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开局,建筑巨头开写“科技答卷” 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筑业 十四五规划科技产业布局
创始人
2025-10-30 10:03:34
0

原创 刘博团队

01

新蓝图下的产业召唤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

一个新提法引起产业界的深度关注:未来5年,国家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对于建筑等行业的要求是“巩固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定调,意味深远。目前,建筑业以约占全国GDP 6% 的比重,稳居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建筑业更以35% 的全球市场份额,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存在。

此刻,“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新提法,无疑为这个庞大的产业指明了新航向——它不再满足于规模的扩张,而是追求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巩固提升”,其核心路径,正是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提质升级”。

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一个关键问题随之浮现:谁能率先破局,为中国建筑业的提质升级,走出一条可鉴之路?

市场的目光,正投向那些早已启程的探索者。

几乎在“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的同时,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3311.HK,下称:中国建筑国际)以其三季度业绩,提供了一份颇具前瞻性的“参考答案”:

其科技带动类业务新签合约额占比已飙升至48.5%,几近半壁江山。

02

建筑业一场“工业革命”

想象一下:在北京西城区,一个已有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从破败到焕然一新需要多久?传统建筑模式下,这个答案可能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

但中国建筑国际给出的答案是:仅仅3个月。

从香港的公共房屋到内地的保障性住房,从学校医院到商业综合体,中国建筑国际MiC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

如果你走进中国建筑国际的工厂,你就会看到:建筑不再是水泥沙石的现场浇筑,而是像造汽车一样,在流水线上生产出一个个完整的“房间模块”。

这些模块配备好了水电管线、室内装修,甚至卫浴设施,然后被运往工地,像搭乐高一样精准吊装。



北京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项目模块化吊装,仅用3个月完成了30年老旧小区的建筑改造

“当传统建筑还在与水泥沙石搏斗时,科技已让建筑进化为一门精密制造的工业艺术。”

中国建筑国际旗下的中建海龙科技,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MiC双技术的企业,已经将这项技术推向成熟。

在深圳龙岗工厂,工人们在恒温恒湿的车间里,以毫米级的精度生产着建筑模块。这里没有传统工地的泥泞与喧嚣,只有智能机械臂的精准操作。



中建海龙标准化房屋智造工厂

MiC双技术给企业和整个行业带来了四个维度的价值革命:

速度的革命:与时间赛跑

在北京桦皮厂胡同8号,居民们至今还记得那个奇迹:去年秋季项目动工,今年春节他们就搬回了新家。

“简直不敢相信,我们原以为要在外过渡一两年。”一位老住户感慨道。

这样的速度并非个例。深圳一座30层的保障房项目,148天实现封顶;香港启德地区上万套简约公屋,工期比传统方式缩短近60%。

对于正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更新的中国城市而言,这种“建筑速度”具有战略意义。

质量的跃升:告别质量顽疾

在传统建筑模式下,漏水、开裂等质量问题屡见不鲜。而MiC技术则通过工厂化生产,将建筑精度提升至毫米级。

“这就像从手工缝制衣服到现代化服装生产的转变。”中国建筑国际的技术总监比喻道,“标准化带来了品质的确定性。”

绿色的承诺:建筑与自然和解

现场建筑垃圾减少75%以上,施工能耗大幅降低,水资源消耗显著减少——这些数字背后,是建筑行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

在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厂项目中,中国建筑国际不仅运用了MiC技术,更将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融入设计,让建筑自身就能发电。

人才的转型: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

“十年前,我父亲在工地搬砖;今天,我在工厂操作机械臂控制台。”一位MiC工厂的年轻技工说。

现场用工量减少70%,不仅缓解了“用工荒”,更推动了建筑工人的职业化转型。

可以说,MiC是中国建筑国际在传统建筑行业红海中,找到的那艘驶向“建筑科技”新蓝海的方舟。

凭借这个技术创新,形成了“科技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摆脱了传统建筑商在成本规模工期的红海竞争,还开辟了差异化赛道,精准锁定了政策红利。

03

建筑巨头的科技突围样本

中国建筑国际的远见,在于它早已围绕建筑科技构建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生态。

科技的广度:从工业化到绿色化

如果说以“中建海龙”为旗舰的MiC技术,解决的是“建筑工业化”的效率与质量革命;那么以“中国建筑兴业”为尖兵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解决的就是“建筑绿色化”的能源革命。

