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李音桦
被卖掉的星巴克中国会变吗?
显然,瑞幸在变现上,要比星巴克中国更成功一些。随着博裕的入主,星巴克中国会向瑞幸看齐吗?
更直接一点,星巴克中国会降价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被卖掉后的星巴克中国去向何方。
大家好,我是小贺,欢迎收看本期消费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星巴克中国是如何被卖掉的?
星巴克称,其将与博裕投资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这家合资企业的价值约284.89亿元人民币(40亿美元)。
第二个问题是,星巴克为何要卖掉中国业务60%股权?事实上,这个比例意味着,星巴克已经主动放弃中国零售业务的最核心决策权。
答案是,星巴克中国正在相对丧失市场的主导权。
比如,星巴克中国离瑞幸业绩越来越远。二季度,瑞幸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同期,星巴克中国的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26亿元)。
从门店规模上,瑞幸超过了2.6万家,库迪超过了1.8万家。星巴克中国只有8000家。
更关键的是,随着品牌溢价下滑,星巴克将面临续约门店的房租上涨。曾经,都是商场们“跪求”星巴克入驻,租金打折,乃至补贴都是常态。
现在,这种日子明显一去不复返。
对星巴克来说,向中国团队放权是解决方向。
收效也是明显的。随着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产品降价,推出中国原创新品等策略影响下,在第三季度,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6%至8.3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13亿元)。具体来看,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9%。但客单价同比下滑7%。
而引入中国股东,无疑是此种放权的更高阶段。
况且,随着股权出售,星巴克中国将成为完完全全的利润来源。星巴克就提到,算上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授权经营收益,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925.7亿元(130亿美元)。
对星巴克总部来说,这是笔降低风险的划算业务。
最后,我们来看下,博裕会怎么“改造”星巴克?
扩张是目前的既定方向。星巴克提到,未来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将逐步拓展至20000家。
这是什么概念?截至2022年末,我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2万规模意味着每座县城要有超过7家星巴克。
在追求性价比的当下,在下沉市场很难铺开人均消费超过30元的星巴克门店。就连9.9元的库迪咖啡在扩张时都遇到了一定瓶颈。
所以,降价对于要扩展至2万家的星巴克来说,几乎是种必然选择。
那星巴克还有降价空间吗?
要看对标谁,如果对标9.9元的库迪肯定难。
星巴克几乎在每个环节的成本,都比瑞幸、库迪高。
以上游为例,在云南,就有咖农告诉我,星巴克采用“优质优价”的政策,定价比其他品牌高。这当然对云南咖啡稳定品质有帮助,可星巴克收购成本直线上升。
况且,星巴克对员工福利保障相当不错,待遇、年假、商业保险都是外企标准。
这让其大幅降价几乎不可能。
当然,小幅降价是可能的。可是,中高端定位能否扩张至2万家也有着疑问。
事实上,2万家的目标,就可能已经代表着星巴克要改变自己的现有运营模式。
正如我提到的,星巴克对员工的保障很充分。
这才有了当下的服务质量。从我接触的星巴克员工来看,很少有“班味”,甚至还会给顾客写鼓励纸条。
如果星巴克的模式变了,还会有着这种氛围吗?但不能回避的是,在中国市场,此种氛围也不一定就是星巴克最核心的竞争力。
总体来看,星巴克中国就是要变了,只是目前方向未定。
至少,我们需要看到,星巴克对中国咖啡市场的开拓性贡献。
谢谢大家收看本期消费参考,我是小贺,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