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团舍得花上百亿,率先为包括众包骑⼿在内的所有骑⼿提供社保补贴,这件事从商业逻辑上来说,不止是一笔划算无比的投资,更是让对手无可奈何的阳谋。
最近,美团放了个大招。
10月27日,美团率先宣布,为包括众包骑⼿在内的所有骑⼿,提供社保补贴。
划重点:包含众包骑⼿。
此前,大部分外卖平台提到为骑手提供社保,这里的骑手,说的主要是全职骑手,也就是和平台签了劳动合同的骑手。
按照行业平均水准,所有外卖骑手中,全职骑手或者说高频骑手,比例在10%左右。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这些骑手在实质上,就是大厂自己的员工。
01
给自己员工上社保,这个属于基础操作了。
像美团,早在今年二月,外卖大战打响之前,就宣布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还有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了。
但是过了不到一年,就扩大社保范围,给为包括众包骑⼿在内的所有骑⼿提供社保补贴,这件事还是有点过于超前了。
我看了下详细的方案,大概是无论全职还是兼职,不管是长期稳定跑单,还是过渡兼职的骑手,只要你当月在美团平台获得的收入达到就业相关缴费基数下限,而且最近六个月中有三个月满足这个条件,美团就以这个缴费基数为基准,补贴50%的费用,给你打上社保这个补丁。
那么,按照这个政策,美团要花多少钱呢?
这个其实可以根据现有数据估算出来的。
美团披露过,今年上半年,全国高频骑手月收入,在三四线城市平均是6949元,一线城市是10201元左右,基本都是超过当地社保缴费基数下限的。
假设一名骑手收入8000元,按照20%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每个月需要缴纳1600元养老保险。
根据政策,美团将补贴50%的费用,也就是800元。
每月800元,看似不多,但分配到每一单里,差不多也是每单大几毛,接近一块钱的成本。
这就很可怕了,众所周知,外卖是微利业务,2025年,美团外卖业务的长期盈利目标,也就是「每单1元、利润率约3%」。
这相当于,美团外卖拿出了相当于整个业务利润水平的资金,拿来给外卖骑手补贴社保。体量是百亿级别的。
另一个数字是,美团披露过,高频骑手数量大概在82万人左右,占所有骑手的11%,也就是说,这次被纳入社保补贴的潜在骑手数量,也就是剩下的89%,总数高达663万人。
哪怕最保守估计,其中只有一百万人选择去拿这个补贴。100万乘以800元,再乘以12个月,也是96亿,接近百亿的水平了。
别的不说,如果我是美团股东,我肯定是要炸了。
别人发社保,是为了发公关稿,你发社保是直接发大招,还是烧血条的大招。
本来这上百亿拿去投资也可以,拓展新业务也可以,给股东分红也可以,怎么就拿去给骑手补贴社保了?
企业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可没人让你把苦茶子当了,拿去承担社会责任对吧?
