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经济金融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阿根廷经济最新消息3月10日 阿根廷金融市场最新消息
创始人
2025-11-07 14:12:36
0



两年前,哈维尔·米莱当选阿根廷总统时,承诺要进行一场激进改革,以拯救阿根廷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一场名为“革命”的改革,“要用35年时间将阿根廷重新变成世界经济强国”。其政策核心宗旨就是实施极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放弃本国货币、全心拥抱美元、反对和退出金砖国家机制,主张取消阿根廷央行,跟随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大幅削减公共工程支出,减少政府部长数量和取消补贴,以减少政府财政开支。一年半以来,阿根廷经济金融业有转机和希望吗?这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阿根廷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阿根廷基本情况

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领土居世界第八位,是拉丁美洲的第二大国。该国目前是由23个省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的总统制联邦共和制国家。2024年,阿根廷人口数量为4730万人,同比增加8.85‰,五年平均增长9.30‰。其中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占95%,白人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

阿根廷曾是富饶之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大多数人认为,未来将掌握在阿根廷和美国两国手中,美国和阿根廷将共同统治世界经济。从1870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经济增长率平均为6%。20世纪初,阿根廷曾经凭借其丰饶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体中的佼佼者,其经济总量甚至曾位居世界第七位,人均收入超过了德国和荷兰。1908年阿根廷从“小农村”摇身一变成为“南美小巴黎”,领先南美国家近50年,一度进入发达国家行列。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达到全球第三,人均收入高于法国,是意大利的2倍、日本的5倍,当时流行说“你富得像个阿根廷人”。1960年,阿根廷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与西欧发达经济体相当,更是当时日本人均GDP的两倍。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人均GDP就已接近4000美元,至90年代人均GDP就超过了8000美元。2010年,阿根廷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7年,阿根廷人均GDP为1.45万美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人均GDP为1.34万美元。但是,总体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阿根廷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政治不确定性漩涡,经济发展每况愈下,最终从发达经济体阵营陨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

阿根廷具有自然资源和产业禀赋

阿根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产业。从产业角度看,阿根廷目前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大致为10.8:28.1:61.1,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分别占该国GDP的84.5%、16.8%和-1.3%。阿根廷的工业主要有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包括食品加工、纺织、汽车、机械和电子产品等。其中,食品加工业是阿根廷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约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阿根廷更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是牛肉、大豆、小麦、玉米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农业作为阿根廷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占该国GDP的10%以上。从资源角度看,阿根廷是拉美主要矿业国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铜、金、铀、铅、锌、硼酸盐、粘土等,分布于与智利、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斯山脉附近。

坐在“金山”上的阿根廷屡屡陷入严重困境

政府频繁更迭和政策摇摆导致经济停滞。阿根廷政府频繁更迭,国家经济金融和产业政策朝令夕改,各类势力轮番登场,左右摇摆,政策口号满天飞,但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措施却是一团乱麻,从而严重影响了阿根廷的国家稳定与国际形象。到了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更是因债务危机,经济大幅衰退,经济不稳定、政治动荡及高通胀等问题,导致大量资本逃离阿根廷,加剧了国家经济的恶化。1982年,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败北后,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0000%。2001年末,阿根廷更是陷入了以债务危机为主的经济、政治、社会三重危机之中。直到2010年阿根廷经济才再次缓慢复苏,2011年经济实现了6.0%的增速。2003—2011年,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上涨79.5%,个人消费增长50.7%,私人投资增长29.7%,公共消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增长率也达到8.2%。然而,2012—2015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国内政治局势等因素影响,阿根廷经济增速再次明显放缓,通货膨胀高企,比索贬值,外汇储备下降,财政和经常账户出现“双赤字”,社会形势恶化,社会居民各种抗议示威活动增多。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该国提供了价值57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这是该基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救助。2022年3月,阿政府与IMF就偿还450亿美元债务达成协议。2023年7月28日,阿根廷政府宣布与IMF就向阿根廷发放新的债务再融资贷款达成新协议,从而再次避免阿根廷35亿美元债务违约。2024年1月10日,IMF宣布已与阿根廷就发放新一轮债务再融资贷款达成初步共识并达成技术性协议。

总的来看,阿根廷既没有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也不具备资源依赖型经济体那样的不可再生能源优势;与其他主要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相比,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使其处于竞争劣势;再加上阿根廷地理上“孤悬海外”,远离各主要全球经济发展中心的地理劣势,使其在过去几十年逐渐从发达经济体下滑为发展中经济体。

