口价”的报价,用薄利多销搏击市场。

对用户而言,这种供应链端的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了透明和稳定的低价。他们无需再在复杂的满减、红包中算计,一眼到底的“一口价”消除了价格的不确定性。这套系统成功将一份品质不错的快餐价格打到了10元以下,将数千万对价格敏感的学生、蓝领和低线城市白领,纳入了外卖服务的版图。
这套模式本质上是对传统外卖的重构。它不仅在价格层面有效吸引了敏感型用户,更在系统层面实现了对低客单价订单的盈利能力优化,同时助力中小商家获得稳定订单。
这种模式竞争力的背后,实则是平台在长期运营中积累的结构性优势——不仅是商户数量上的差距,更是数据、算法与调度系统深度融合所构建的运营壁垒。这种由数据驱动的闭环能力,构成了新入场者在正餐战场短期难以追赶的领先优势。
数据显示,拼好饭日订单量峰值已超过3500万单,用户超过2.7亿,入驻餐饮品牌超过5000家。专业做拼好饭商家的净利率比平均水平并不差,这证明其低价不是靠补贴硬撑,而是通过全链条效率提升实现的健康平价。
信任成为新战场

然而,效率可以解释低价,却难以打消品质疑虑。当“这么便宜能好吃吗”成为用户最后的心结时,拼好饭的二次进化开始了。在这个由“爆品”和“一口价”构筑的新生态里,名为 “万家品牌” 和“百万亮厨”的两大计划正稳步推进,目标是为上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与扶持,推动百万商家实现明厨亮灶,共同服务消费者。
“万家品牌”计划和“百万亮厨”计划构成了拼好饭的信任双螺旋。一方面,肯德基、海底捞等大牌入驻,用品牌信誉给平台品质背书;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实况、视频直播展示后厨,首创“食安日记”让商家像发朋友圈一样打卡餐厅环境,解决了用户“看不见”的食安焦虑。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5万拼好饭商家参与“亮厨”计划,主动晒出“三图”。为了降低中小商家食安展示门槛,“食安日记”功能让商家可通过手机打卡方式记录餐厅环境。

▲ 图/亮厨商家上传门店、后厨三图
这种信任建设正在形成正向循环:品牌带来信任,信任吸引用户,用户创造稳定单量,单量反哺品牌增长。老乡鸡和拼好饭共创研发的农家小炒肉盖饭,半年售卖超200万单,单日最高销量超4万,就是最好的证明。拼好饭这个曾被拿来调侃的外卖模式,正在完成一场从被猜疑到被需要的蜕变。
平民食堂的终局

当拼好饭发展到现今的规模,低价已不是它一味追求的目标。它正在尝试回答一个更具社会意义的问题:如何保障普通人“好好吃饭”的基本尊严?
当越来越多用户发现,拼好饭上12.9元的猪脚饭和20.28元的正常外卖几乎没差别时,这个平台的本质开始显现——它不是低价的代名词,而是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效率革命的“平民食堂”。

相比依赖短期补贴催生的“奶茶虚假繁荣”,拼好饭所代表的是一种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性的模式创新。从供应链到用户下单再到骑手配送,拼好饭努力对中国餐饮这一非常传统的产业全链条进行改造,并悄悄改变了行业的逻辑:健康的增长,不该源于烧钱的内卷,而应来自供给侧的效率革新。
当我们在手机屏幕上点下那份12.9元的猪脚饭时,参与的不仅是一顿午餐的选择,更是一场关于效率与普惠的数字化实验。这场实验的终点,或许是让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不会被一顿实惠安心的饭所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