但大家都知道,我有个基本理论。
商业公司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赚钱的,没有公司会为了「良心」、「社会责任」,白白丢出几十个亿的成本。
美团主动掏这个钱,并不是为了立牌坊,而是它算明白了一笔账:
这几十个亿,不是成本,而是投资。
而且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笔投资都是很有赚头的。
02
我们先聊短期怎么赚。
这场外卖大战打到现在,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补贴烧钱只是短期冲量的手段,长期的胜负,在于心智,也就是用户要点外卖,下意识会打开哪个平台。
而心智的竞争,最终考验的是履约能力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过去10年里,美团之所以能在外卖领域一骑绝尘,就在于它在配送上,筑除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六七百万骑手,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渗透每座城市的毛细血管,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配送网络。在此基础上,叠加运力调度算法,智能计算商家出餐时间、骑手路径及订单密度。
结果就是,平均配送时长就被压低了。
履约效率的优势,在普通外卖这块并不明显,快3分钟吃上饭,还是慢5分钟喝上奶茶,并不会明显影响用户体验,但当外卖演化成即时零售,差异就来了。
你要买个头痛药,买个创可贴,肯定希望越快越好。你要接个水管,修个家具,缺把螺丝刀缺个配件,也肯定盼着美团小哥现在就出现在你家楼下。
这个时候,履约能力,就能带来平台心智的此消彼长。
而履约能力的根本,还是人,也就是你的骑手对路线熟不熟悉,团队后勤保障到不到位,最重要的,骑手人数够不够多。
外卖大战一到,骑手就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各大平台是要抢的。特别是周末冲单量那几天,骑手的选择,就决定了订单的归属。
偏偏大部分的外卖骑手是流动的。
前面我们也提到,所有外卖骑手中,全职骑手或者说高频骑手,比例在10%左右。
也就是说,对某个平台有粘性的骑手,也不会超过10%。如果其他平台佣金给高一点,再忠诚的高频骑手,也有可能改旗易帜,成为对手的运力。
对平台来说,骑手的忠诚,本身就是值钱的。
而且靠短期加佣金,是买不到的,因为对手随时可以加一倍的佣金。
怎么办呢,社保补贴就是很好的武器了。
它不是以每单或者每日来计算的,而是以每个月来计算的,意味着一次投入,就能换到一支长期忠诚的铁军。
美团把这支铁军吸纳到自己麾下,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再为对手效力。
你的配送快一点,对手的配送就会慢一点,从商战思维来看,既强化了自身,也打击了对手,比卷佣金更有效。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解读一下美团的动作。
美团在10月27日率先把众包骑手纳入社保补贴范围,另一个关键字,在于「率先」。
先下手为强,哪怕只比对手早一天,都会有大量骑手下定决心穿上黄色领骑衫。要是对方反应慢一两个礼拜,那恐怕就要比美团多花好几个亿去额外招募骑手了。
所以说,美团拿真金白银补贴社保,本质上是对于运力的一次投资,而且当期就有几个亿的分红。
短期来看,绝对是有得赚的。
03
聊完短期,我们再来聊中期。
在我看来,这笔社保补贴,其实是一笔抗风险支出,或者干脆说它是美团给自己的买了一份保险也不为过。
风险在哪里?在舆论。
哪怕只是今年,我们也看了太多类似「老板乱说话,导致公司陷入舆论风暴」的故事了。
当下这个社交媒体主宰舆论的时代,任何的负面消息都有可能重创公司业绩,甚至能让一家企业原地暴死。
公关危机,是一家公司所能遭遇到的最大黑天鹅。
这件事,美团自己应该也是深有感触。
这次美团率先把众包骑手纳入了社保补贴范围,某种程度上,是一次非常漂亮的预防性公关。
社保问题是一个极度复杂的问题,尤其是骑手这样灵活用工人员的社保,全世界都给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首先是流动性,10%左右的高频骑手,一年可以有260天以上都在接单。但也有近一半的骑手全年接单不足30天。
其次是年龄,二十几岁的年轻骑手更希望到手多一点,但四十多岁的中年骑手更希望能有社保来给自己兜底。
再来是收入水平,单王级别的骑手月入五位数,可以承受更多的社保,但大部分骑手只愿意承受小几百块的社保支出,不到收入的5%。
另外,还有未来预期,骑手都是背井离乡出来打工,虽然大部分都是希望攒钱回老家,但也有部分希望在城市安家落脚。
可以说,骑手和骑手之间的处境差异,可能比苏超球员和英超球员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对平台来说,这就很难办了。
到底是只给全职骑手交,还是给高频骑手也交上,还是再多花一点钱,给所有兼职骑手都交社保?
到底是给骑手交在工作地,还是交在户籍地?
到底是只给骑手配最基本的工伤险,还是养老也配上,还是五险一金全上?
复杂度,往往就是风险的来源,平台在社保问题上做出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把骑手贴上某种标签,划分成三六九等,必然会引来舆论。
所以美团的答案很简单,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直接全量覆盖,门槛也拉得够低,只要骑手愿意,我就给社保补贴。
没错,这就是一刀切,但在这个场景下,一刀切反而是最好的选择。规避了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
虽然成本很高,但规避了平台本身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
谁是员工,谁不是?
为什么某些人能享受社保,某些人不能?