阿根廷经济虽有改善但前途未卜。近年来,阿根廷的国民经济发展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阿根廷国家统计和普查局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该国GDP增长率达10.3%,结束了2020年(-9.9%)、2019年(-2%)和2018年(-2.6%)连续三年的经济负增长局面,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最大经济增幅。2022年,阿根廷以5.2%的经济增速位居拉美第三,仅次于哥伦比亚(7.2%)和厄瓜多尔(6.3%),GDP总量达到6318亿美元。2024年,阿根廷GDP规模为6332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为0.57%,全球GDP排名在20名之后。阿根廷是全球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前任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当政的4年里,阿根廷通胀累计为814%,创下30多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成为拉丁美洲通胀最高的国家。同时,由于比索大幅贬值,阿根廷以美元计价的GDP在2023年大幅下降。2024年全年累计通胀达117.8%,但12月单月通胀为2.7%。

阿根廷对外经贸关系存在不确定性。2022年,阿根廷对外贸易总额为1669.6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88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额为81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1%,顺差为69亿美元。2022年阿根廷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5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为锂矿和油气业。阿根廷政府曾寄望于放宽外汇管制能吸引资本回流,但自2024年起,阿根廷的外资直接投资便已呈下滑趋势,2024年同比大幅下降54%,从原先的近240亿美元缩减至110亿美元左右。

中阿合作仍具有较大潜力。第一,中阿贸易关系密切。中国是阿根廷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也是该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阿根廷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1163.52亿元。第二,中阿强化了货币和金融合作。2023年6月29日,阿根廷中央银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该国银行系统允许存取的币种,批准该国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储蓄账户。2025年4月中国与阿根廷续签35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激活部分延期12个月。人民币占阿根廷贸易结算比例从22%升至37%,85%大豆出口商主动要求客户用人民币支付尾款,外汇储备回升至345亿美元。第三,中国是阿根廷最大的投资方和合作方。2022年2月,中国同阿根廷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阿根廷正式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国计划向阿根廷投资230亿美元。中国在阿根廷的投资以资源开发、基建和新能源为核心,通过政策优惠和金融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但也需应对经济波动和法律风险。第四,中阿农业合作也在强化。近年来,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了多份农产品贸易协议,阿根廷的樱桃、梨、苹果、肉类、蜂蜜和干果等多种农产品大量销往中国。这两年来,中阿合作也在深化,米莱借助货币互换协议引入人民币以稳定汇率后,大批中国生产的消费品得以低关税进入阿根廷市场。阿根廷的工厂同样大规模引进中国的工业装备,生产力得以显著提高,通货膨胀也得到了控制。阿根廷依旧依靠向中国输出矿产、牛肉及粮食作物来换取进口物资。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阿根廷有92%的大豆和57%的牛肉出口到中国。中国通过货币互换、人民币结算和长期采购协议,成为阿根廷农业危机的“解压器”;阿根廷则以扩大出口和产业链开放回应,形成“危机驱动型合作”。未来,双方需在政策协调、物流基建和价格稳定机制上进一步突破,以应对美国反制和全球经济波动的双重挑战。

阿根廷财政金融情况

赤字财政导致外债违约

赤字是阿根廷国家财政持续的一个特点,为了弭平巨额赤字阿根廷政府只有不断举债和超发货币,其后果就是货币通胀和外债违约。实际上,1827—2021年,阿根廷已经有九次主权违约记录。比如,在2001年12月,阿根廷曾停止支付其高达1300亿美元的外债,这在当时是有史以来一个主权国家最大金额的违约,创造了世界纪录。据有关统计数据,从1961年到2022年,阿根廷只有6年财政状况良好,其余56年财政状况失衡。2023年金融财政赤字116672.208亿比索或142.27亿美元,占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的6.1%,比预期还要高。2024年,阿根廷通过实施财政改革措施首次实现年度财政盈余,而非财政赤字。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全年财政盈余为17647.86亿比索(占GDP的0.3%),初级盈余为104058.10亿比索(占GDP的1.8%)。

阿根廷公共债务仍在累积

截至2024年11月底,阿根廷中央政府债务总额为4625.52亿美元,外汇储备仅为309亿美元,外债约占中央政府债务总额的62%。IMF目前是阿根廷的最大债权人,持有该国三分之一外债,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推迟了阿根廷灾难的发生。2025年3月IMF报告指出,阿根廷2025年到期外债达140亿美元,但央行净外汇储备为-23亿美元,债务违约风险处于“极高”水平。

