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这两天,有个朋友跟我说她要去贵阳。
安排了三天,不去黄果树,也不去西江千户苗寨,就是去过个周末、喝杯咖啡。
我一愣,特地飞去贵阳喝咖啡?
01
朋友要去的是一家发源于贵阳的冠军咖啡店。
我说上海也有分店啊,她却坚持要飞过去,就为了「感受」一下当地的氛围。
为什么呢?我又问了几个最近去过贵州的朋友,她们的回答倒是出奇一致——
节奏慢得让人安心,完全不用想着工作; 当地有特色香料的调配,在上海很少能喝到; 成本低得多,一杯手冲咖啡30块,上海要卖60块。
我突然明白了。
她们喜欢贵州,不只是因为风景,而是那里能让人用一线城市的审美,过三线城市的生活。
喝精品咖啡、住200块的民宿,白天躲进苗寨发呆,晚上去听现场音乐。如果想在上海体验同样的生活,可能要花2-3倍的钱,还不一定买得到那种「松弛感」。
这让我想起上次回贵州老家时看到的场景。
在非遗集市上,一些本地人会卖一块块的苗绣碎布。越是手工的,绣片背后越是布满线头,看起来也说不上精致。

一些美丽苗族绣片和小包
但摊主告诉我:「经常有大城市搞艺术的人来买,他们懂。愿意出成百上千的高价买回去,用相框裱起来挂在家里。」
那些不讲工业效率、不够「标准化」的东西,恰恰构成了生活最打动人的部分。
这几年,贵阳不是唯一变热的小城市。人往哪走,钱就往哪流。
02
说起来,这股流动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好理解的:在大城市生活太贵了。
2022年,北上广深的生活成本已排进全球前20。一杯咖啡三四十,一顿午饭六七十,更别提房租和房价。
回到家乡,吃住成本能降一半不止。对于在大城市积累了几年经验的小镇青年来说,回去重新开始,不一定是退步,反而更有性价比。
小城市也能满足新需求了。
过去,小城市没得玩、没得选。现在不一样,你随便去一个三线城市,也能看到瑞幸、书咖、手作市集。
那种好像在大城市才有的生活方式,在小地方也能找到了。
更重要的是,大家开始追求生活中真实的幸福感。
在大城市待久了,会发现到处都差不多。但在小城市,我们能看到更多有个性、有温度的东西。
像我在老家集市上看到的苗绣,虽然只是碎布,却因为手工与故事,被艺术家当成珍宝。
如今大家去到不同的地方,不再只是为了有更高的收入,而是想要更好的生活结构——花更少的钱、生活品质不打折、还能提升实在的幸福感。
03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听上去很有趣,但我能做什么呢?」
我想跟你讲讲我两个朋友的故事。她们走的路不一样,却都顺着趋势,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个朋友,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在培训机构里教了三年小孩英语,后来她决定回老家开一家咖啡馆。
但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咖啡馆。
除了卖咖啡,更多时候它是一个「空间」。周末有读书会,定期办女性交流会,还有技能交换活动(你教我做手账,我教你弹尤克里里那种)。
她说在北京那几年参加过很多这样的活动,回到家乡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于是,她把在大城市体验过的生活方式,带了回来。
一开始,来的人不多。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这里,还有一些全职妈妈,想找个地方喘口气、聊聊天。
她的咖啡馆变成了一个「连接点」,连接那些想要更好生活的人。
现在,这家店开了两年多,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足够养活她自己,还挺滋润。
另一个朋友,做的事情完全相反。
她回贵州的时候,看见集市上有人在卖苗族银饰。传统的、带着岁月痕迹的银饰很美,但问题是不太适合日常佩戴。
她突然想到:如果把这些银饰重新设计一下呢?保留民族特色,但做得更符合现代审美?
她先买了几件传统银饰,找设计师朋友帮忙重新设计,然后联系本地的老手艺人做出样品。
接下来,她开始在朋友圈试水。不开实体店,也不开淘宝店,就用快团团做预售(凑够10个人想买,再找师傅下单)。
最开始只需要发几张样品图片,写一段故事(讲银饰的来历、手艺人的故事、设计的理念),很快就凑够了10单。
第一次开张意外顺利。买家收到之后,都说特别喜欢,还有人问有没有其他款式。
现在,她一边上班,一边做这个副业,每个月能赚个几千块。
她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但做的事情本质上是一样的:去看见那些有差异的地方,重新连接需求和资源,让价值被看见。
04
每一轮趋势的流动,改变的不只是商业,更是在提醒我们,生活的样子其实从来不止一种。
以前我们以为,好的生活只有一种模板:留在大城市,拼命往上爬。
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发现,也许在小城慢下来,也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也许身边那些寻常的东西,也能变成别人眼里的宝藏。
当你开始看见这些可能性,其实就已经在靠近它了。
就先聊到这,希望今天的故事能给你一些新的生活灵感。
晚安~

上一篇:今年的风口,造富明显 今年新风口 今年以后赚钱的风口是什么
下一篇:晓数点|一周个股动向:这只芯片股大涨超60% 五个行业获主力青睐 晓数点|一周个股动向:这只芯片股大涨超60% 五个行业获主力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