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AI泡沫要破了?最近的全球股市,是不是看得你有点心惊肉跳?
就在前几天,全球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二”。日韩股集体暴跌,而美国股市的“三巨头”——道指、标普、纳斯达克,更是集体跳水。
你可能要问了,这不才刚刚经历过一场由AI神话和降息预期带来的狂欢吗?怎么转眼就晴转暴雨了?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场全球股市感冒的源头:美国AI泡沫。
现在,美国资本市场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强的风险共识:美股的AI神话,可能讲不下去了。为什么?根源在于三个字:不确定。
美国的AI故事,几乎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一个终极目标上——构建“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AGI。但问题就在于,这条路,巨烧钱,而且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径。
正常情况下,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它的不确定性会越来越低,商业前景会越来越清晰。比如互联网,从发邮件到电商,路径很清楚。但AGI不一样,你不停地往里面砸最先进的算力芯片,砸天文数字的研发费用,但路的尽头是什么?没人知道。
一项调查表明,美国95%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公司根本没有从该技术中盈利。长期以来,整个市场都被这个宏大的叙事给“忽悠”住了,或者说,是心甘情愿地被感染了。大家觉得,AGI马上就要来了,它能解决所有难题!在这种狂热下,钱源源不断地往里冲。有数据显示,美国的AI相关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所有消费者支出的总和!另一个计算更夸张,说在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的92%,都来自于AI的巨额投资。但这钱花了,却没见到回头子儿。估值快一万亿美元的OpenAI,光是今年上半年,净亏损就达到了135亿美元。麦肯锡的调研也佐证,近80% 部署了AI的企业,净利润并没有因此提高。
市场的聪明钱,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了。还记得那位在次贷危机前,精准做空美国房地产的“大空头”Michael Burry吗?他,正在悄悄部署,做空美国的AI泡沫。他暗示说,当前这种支出过度、回报过低的情况,最终会导致AI热潮中的许多龙头公司崩溃。要知道,现在AI相关的股票,已经占了标普500指数权重的44% 以上。它要是感冒,整个市场都得打喷嚏。
当前美股的AI泡沫,和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十分相似。当年日本是什么情况?企业疯狂购买土地,推高上市公司资产价值;企业集团之间通过“相互持股”,你买我的,我买你的,把股价越推越高。现在看美国AI界:OpenAI、英伟达、甲骨文这几家巨头,也是通过相互投资、签订天价订单,让几家公司的账面收入和成本互相放大,看起来一片繁荣。更绝的是,美国现在建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的长期租约,被打包成债券,卖给市场。这像极了次贷危机前把房贷打包的操作,埋下了隐形杠杆的雷。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如果生成式AI迟迟不能产生匹配其规模的现金流,而算力和电力的成本还在不断吸血,那么总有一天,会有一个环节撑不住。届时,美国股市和债券市场可能会引发一场连锁式的去杠杆反应,那将是真正的风暴。
让美国投资者信心动摇的,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来自中国的竞争。美国是“高举高打”,赌一个不确定的AGI未来。而中国,走的是一条 “产业应用驱动”的务实路线。中国的AI深耕在自动驾驶、生物制药等具体领域,用应用带技术,靠效率换利润,形成了健康的商业闭环。这条路投资更少,却更容易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所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一边预警美国科技股可能回调10%-20%,一边却看好中国股市的AI、电动车等领域。资本的选择,已经说明了问题。
美国的AI神话正在退潮,而全球资本的眼光,正在寻找更踏实的故事。好了,你怎么看AI的未来呢?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出品:财经早察工作室
总统筹:陈晨星
执行统筹: 祝乃娟
监制:洪晓文 曾婷芳
主播:董静怡
剪辑:实习生 苏磊
设计:王冰
审校:强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