阿根廷金融业基本面脆弱

阿根廷金融业作为其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受高通胀、债务压力、外汇管制及政府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局部增长与系统性风险并存”的特征。从金融监管角度看,阿根廷中央银行(BCRA)监管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系统由国家保险监管局(SSN)监管,国家证券委员会(CNV)监管基金公司等。从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看,阿根廷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支柱,由私营银行主导,外资银行(如西班牙桑坦德、英国汇丰)与本土银行并存,业务集中于信贷投放、外汇交易及支付结算。截至2023年6月,阿根廷全国共有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78家,其中国有银行13家,私有银行50家,非银行金融机构15家。私营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持有约60%的储蓄和贷款,外资银行数量与本土银行相当,业务多以美元形式开展,反映出阿根廷金融对外部的高度依赖。至2023年8月,阿根廷央行监管的金融机构包括63家银行和14家金融公司。从保险业情况看,阿根廷保险业起步于19世纪后半叶,最初由英国资本主导,20世纪后本土企业逐渐崛起,但目前市场规模较小(占GDP比重低于拉美平均水平),业务集中于寿险、车险及农业保险。阿根廷保险业由国家保险总署统一管理,截至2023年6月,阿根廷保监局下辖包括192家保险公司和15家再保险公司。根据阿根廷国家保险监管局的报告,2022年,人寿保险保单的购买量同比增长20%。但仅有9%的阿根廷人选择购买人寿保险,也就是每10个阿根廷人中只有1人选择购买人寿保险。阿根廷的人寿保险购买额仅占其GDP的0.6%,总保险购买额的15%。从阿根廷股票市场走势看,阿根廷证券业以布宜诺斯艾利斯证券交易所(BASE)为核心,上市企业多为能源、农业及金融类公司(如YPF石油、Bunge阿根廷),但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较低。截至2023年,阿根廷共有约100家证券公司(含经纪商、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其中外资证券公司占比约为20%(如摩根大通、高盛)。据统计,阿根廷股市2023年从25.4万点涨到117.5万点,累计上涨了高达362%,平均每天涨幅1%。2024年,布宜诺斯艾利斯证券交易所市值约30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5%,但仅为巴西证券交易所市值的十分之一,市场规模较小。2025年上半年,股市交易量约5000万股/日,较2024年同期增长20%,但仍处于低位,反映出投资者信心不足。

从外汇储备情况看,目前阿根廷外汇储备只有不到320亿美元,其中180亿美元是与中国央行达成的人民币互换部分,阿根廷央行的美元储备处于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在剔除互换额度、黄金和多边融资后,其流动性现金储备实际处于负值区域。2025年5月,阿根廷外汇储备已接近500亿美元。

阿根廷比索汇率走势回顾

阿根廷比索由阿根廷央行发行,分为纸币和硬币。纸币有七种面值,分别为1比索、2比索、5比索、10比索、20比索、50比索和100比索;硬币有六种面值,分别为1分、5分、10分、25分、50分和1比索。在1969年至1991年间,经过数轮货币改革,阿根廷货币的面值中已经删去了13个“0”。1992年的货币改革令1新比索(Peso Convertible,可兑换比索)代替1万australes。1新比索的价值等于1983年前1000亿比索。2000年时,5个阿根廷比索就可以兑换1美元,但2016年至今阿根廷比索兑美元的汇率已经贬值超过10倍。

2023年初至米莱上台前,比索的官方汇率更是大跌了近50%,至1美元兑350比索左右。黑市汇率跌幅更大,大致为1美元兑600—1000比索。比索的货币表现在同期新兴市场货币中最差,比索的官方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350比索长达两个月。米莱政府上台后欲推行“全面美元化”承诺,但短期内未实施,反而通过财政紧缩(削减公共支出30%)和外汇管制(限制美元兑换)稳定市场。2023年12月12日,阿根廷新政府实施本币“自我贬值”政策,将阿根廷比索官方汇率下调至1美元兑换800阿根廷比索,将比索贬值54%,并放松进口管制,是该国史上最大的一次货币调整。2024年1月,为应对高通胀给比索现金流通带来的不便,阿根廷央行宣布在2024年内发行面值为10000和20000阿根廷比索的纸币。2024年全年,比索对美元官方汇率从1∶800升至1∶400,实际汇率(经通胀调整)升值40%,成为全球表现最佳货币之一。阿根廷政府为获得IMF的200亿美元贷款,放宽货币管制,官方汇率从1∶1100跳涨至1∶1300,黑市汇率达1∶1330。

2025—2026年阿根廷经济金融展望

尽管米莱政府的“休克疗法”初见成效,但社会代价高昂。米莱的改革在宏观经济指标(通胀、财政、增长)上取得显著进展,但社会成本(贫困率、抗议活动)和政治阻力(国会掣肘)制约了激进主张的全面落地。未来两年,其政策重心可能从“破旧”转向“立新”,需在吸引外资、稳定社会与维持国际信誉间寻求平衡。若无法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2025年中期选举后改革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米莱政府的经济金融和外交政策

