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问:我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什么环节最有话语权?
答案大概率是——封测!
如果把造芯片比作做衣服,那么在设计环节,高端芯片的“图纸”大多掌握在欧美巨头手里;织造环节,7nm以下的先进制程,还得依赖台积电、三星这些顶尖“裁缝”。
芯片封测则像把剪裁好的布料进行缝合、测试,变成一件可以穿上身的成衣的过程,是芯片实现功能、走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

即使前端环节受限,难以制造单一大型芯片,我国封测企业仍可运用2.5D/3D、Chiplet(芯粒)等先进封装技术,将多个小芯片高效集成,在性能上媲美高端芯片。
根据统计,2024年,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这三家中国封测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总份额合计超过了35%,名副其实地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最争气的一环。
而“三巨头”之中,长电科技独占鳌头。
2024年,公司以约15%的全球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三、大陆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其286.69亿的营收也远高于通富微电(201.16亿)和华天科技(123.8亿)。

然而,在这金额高达280亿,同比增长14.8%的营业收入下,公司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11.4%,还不到10亿。
不禁要问:日进斗金的长电科技,为何净利润却在下滑?
艰难跨越“三座大山”
首先,同行“贴身肉搏”,竞争激烈。
从2023年半导体行业回暖开始,长电科技的生意反而越来越“卷”了。同行竞争激烈,原材料也不断涨价,公司压力肉眼可见。
2021年,公司净利率还有9.71%,到2025年前三季度直接降到了3.32%,钱愈发难赚。
但有意思的是,长电科技的老对手通富微电却是另一番景象。后者从2024年开始,净利率不降反升,甚至在2025年前三季度回升到了4.94%。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这源于二者的经营策略不同。
通富微电走的是绑定大客户的路线,2024年,其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高达70%,光第一大客户就占了半壁江山(50.35%),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而长电科技就分散多了,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加起来也才52.32%,没有足够大的客户源,公司只能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
其次,砸钱建厂,下一盘大棋。
2021-2025年前三季度,长电科技的在建工程金额从6.61亿一路攀升至39.71亿。尤其从2024年起,扩建步伐明显加快,在江苏、上海等多个基地同步推进新厂建设。

然而,新厂尚在“婴儿学步”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收入贡献,成本压力却已扑面而来。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折旧费用——仅2025年上半年,长电科技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就一口气增加了18.8亿。
可以说,长电科技正处在典型的“投入换未来”的阶段:一边是快速扩张的产能布局;另一边,则是新厂未满产前不可避免的成本负担,短期内对利润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最后,费用率上升。
近年来,长电科技加大研发投入,以自主开发的XDFOI Chiplet平台为基础,构建出了覆盖2.5D、3D等多维异构的先进封装体系。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4.7%至15.4亿元,研发费用率也达到5.36%。
同期,由于新建工厂需要大量招工,推高了薪酬等管理费用支出,导致公司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了1.2个百分点;汇率波动又带来了财务费用率的上升。

2021-2025年前三季度,长电科技三费费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由8.45%增至9.97%,进而一步步吞噬了利润空间。
整体看,长电科技眼下“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既是战略选择的结果,也是新产能爬坡必经的阵痛。未来随着产能释放,这一影响有望逐渐减轻。
如何跨越“增收不增利”的大山呢?
要知道,扩建产能更多影响的是营收规模,和净利润并不直接划等号。盲目扩张甚至可能导致公司转盈为亏,寻找到“点石成金”的业务才是秘诀。
显然,长电科技已经找到了致胜法宝,2024年与2025年扩建的两大项目基地,一个是先进封装,另一个就是汽车电子。

1.押注明日战场——先进封装。
先进封装是封测的下一个方向,这从长电科技2025年中报中便得以窥见。
在其八大主要子公司中,只有三家是盈利的,且同属先进封装领域。三家子公司合力专精于SiP、晶圆级封装等先进封装业务,技术主要已有晶圆级封装(WLP)和2.5D、3D封装等。

由于先进封装与传统封装相比,突破了摩尔定律的限制,具备更高集成度、更小尺寸的特性,因此更受国际巨头喜爱,未来更是带领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一引擎。
2.驶向黄金跑道——汽车电子。
如果说先进封装是“主战场”,那汽车电子就是正在快速崛起的“新大陆”。2025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2%。
这背后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传统汽车每辆搭载300-500个芯片,而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系统使得每辆车的芯片搭载量已达到约3000个。
并且,长电科技的策略不止于封装几个车用芯片,而是绑定汽车产业生态。
公司是中国大陆首家加入AEC汽车电子委员会的封测企业,其海内外八大生产基地也均通过了车规级质量认证,其技术和质量体系获得了汽车行业严格的准入认可。

2025年上半年,长电科技专门的车规级芯片封测基地已完成建设,下半年将通线投产。
这座位于上海的新基地将专注于满足未来智能汽车对高性能、高可靠性封装的需求,是公司抢占汽车电子制高点的关键落子。
结语
回看长电科技,就像是一位苦练内功的“衣匠”。眼下,它正把辛苦赚来的钱,大量投入扩建新的先进产线。
短期来看,公司“光见扩产,不见赚钱”;但长期来看,这是在为接下先进封装、汽车电子这些订单备足产能。
待新工坊产能完成爬坡,这些前瞻布局将有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