在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中国建筑国际打造了国内最大的BIPV项目,3.5万平方米的“发电幕墙”年发电量超600万度。

这标志着其科技版图已覆盖了“高效建造”和“零碳运营”两大前沿。



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效果图

科技的深度:从应用到策源

技术上的“单点突破”易被模仿,但“研发生态”难以超越。为锚定“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公司构建了强大的科研智库:

顶层设计:组建了由16位院士组成的高规格专家委员会,指导创新战略。

核心研发:成立建筑科技研究院,内含9个研究中心和数百位专家,专注前沿技术。

夯实基底:与哈工大、同济大学等12所高校合作,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分室。

前沿窗口:在香港设立首个境外院士工作站,推动建造业转型。

这一系列布局的目的非常明确:将“研发-转化-产业化”的链条完全打通,确保自己始终处于技术策源地的位置。

科技的高度:从遵循者到制定者

当技术形成生态,下一步就是定义标准。

中国建筑国际正从行业标准的“遵循者”转变为“制定者”——主编国家标准《建筑用混凝土箱式模块单元及连接配件技术要求》,并参与制定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地方技术导则。

这标志着其已在行业变革中,牢牢掌握了话语权

这套“科技组合拳”的威力,正在市场一线得到验证。

在内地,国家正大力推进“三大工程”。而中国建筑国际的MiC技术,凭借其技术优势,已在多个核心城市精准落地。

从北京的桦皮厂胡同、三里河危改项目,到上海最大规模的模块化城市更新项目——徐汇区田林路项目,再到广州首个获得模块化激励政策的南沙大涌安置房项目……

这些项目不再是传统的成本竞标,而是凭借科技实现降维打击,这正是科技生态强大战斗力的体现。

结语:抓住时代的大机会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上,回望中国建筑国际的转型之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建筑行业的大机会,正从智能制造的土壤中生长出来。

当48.5%的科技订单占比清晰地勾勒出第二增长曲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转型成功,更是一个行业在科技赋能下,从“建造”迈向“智造”的壮阔未来。

在中国建筑国际的北京工厂里,工人们正在为新的MiC项目生产模块。这些模块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某个城市的新地标,某个家庭的温馨住所,某个社区的活力空间。

这或许就是科技与建筑结合的最美图景: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建造的方式,更在重塑我们生活空间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的企业,必将赢得未来。

建筑业依然充满机会,但机会永远青睐那些用新质生产力武装自己的企业。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改变一个行业,而变革者已经拿到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时隔四个月,宜宾银行再换行长!... 微成都报道拟任四个月后,蒋琳辞任宜宾市商业银行(简称“宜宾银行”)行长,该行董事会同日审议通过了一位...
10月新势力车企销量出炉!零跑... 红星资本局11月1日消息,新势力车企陆续公布10月成绩单。具体来看,零跑汽车(09863.HK)首次...
高位股继续走强,粤桂股份10连... 11月22日消息,高位连板股继续活跃,粤桂股份再度涨停10连板,三维化学8天7板,日出东方、南京化纤...
特斯拉美股盘前涨近3% 11月5日消息,纳指期货短线拉升涨幅扩大至0.4%,特斯拉美股盘前涨近3%。
记者实探:农业“中国芯”破壳记...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在北京市平谷区的峪口禽业智慧鸡舍,刚出壳的雏鸡经过自动分选,在传送带上...
固态电池“水火相融”:尾部拱火... 被视为“锂电圣杯”的固态电池,又一次点燃了舆论的热情。自10月17日至25日的一周时间里,整车企业如...
突发!闻泰科技换帅! 闻泰科技... 闻泰科技换帅,法学背景闻泰科技于10月31日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已全票通过决议,聘任沈新佳女士为公司...
暴涨暴跌下的白银市场:有商家日... 来源| Tech星球文| 王琳当99黄金价格连续攀升至1000元/克,近乎疯狂时,购入风险和门槛增高...
三季报折射小家电“双重困局”:...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随着10月底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陆续...
监管亮剑!国货美妆十强业绩虚增... 文 /美科一份监管警示单,戳穿了丸美生物的财务“美颜术”。10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监管警示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