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晓诺
一家未盈利创新药企,带着万亩稻田在科创板上市,同时叫板国内外血制品巨头。
10月28日,禾元生物(688765.SH)按照科创板第五套规则上市,暂停了两年的“科创板五套”终于重启。
禾元生物的核心产品是“稻米造血”,即全球首创的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这也是禾元生物目前唯一一款商业化产品。过去3年,禾元生物亏损了4.8亿元。禾元生物能否实现“自我造血”,关键就在于大米造出的“血”能否让公司盈利。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白蛋白在售规格为10g(20%,50mL)*1瓶/盒,在多地的售价均为890元,价格相比市面上的人血白蛋白高出一倍多。
本次IPO,禾元生物的发行价为29.06元/股,拟募资约26亿元。其中16.57亿元拟用于建设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以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首日开盘,禾元生物涨超200%,10月29日开盘再次上涨超10%。截至发稿,股价为113.88元/股,总市值407亿元——已超国内多家人血制品头部企业市值。同期,上海莱士(002252.SZ)、天坛生物(600161.SH)、华兰生物(002007.SZ)等人血制品企业股价下跌。
准备拿下近20%的国内市场
人白蛋白,也即人血清白蛋白,是临床运用广泛的血制品,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烧伤、感染性疾病等。
以往的人白蛋白,只能从人体血浆中提取。禾元生物则是使用转基因水稻进行生产:先创造出一种新的转基因水稻,并把它用作“植物生物反应器”,随着水稻的生长成熟,白蛋白会被合成积累在大米的胚乳里,最后可从大米中提纯出来,并制成药品。
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白蛋白使用水稻做原料,直接挑战了人源血;同时,它还在直接挑战进口血。
白蛋白等血液制品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但由于中国政府对血制品牌照的严格管控等原因,中国的人血采浆量上升空间有限,仍需大量从国外进口。
国投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进口人血白蛋白的签发批次首次超越了国产,十年间增长了约2.5倍,而国产的白蛋白增长仅约六七成。2025年上半年,国产白蛋白与进口白蛋白分别获批签发887批次、1723批次,进口占比66%。
禾元生物从中看到了广阔的百亿级市场。
招股书写道:“2020年中国人血清白蛋白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为570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禾元生物已建成年产100万支的商业化智能生产线并投产,年产能为10吨;并计划在2026年建成年产1200万支的产业化基地,年产能为120万吨。
作为参考,2021年中国市场人白蛋白的批签发数量约为645.2吨。也就是说,禾元生物准备拿下近五分之一的国内白蛋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白蛋白目前仅有一个适应证获批,即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30g/L)的治疗。禾元生物表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是人白蛋白最大的适应证之一,占整体市场规模约30%。
但由于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肝炎的发病率下降,该适应证的市场空间在渐渐萎缩。禾元生物预计,2022年我国有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56.7万人,2030年将递减到45.5万人。
不过,对禾元生物来说,进入美国市场似乎优先于在国内的适应证拓展。
根据禾元生物的招股书,目前其重组人白蛋白仍然在推进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试验,并未显示其他适应证进展。该公司表示,2025年的计划是完成美国的III期临床试验,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未来三年将积极推进核心产品的上市及适应证拓展。
植物血比人血更贵
禾元生物如何与人血白蛋白公司竞争?
据该公司介绍,植物源的重组人白蛋白不依赖血浆捐献,杜绝了通过血液传播病毒的风险,安全性好;且其原料大规模生产只需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规模化容易、生产成本低。
临床数据显示,禾元的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疗效非劣于人源的白蛋白,也即疗效大体与人血白蛋白相当。
禾元生物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成本优势明显,在招股意向书中,该企业表示“实现规模化生产后,生产成本可大幅降低,比血浆来源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成本低”。
不过,经济观察报咨询云南、湖南、湖北多地药房价格发现,同为10g(20%,50mL)*1瓶/盒的白蛋白,禾元生物当前的售价是890元,市面上各大厂牌的人血白蛋白售价大致在350—400元之间。
关于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成本优势具体有多明显,禾元生物有些闪烁其辞。
2023年,禾元生物在答复上交所问询时曾说:2022年血浆来源的白蛋白集采中标价为35-40元/g,而该公司的产品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获批上市,并于次年纳入医保,定价略高于相同规格血浆来源的白蛋白,谨慎起见,重组人白蛋白单价假设为38元/g。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分析,基于成本考虑,禾元生物会考虑较高的定价。
目前看来,成本的下降还有赖于禾元生物进一步的规模化生产。以及,若纳入医保目录,该公司的重组人白蛋白或可再次降价。
禾元生物也表示,会努力申请将产品纳入医保目录。在纳入医保之前,重组人白蛋白主要靠院外市场。禾元生物已与国药控股(01099.HK)、贝达药业(300558.SZ)等药品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完成全国30余个省市区域的销售网络布局。
在重组人白蛋白赛道上,禾元生物也或将遇到对手。截至2025年8月31日,除禾元生物外,全球还有4家企业在研发同适应证的重组人白蛋白药品。不过不同于使用稻米表达体系的禾元生物,这些企业的原料都是酵母。
其中进展最快的是通化安睿特,其产品已于2024年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获批上市,是全球首款获批的重组人白蛋白产品;中国的临床III期试验也已经完成。此外,深圳普罗吉也完成了临床III期试验。
除“稻米造血”之外,禾元生物的其余主要产品也使用同样的技术路线。进展靠前的是重组人乳铁蛋白溶菌酶口服液,用于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以及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目前在进行临床III期试验。此外,还有重组人α-1抗胰蛋白酶,用于治疗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
(作者 刘晓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刘晓诺
大健康新闻部记者
一个想成为观察家的倾听者。
关注医药、健康领域的公司、人和事。请联系liuxiaonuo@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