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 北京报道
2025年11月1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上证指数收涨0.73%至4029点,再创逾十年新高,创业板指大涨逾2.5%。全市场逾3900只个股飘红,锂电池板块掀起涨停潮,宁德时代股价大涨逾7%。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牛市上半场结束、下半场开启的关键节点,4000点并非行情的终点,而可能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4000点之前的牛市上半场属于结构性牛市,而非全面牛市。展望明年,市场有望逐步向全面牛市过渡。
锂电池板块掀起涨停潮
11月13日,A股三大指数微幅低开,盘中集体震荡走强,上证指数最高触及4030点,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创业板指大涨逾2.5%,重回3200点之上,为本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73%,报4029.5点;深证成指涨1.78%,报13476.52点;创业板指涨2.55%,报3201.75点。此外,沪深300指数涨1.21%,北证50指数涨2.62%,科创50指数涨1.44%。
Wind数据显示,A股沪、深、京三市全天总成交额约2.07万亿元,较前一日放量逾1000亿元,单日成交额重回2万亿元之上。
盘面上,行业板块多数上涨,仅铁路公路、银行、电力板块等小幅下跌,能源金属、电池、化肥、贵金属、电源设备板块涨幅居前,分别大涨8.55%、5.59%、3.23%、3.17%、3.11%。
从主力资金流向来看,净流入前三的板块为电池、能源金属、化学制品,分别净流入74.73亿元、41.01亿元、35.23亿元;净流出前三的板块为电子元件、电力行业、光伏设备,分别净流出14.21亿元、11.13亿元、10.62亿元。
个股层面,全市场涨多跌少,收盘时有3952只个股上涨,其中104只个股涨停;下跌个股1338只,跌幅超过7%的仅有3只,唯一跌停个股为*ST亚太。
锂电池概念板块掀起涨停潮,海科新源、华盛锂电、泰和科技、永兴材料、恩捷股份、野马电池、丰元股份等近30只个股涨停。宁德时代股价收涨7.56%,创下近2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盘中一度大涨超过9%。截至收盘,宁德时代股价报415.6元/股,最新市值约1.9万亿元。
消息面上,据媒体报道,近期六氟磷酸锂正以“一天一价”的态势搅动新能源产业链,目前部分市场报价高达15万元/吨,主流成交价较10月中旬已翻倍。在涨价潮下,六氟磷酸锂厂商普遍惜售。不仅如此,六氟磷酸锂涨价已传导至电解液环节,并逐步形成产业链正向反馈。
中原证券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研报表示,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短期全面上涨,维持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该机构认为,中长期而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确定,锂电池板块值得重点关注,同时预计个股业绩和走势也将出现分化,建议持续重点围绕细分领域龙头布局。
机构称牛市仍有上行空间
近期以来,美、日、英股市频创历史新高,上证指数在4000点附近反复争夺,市场多空分歧明显加大。悲观的投资者认为4000点可能就是本轮行情的终点,但也有乐观的投资者认为4000点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从逻辑上看,2025年的行情仍处于牛市上半场,场外资金入场趋势已经显现,无论是新开股票账户数量,还是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今年均呈现明显回暖态势。数据显示,今年新开股票账户数已突破2500万户,多只新发基金出现“日光基”现象,表明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过程已在年内启动,尽管整体规模尚不算大。
他认为,今年科技股行情仍以概念驱动为主,很多科技题材的公司出现上涨,尤其是硬件类企业;相比之下,软件类公司涨幅相对有限。展望明年,市场可能更加关注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头部厂商的订单——具备订单落地能力的企业或有望延续强势,而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公司则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再往后看,市场或将更注重业绩兑现能力,包括技术突破、盈利增长以及对股东的真实回报。
知名私募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国内进入业绩、政策和宏观事件空窗期,市场对今年年内经济表现的预期相对稳定。考虑到临近年末部分资金有保收益需求,市场整体或维持震荡,基本面因素对股市结构的影响可能会减弱,炒作氛围下的情绪波动可能是短期更需要关注的因素。
星石投资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当前市场风险溢价处于历史中位水平,权益类资产估值仍在合理区间内,企业盈利底部基本已经得到确认,随着政策发力带动国内经济企稳,预期盈利驱动会逐步增强,市场有望由估值驱动转为基本面驱动,上行空间将进一步被打开。
与此同时,有机构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张冬冬在11月12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当前市场分歧加剧,热点板块更换频繁且持续性不佳,因此维持此前观点:投资者“广积粮”为上,仓位不宜过重,持仓以红利为主,耐心等待科技充分调整后的买入机会。
展望后市,张冬冬认为,科技类吸筹率已回落至25%下方,筹码拥挤度已有所释放,但时间仍显不足(2023年以来从高位回落时间基本在1个季度),预计后续科技股整体将表现分化,没有业绩支撑仅靠叙事上涨的科技股将大幅回调,但有业绩支撑的如存储等仍有上行动力,科技股整体将震荡运行,而“旧”势力板块超额收益将持续至年底。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