大家都付出了劳动,凭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这里每一个问题,都足够带来一场舆论风暴。所以美团干脆选择不回答这些问题,直接给出一个广泛覆盖的兜底方案。
除此之外,意外伤害险覆盖到每单必保、每人必保,「骑手工伤险」(职业伤害保障)也覆盖到「每单必保,每人必保」,并且目标也是拓展到全国。至于社保是在户籍地或工作所在地缴纳,完全让骑手自己选择。
这是一手非常高明的公关招数,只要我没有态度,你就不能指责我态度有问题,只要我尽力而为,你就不能从道德上再审判我。
从这个角度看,美团花了百亿,买的是公关危机的豁免权,买的是一个公司不会被舆论淹死的保险。
贵嘛?贵。
但对一家市值千亿的公司来说,这笔投资还是赚的。
04
短期中期的收益我们都盘明白了,最后,我们来聊聊长期价值。
也就是行业价值。
在商业世界里,有一类公司,我们称之为「品牌即品类」,也就是这家公司代表了一整类商品或者业务。
比如茅台,还有席梦思,基本就成了床垫的代名词。
这样的公司,特殊之处在于,它们和行业命运牢牢绑定,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公司的上限就有多高。同理,当消费者抛弃一个行业,那公司的命运也会随之沉沦。
所以品牌即品类的公司,会多承担一部分行业责任。想办法把品类的盘子做大,把行业的形象立住。
而美团,也是这样的公司,几乎是外卖行业的代名词。很多人说到点外卖,都会说「叫个美团」。
因此,美团必须主动出击,为外卖行业注入正向外部性。
那么,有什么事情,是整个外卖行业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呢?
那就是灵活用工人群的社保问题。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快递员、外卖员、家政员、网约车司机,这一系列灵活用工人群早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提供者。
他们生活在城市,新农合之类的社保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力度。
他们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负担较大,且缺乏灵活性。
如何将这批介于「自雇者」和「受雇者」之间的人群纳入保障,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在灵活用工人群中,外卖骑手,是存在感最强,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群人。全行业人数超过千万,相当于一座超大型城市人口。
而在其中,光是美团一家的骑手数量,就高达700多万,接近整个行业的七成了。
为这群人解决兜底保障,不单是骑手本身的福利,还能给所有依赖灵活从业者的行业打个样,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推出自己的保障方案。
这件事,似乎也只有美团适合干。
这也是为什么,美团要率先宣布,为包括众包骑⼿在内的所有骑⼿,提供社保补贴。
在任何行业的竞争中,能赢到最后的,不是把规则吃得最透的玩家,而是制定规则的人。
在一个没有人知道该怎么给外卖员交社保的时候,美团先手入局,定义了标准。
接下来外卖大战的任何一方,只要还想待在牌桌上,就不得不选择跟进。
这样一来,外卖骑手的保障水涨船高,整个外卖行业的社会价值获得提升,谁收益最大呢?
还是行业龙头的那个黄颜色的App嘛。
这一手,美团实在是高明,玩的就是一个:
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却不得不和我一起建设外卖行业,发展的样子。
05
所以说,美团舍得花上百亿,率先为包括众包骑⼿在内的所有骑⼿提供社保补贴,这件事从商业逻辑上来说,不止是一笔划算无比的投资,更是让对手无可奈何的阳谋。
也许财报上,我们永远无法看到这笔投资的价值。
但一家企业的运行,从来不是一份几百页的财报就能囊括的。
美团投资的,是上百万人稳定的生活,是行业龙头的宝座,是企业长期的确定性。
而它先于行业,抢先一步展开行动,更加证明了美团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商业方法论。
美团这家公司所秉持的,是「无限游戏」的理论,它追求的,不是一时的胜负,甚至在乎所谓的终局,这家公司寻找的,是能长期持续玩下去的商业游戏。
为此,不断优化规则,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用户、骑手、平台甚至竞争对手都能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才是最重要的。
让每个玩家都能玩下去,玩得好,就是游戏的意义,也是商业世界最美好的地方。
关注IC实验室视频号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