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元剥离亏损业务,格林美急转型押注电池回收 格林美今年有并购或者重组预期吗 格林美2024年重大资产重组
创始人
2025-11-06 20:21:04
0

剥离亏损子公司,格林美再度聚焦电池回收业务。

11月3日,格林美公告称,将其持有的江西格林循环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格林循环材料”)100%股权转让给河南循环集团,转让款为2.8亿元,债权转让价款为6.82亿元。格林循环材料2024年净亏损2680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再亏1068万元。

此次出售后,格林美将加速向锂电池回收赛道转型。但在当前锂电池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格林美也面临更深层次的挑战。

子公司持续亏损,净资产为负

此次被出售的格林循环材料主要从事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塑料再生业务。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这家子公司已成为格林美业绩报表上的一个负担。

数据显示,格林循环材料在2024年净资产为-2856.01万元,全年营业收入2908.50万元,净亏损高达2680.3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1693.80万元。

进入2025年,亏损态势并未扭转,公司前三季度净资产为-3924万元,营业收入为2808.72万元,净亏损1068.94万元;现金流状况依然紧张,为-1719.06万元。

连续亏损且现金流持续为负,让投资者对这项业务自身的造血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家公司是否需长期依赖母公司“输血”,会对格林美的整体财务健康构成风险吗?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电子废弃物回收业务具有处理成本高、资源化价值低、下游市场波动大的特点,特别是在当前金属价格下行周期中,这类业务依靠自身造血维持运营具有一定难度。

不过随着此次资产出售,格林美不仅收回了2.8亿元股权转让款,更一并转移了高达6.82亿元的关联债权。格林美也在公告中指出,此举预计为公司带来约1000万元的投资收益。

聚焦镍、钴等关键资源,打造产业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格林美指出,公司本次通过把格林循环材料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河南循环集团,未来将积极发展关键金属资源回收业务,提升公司在关键金属资源回收的技术优势,形成公司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的增长优势。

格林美会将业务重点放在哪些金属资源回收上?格林美2025年三季报指出,公司关键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持续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2025年第三季度,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99.37亿元,同比增长31.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亿元,同比增长52.99%。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4.98亿元,同比增长10.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9亿元,同比增长22.66%。

柏文喜介绍,在所有环节中,镍、钴是与锂电池回收关系最直接、最核心的金属。废旧电池中富含镍、钴、锂等有价金属,回收处理这些电池,首要目标就是提取出高纯度的镍和钴。

格林美提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回收钨资源出货量达到5590吨,同比增长22%;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36643吨,同比增长59%;镍钴前驱体出货12万余吨;正极材料出货1.7万余吨。这意味着,格林美将回收的镍、钴资源,直接加工成高附加值电池材料,并供应给电池制造商,形成了一个从“回收到再生产”的内部循环,降低了成本和外部供应链风险。

格林美还提到,公司通过印尼项目自产钴金属6534吨,同时通过回收渠道获得钴超过6000吨。这两大来源相结合,缓解了刚果(金)钴禁运带来的供应风险。来自印尼矿山的自产镍钴和来自废旧电池回收的镍钴成本,通常比直接从现货市场采购更具优势。这使得格林美生产的前驱体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

应对固态电池的技术变革成挑战

当前的锂电池回收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液态锂电池。但行业共识是,未来属于固态电池。

格林美在2025年三季报中提到,公司与车企、电池厂、高校共建创新实验室,重点攻关数字化回收、电池智能柔性拆解、高附加值再生材料开发等技术难题,其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提前研究和储备针对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的回收技术。谁能率先突破固态电池的回收技术,谁就能在下一个竞争周期中占据绝对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柏文喜提醒,面对全球电池技术向固态电池发展的趋势,格林美现有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布局都面临着被颠覆的风险。固态电池技术虽然仍处于产业化前期,但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已经对现有产业链企业构成了战略层面的挑战。

从技术储备角度看,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对正极材料的要求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界面稳定性、材料体系配伍性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

在电池回收领域,固态电池的推广将给格林美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固态电池在材料组成、结构设计等方面与现有液态锂电池存在本质区别,这意味着公司当前建立的回收工艺体系可能需要进行彻底改造。特别是在固态电解质回收、电极与电解质分离等关键技术环节,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

在退出电子废弃物回收业务并全力聚焦新能源材料赛道后,格林美能否在行业洗牌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考验才刚刚开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过去三年,投资创新药“真的非常... 生物制药企业和投资人渐渐走出了寒冬。中国有大量的生物制药企业在香港上市。截至目前,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
A股调研潮起:科技主线热度不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伴随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券商调研活动趋于活跃。据Wind统计,11月...
消费十强城市洗牌,中西部的逆袭... 成渝晋升,武汉上位继消费反超上海之后,又一西部城市实现逆袭。根据近日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成都社会...
周大福,一年关店近千家 周大福... 澎湃新闻记者 杨睿贤 王亚赛近半年来,每当金价突破历史高点,我们总能看到“抢购黄金”的新闻。图源:公...
高度依赖单一品牌、销售费用率达... 重拾“营销牌”的拉芳家化,还没走出业绩泥沼。由于“品牌建设及电商品牌宣传和流量等费用投入加大”,今年...
务实、真诚、开放,茅台业绩说明... 文 薛晨11月6日下午,贵州茅台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贵州茅台董事、代总经理王莉,贵州茅...
五家银行跻身绿色信贷“万亿俱乐... 全文共2001字,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截至2024年末,所有上市银行中绿色信贷余额超过万亿的只有工商银...
卫宁健康实控人因单位行贿罪被判... 11月5日晚,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卫宁健康”)发布公告披露,全资子公司深圳卫宁中天软...
角逐Robotaxi第一股,小... 争夺“Robotaxi第一股”的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在港股上市首日成了“难兄难弟”。11月6日,智能驾...
周大生:高管许金卓拟减持不超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6日,周大生公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许金卓持有公司50.62万股,占总股本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