米莱政府就职后,迅速颁布一项包括366项条款的《必要性和紧急性法令》,包括废除租赁法、价格控制法、反垄断法、土地法,允许国有企业私有化,放松对市场的管制,取消进出口限制、价格调控机制等,并利用紧急法令对行政部门进行“瘦身”,多个政府部门遭到裁撤,2023年新入职的国家公务员被解雇。在“破”的同时,米莱政府似乎也重视“立”,向议会提出了包含600多项条款的全方位改革法案——《综合法案》,以期“从根本上改变阿根廷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减少财政赤字、控制通胀。从经济角度看,改用美元政策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曾经实施过的经济政策,即比索与美元保持1∶1的汇率不变,同时实施允许比索与美元自由兑换等一系列措施。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和改革对阿根廷经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增加了投资和经济增长机会。

米莱政府已实现部分竞选主张

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如实进行了政府部门精简,将原有18个部委削减至9个(能源和矿业部、教育部、劳动部、旅游和可持续发展部等均被裁撤并入其他部门),裁撤近3万个公务员岗位(包括旅游、体育、性别平等部等),占公务员总数的30%,成立人力资本部整合教育劳工职能;为推动经济增长,推动货币贬值与放松管制,比索官方汇率贬值54%,解除部分价格管制,取消能源和交通补贴,推动进口自由化;数十年来首次实现财政盈余,2024年10月起连续9个月实现财政盈余,2025年上半年财政盈余占GDP的0.6%—1%。

在控制通胀与推动增长方面,通胀率大幅回落,月度通胀率从2023年12月的25.5%降至2025年5月的1.5%,创五年新低;累计通胀率从211.4%(2023年)降至43.5%(2025年),预计2025年全年通胀率在20%左右。GDP重新进入增长轨道,2025年第一季度GDP增长5.8%,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6%,结束连续5个季度的衰退,是西半球的最高成绩。消费者支出环比增长接近3%,贫困率从2024年12月的53%峰值降到了38%,农业出口和外资流入(如锂矿)成为主要驱动力。

在国际关系调整方面,在没有进一步恶化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同时,强化了与美国及以色列的关系,签署特朗普政府主导的贸易协议框架。根据与IMF的协议,2025—2028年的外币到期债务分别为175亿美元、182亿美元、222亿美元和217亿美元。预计直至2035年,阿根廷对IMF借款、债券和其他多边组织的到期债务每年都不会低于140亿美元。

还有部分实现的一些竞选主张,比如在税收与投资激励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法案《综合改革法案》,为矿业、能源等领域提供30年税收减免,吸引了118亿美元投资申请,但实际落地项目不足20%。借助减税政策,企业税从35%降至25%,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但低收入群体实际税负因通胀未显著改善。推动了养老金与福利调整,最低养老金维持在300美元/月(未随通胀调整),但2025年6月参议院通过上调7.2%的养老金法案,显示出了政策妥协。削减社会福利,取消公共交通补贴导致票价上涨50%,但贫困率从53%(2024年末)降至38.1%(2025年4月)。在司法与安全改革上,推动警察系统改革,扩大警察执法权,打击毒品犯罪,但暴力犯罪率仍居高不下(2025年第一季度谋杀率同比持平)等。未来还有一些政策主张可能实现,比如债务重组与外资引入,2026年或启动主权债务重组,削减利息支出(占财政30%),吸引矿业外资(如锂矿开发),但需平衡国内政治阻力。地方分权与减税深化,恢复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法案已提出,若国会通过,可能释放地方经济活力;企业税或进一步降至20%以刺激投资;能源与矿业开放,页岩油开采权拍卖和锂矿出口自由化政策已启动,2026年或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但环保抗议可能延缓相关进程等。

但有些政策主张是难以实现的,比如全面美元化与央行关闭,激进私有化与社会服务改革,与主要新兴市场脱钩和与美国绑定的外交战略调整等。有些政策短期内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社会公平与贫困消除,完全市场化与去监管,政治联盟巩固等。

阿根廷2025—2026年经济增长前景

2025年下半年,预计阿根廷经济GDP增速将从前两个季度的5.8%小幅回落至4.5%—5.0%,主要受农业出口疲软(干旱导致大豆、玉米减产)和工业复苏滞后影响。但消费领域因通胀回落(预计年末CPI降至35.9%)和实际工资改善(2025年二季度贫困率降至31.6%,但仍高于米莱就职时的水平)可能支撑内需。IMF最新预测2025年阿根廷经济增速为5.5%,年底年通胀率将达到18%—23%。2026年,国际金融协会(IIF)预测阿根廷经济增长3.9%,低于IMF的5.5%,反映出市场对政策连续性和外部风险的担忧。增长动力将转向矿业(锂矿投资增加)和能源出口(页岩油增产)。

