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AI生成
1982年,《银翼杀手》在美国上映。洛杉矶的雨夜天际线中,名为Spinner的警用飞行汽车穿梭于巨型全息广告之间。这个融合了复古轿车与直升机座舱的飞行器,构成了许多人最早对低空飞行的幻想。
40年后,低空飞行正从科幻电影的桥段成为现实中触手可达的运输工具。往返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和珠海九洲港码头,eVTOL将路面上2.5至3个小时的单程车程缩短至20分钟飞行时间。

eVTOL完成跨海跨城飞行 图源:峰飞航空
在重庆巫山县,无人机将脆李运输至巫山机场,原本近2小时的陆路运输时间被缩短至7分钟。

无人机正在运输脆李 图源:巫山发布
从文旅观光、应急救援,到工业巡检、城市治理,低空经济无疑是当下最火热的新兴赛道。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个万亿市场,正在拉开序幕。
万亿级市场爆发前夕的酝酿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年来,政策端、资金端、产业端同频共振,让这个赛道变得可能。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两个重要主角。眼下,多家主机厂迎来新突破——小鹏汇天刚刚在其亚洲最大飞行汽车工厂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高域飞行汽车在中东完成首秀,计划2026年量产交付;峰飞航空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上风电平台飞行,解锁风电新能源场景应用。这些主机厂,正等待行业的“iPhone时刻”到来。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 图源:广州黄埔发布
但这个万亿级市场还未迎来想象中的爆发,赛道还缺几类“催化剂”。
进入天空,首先要有足够安全的飞行器。不同于直升机,eVTOL直面自然与人为环境交织的多重极端挑战。海洋、高原、沙漠等地区带来了温湿度骤变、强紫外线、电磁干扰的复杂环境,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的eVTOL机身也需要解决热胀冷缩、成分衰减的问题。基础设施是另一重考量。低空经济“三分在天,七分在地”,基础设施尚未完善,难以支撑足够多的飞行器上天。这类全新基建的建设难点在于一些特有的挑战,其中最关键的是下洗流问题——飞行器起降过程中,悬停阶段的高速旋转产生了向下推动的气流,同时伴随循环的涡旋,卷起的砂石会对漆膜、人员、飞行器带来安全隐患。
低空经济要腾飞,面临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难题。
低空飞行器如何飞得更安全?
看似千头万绪的问题,换一个视角思考,从“传统领域”或许能够找到一些新思路。涂料行业正在向低空飞行伸出它的“援手”。
涂料不仅是飞行器的“面子”,更是能提升性能的“科技铠甲”。立邦早在2019年便看到这种新型出行方式的未来潜力,并在2021年正式立项、研发。经过5年的打磨,一套具有强耐候防护、安全性能强化等特点的低空飞行器涂装解决方案在2025年进博会上正式亮相。
想象夏天里停在露天的黑色轿车,无疑是一间移动桑拿房。飞行器也是一样的道理,黑色外形是eVTOL的“经典款”,但在温度高、紫外线强的环境下也存在吸热问题。
为了让eVTOL穿上美观又安全的“外衣”,立邦让三个平台团队“强强联手”,突破颜料用量、密度、比重的“黄金比例”:碳纤维复材团队负责材料涂装,传感器团队专攻“温度控制”,设计出不吸收红外线、保持温度稳定的特殊黑色涂料,颜色团队是“配方大师”,找出不同颜料的最佳平衡配方。
这个既保证外观、又极大降低机身温度,在相同红外线情况下温度可以降低20℃以上的黑色涂层方案由此诞生。多种性能的突破减少了飞行器高温形变风险和其他损坏风险,使飞行器能轻松驾驭高温、高原、强紫外线等极端环境。
实现安全性后,飞得更远是另一重商业化考量。eVTOL存在“刚需”——电驱动下对轻量化有着高要求。立邦在设计过程中有想到这点,用创新技术让涂料密度“瘦身”。对标普通航空涂料,其解决方案每平米减重超20%,这一减重将直接转化为飞行器的载荷优势。
立邦的思路是,每一台eVTOL既能在日常的景区和城市场景飞行,也能适应高原、沙漠等极端环境,为此设定了远超常规的测试标准,通过加速老化测试实现指标冗余,让解决方案更耐“熬”。以耐候性为例,立邦方案直接把天花板拉到了2500小时。
低空垂直起降场,需要标准化答案
正如飞机没有飞机场无法起降,缺乏起降场、停机坪等后端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也无法顺利上天。
这个领域由政府牵头加速建设,广州、深圳、温州等城市纷纷布局。像广州,计划到2027年实现投资超100亿元,建设1个跑道型通用机场、5个以上枢纽型垂直起降场、100个以上常态化使用起降点。
立邦在2023年便预见到这一需求,开始研发低空基础设施涂装方案。
这是一个“从0到1”的突破。针对耐下洗流,传统的民航机场或直升机起降场都无法提供完全适配的经验参考——直升机不存在运维成本降低需求;飞机起落方式不同于eVTOL,也无案例参考。
为了让地面经受住下洗流的“折腾”,立邦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系统研究,制定了eVTOL专用无缝抗裂高强一体化地面系统,以抵御飞行器高频次起降冲击与户外复杂环境侵蚀,为eVTOL安全起降保驾护航。在关键的耐下洗流验证环节,依托立邦强大研发实力和丰富经验,设计了高速风沙破坏漆膜的检测模型,形成了一整套专业评估方法和量化标准。
基础设施同样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就像汽车靠反光标识保障安全。但低空飞行器反而要“防反光”,怕反射干扰eVTOL飞行安全。抓准这个需求反差,立邦设计标线产品时做了“减法”,既避免明显反光,又确保产品具备耐候、不易变色的核心性能。
这套涵盖“标线—地面—基层”的一体化涂装解决方案在两年内成型,不仅具备耐下洗流、安全防滑、弹性抗裂等性能,还能精准适配多场景:商业场景中物流、工业、文旅起降场能覆盖,政务端城市治理的安全起降点也能满足。

第八届进博会立邦展台的广汽高域GOVY AirCab
该解决方案也很好地契合了政府端建设需求。今年6月,广州引入立邦为“城市合伙人”,立邦透露,希望借此契机推动和广州政府的合作,在低空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中落地相关解决方案。这个统一部署、覆盖低空基建全场景的涂装保护网络,也有助于政府端进行标准规范和统一管理,实现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
2025到2030年是各机型加速适航取证、抢占市场的关键窗口期。可以预见,随着涂料价值在低空领域被不断挖掘,立邦的成果也将转化成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推手。
一方面,低空涂料的准入门槛逐渐“划清界限”,机身材料、涂装体系等细节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立邦将进一步在基础设施标准化上下功夫,从材料到测试逐一突破。这些点状测试,为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动,甚至是网状布局,提供了前提。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0058.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