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董红艳 北京报道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ST中迪的业绩颓势仍在延续。2025年前三季度,ST中迪营收同比腰斩,净亏损扩大至1.51亿元,且已连续多年陷入亏损。然而,难看的财报未能阻挡股价飙升,自10月17日起,其股价连收6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近34%。
其实,在这一看似矛盾的行情出现之前,ST中迪将迎半导体背景新主的消息已经让市场振奋。业内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ST中迪在业绩亏损背景下出现股价飙升,主要受控制权变更及半导体背景投资者入主的市场预期驱动,这类行情非当前基本面支撑。短期内,市场情绪和概念炒作可能推高股价,但长期表现仍需观察转型实际进展和业绩改善情况。
连亏下股价飞涨
2025年截至第三季度,主营房地产开发业务的ST中迪业绩仍未明显改善。10月23日,ST中迪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5亿元,同比下降52.64%;归母净利润亏损1.5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3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866.95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6.55万元,同比下降37.76%。
具体到单季度看,ST中迪的经营亏损幅度正在进一步加大。公告资料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ST中迪营业收入仅28.05万元,同比下降99.26%,归母净利润为-2900.78万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34亿元,同比下降45.11%,归母净利润为-5583.89万元;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0.84万元,同比下降74.3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49.84万元。
事实上,在房地产低迷行情之下,不仅仅是今年前三季度,ST中迪2020年到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明显,业绩呈现持续亏损态势,累计亏损金额较大。财报数据显示,ST中迪2020年到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1.06亿元、7.85亿元、4.28亿元、5764.84万元、3.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3.76亿元、-2.93亿元、-1.84亿元、-2.50亿元。
不过,对于ST中迪的股价而言,难看的业绩数据似乎已“不足为惧”。10月24日,ST中迪股价涨停,连收6个涨停板,连续涨停期间,累计上涨达33.96%。
交易数据显示,自10月17日起,ST中迪股价便开始了涨停,上涨4.95%,收盘价为4.45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60.71万元。此后,ST中迪股价每日以接近5%的涨幅涨停,截至10月24日收盘,股价报收于5.68元,总市值达17.00亿元。
迎半导体背景新主
同样是在10月17日,ST中迪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广东润鸿富创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下称“润鸿富创”)持有的公司7114.48万股股票在“阿里资产·司法”平台进行第二次公开拍卖。最终,深圳天微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天微投资”),以起拍价2.55亿元竞得该标的,相比首次拍卖起拍价3.19亿元,折价约20%。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拍卖将促使ST中迪的控制权发生变更。资料显示,本次拍卖的股份占ST中迪总股本的23.77%,为原控股股东润鸿富创持有的全部上市公司股份。
很快,市场将目光转向了即将“入主”的天微投资。天眼查资料显示,天微投资成立于2025年,为天微电子(深圳市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员,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资本市场服务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
天微电子大有来头。公开资料显示,天微电子主营业务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半导体设备制造,并已于2020年开始筹备在A股IPO,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
长期以来,投资者们对ST中迪“注入新资产”抱有期待。天微电子的半导体背景以及在资本市场的动作,给市场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对于近期股价的异动,ST中迪在10月20日公告称,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而相关股权拍卖尚需履行缴付拍卖成交款项、法院裁定、股份过户等手续,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ST中迪在业绩亏损背景下出现股价飙升,主要受控制权变更及半导体背景投资者入主的市场预期驱动。这类行情往往反映投资者对转型前景的乐观情绪,而非当前基本面支撑。短期内,市场情绪和概念炒作可能推高股价,但长期表现仍需观察转型实际进展和业绩改善情况。
转型将迎新进展?
此前,ST中迪因为踩中收入退市风险指标,已经处在退市的边缘。但得益于2024年营收达到30536.8万元,已经处在退市边缘的*ST中迪暂时退回到了安全地带。6月9日,*ST中迪公告宣布,公司股票交易自6月11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中迪”变更为“ST中迪”。
其实,ST中迪方面早已生出了转型的心思。去年5月份,ST中迪曾在互动平台上公开表示,房地产现有项目开发完毕后将不再继续投资房地产,也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转型,将继续在新材料和新技术方向寻找合适的项目。
2024年半年报中,ST中迪表示,公司将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新业务工作逐步提上日程,对具体项目的深入调研,对管理层的人员补充,均在配合新业务进度的前提下进行。
虽渴望已久,但转型迟迟难见实际推进。截至目前,ST中迪并未明确公布相关转型的新进展,仅在今年5月份公开表示,公司正在对相关项目进行调研。
不过,近期,已解决迫在眉睫的退市风险问题的ST中迪动作频繁,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8月19日,ST中迪宣布聘请刘达勇担任公司总经理,聘请郭四野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指定由公司董事长吴珺代行董事会秘书职务,聘请刘国长担任证券事务代表。
ST中迪副总经理的快速入离职也引起部分投资者的关注。9月8日,ST中迪公告称,聘任刘映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投融资工作。但10月23日,ST中迪又发公告宣布解聘刘映的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10月24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ST中迪,并向其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面临增长瓶颈,房企通过跨界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常见策略。预计会有更多房企探索跨行业转型,尤其是在科技、新能源等政策支持领域,但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资源整合能力、行业适配性及长期战略执行力。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