有关机构预计阿根廷通胀率将从2025年二季度的39.4%降至年末的35.9%,阿根廷政府预计全年通胀率在22.7%,2026年进一步回落至23.6%,但核心通胀(如房租、教育、交通、通信)仍顽固。阿根廷央行可能继续降息至19%(2026年末),但需平衡汇率稳定与通胀控制。若美元流动性收紧或选举引发动荡,短期利率或阶段性反弹。2025年下半年,能源出口(原油、天然气)仍是顺差主力,6月能源出口同比增70%,但农产品出口受政策调整(关税上调)抑制,全年顺差或仅77.6亿美元(2024年为150亿美元)。2026年,矿业投资(如阿根廷锂三角开发)可能成为新出口增长点,但工业品竞争力不足(设备老化)制约贸易结构升级。但需注意债务风险,2025年需偿还外债约180亿美元,依赖IMF援助(已获批20亿美元)和短期美元债券发行。央行外汇储备目标年底转正至4亿美元,但净储备仍为负(-56亿美元)。债务重组谈判或于2026年启动,需削减利息支出(占财政支出30%)并延长偿债期限,但2025年10—11月中期选举中,如果反对党赢得更多席位,政治不确定性可能拖延改革进程。

阿根廷比索汇率将持续较大波动

总统米莱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声称,“永远不要用比索,永远不要用比索。比索是阿根廷政客发行的货币,所以它不可能值钱,这些垃圾甚至都没法当肥料用。”米莱的经济思想虽然被视为“对传统经济思维的激进转变”,但实际上“充满了风险,可能对阿根廷经济和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阿根廷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区间在1000—1400比索/美元),2025年末官方汇率或达1300—1400比索,黑市溢价收窄至10%以内。阿根廷政府预计官方美元汇率在年底会达到1229比索。比索波动的主因在于大豆出口税调整、选举周期资本外流压力。考虑到阿根廷政治经济的极端不确定性,在与阿根廷的合作中保护好国家、银行和企业资产安全至关重要。

总之,阿根廷经济短期呈现“高增长与高贫困并存”的修复性复苏,但结构性矛盾(如工业空心化、汇率脆弱性)和外部依赖(农产品、能源出口)将制约中长期发展。2026年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取决于财政纪律强化、外资引入效率及社会政策协同。虽然米莱的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并解决了阿根廷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但这种过于激进的颠覆性改革对阿根廷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福是祸,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成功,它将成为其他陷入困境的国家的样板;如果失败,“阿根廷永远在潜力和现实之间徘徊”的魔咒将再次应验。这也启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商业银行与企业,在与阿根廷的政府机构、企业和各类机构的交往合作中必须“留一份清醒”,规避可能类似于“特朗普不确定性”的“米莱不确定性”风险。

作者:张春子,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45亿元!日产被曝将出售总部大... 11月6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将出售位于神奈川县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买方为在香港...
英大泰和财险:分公司责令停止新... 文|王书望 编辑/ 冯国营来源/燕梳师院背靠国家电网,英大泰和财险凭借股东业务迅速跻身行业前列,但“...
21专访|东方富海陈玮:现在才... 从蛇口工业区的早期探索到如今万亿级资本集群,深圳创投业始终是中国科创版图的样本。今年是深圳创投发展的...
V观财报|海联金汇:目前没有与... 【V观财报|海联金汇:目前没有与机器人业务相关的直接收入】海联金汇11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提问...
有机硅、磷化工爆发,清水源2连... 记者丨金珊 崔文静 实习生张长荣 编辑丨江佩霞11月7日,A股三大指数均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沪指跌0...
超7成股东同意,万亿美元薪酬留...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玲伟特斯拉股东们用投票表达了他们的选择:宁愿用万亿美元薪酬留住马斯克,也...
沪指失守4000点 锂电池概念...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周五,A股三大股指低开震荡,集体收跌,上证指数失守4000点关口。  Wi...
蚂蚁集团设立健康事业群,医疗健... 11月7日,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发布全员信,并宣布升级组织架构: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升级为“...
业绩暴涨71倍,科沃斯却留不住...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作者 | Chester业绩暴涨的科沃斯,正在经...
机器人,一周又融了好几十亿 机... 机器人赛道还在继续升温。根据不完全统计,10月20日至今,国内具身智能及其上下游又有四家企业披露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