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起火,这次的车主还会“感谢”吗? 理想mega起火官方回应 理想mega起火车主感受
创始人
2025-10-24 18:25:17
0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理想又一辆车火了,物理意义上的火。

昨晚,上海徐汇区一辆理想MEGA在行驶途中突然起火。不到10秒,大火就将整辆车吞噬,最后烧到只剩下车架子。

根据理想汽车针对该事故的回应,事故发生时,车门顺利打开,车上的司机和乘客全都逃出去了。他们也安排了专人去现场跟进,配合相关部门调查,至于具体结果,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

PART.01

新能源车起火“理所当然”?

从网上流传的后车行车记录仪来看,事故车在起火前并没有发生碰撞或磕碰底盘,看上去更像是正常行驶中底部电池突然自燃,进而冒出火苗。



说实话,经过这么多年的新闻“熏陶”,大伙对新能源车起火早已见怪不怪,毕竟或多或少都了解液态电池不耐高温,在特殊条件下易短路、自燃的尿性。

但车辆被撞、电池磕碰等特殊情况造成的起火,跟自燃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电车车主们基本清楚目前的电池技术还有进步空间,他们也愿意花真金白银支持产业进步,可这事真要发生在自己头上,这谁能受得了?

理想这事如果真不是“外因”导致的,那估计对品牌将会造成巨大打击。毕竟小米的车起火,全网都在激情开麦,轮到理想,网友们总不会厚此薄彼吧?

当然了,社会对这些事故“理所当然”的态度,不是一家或几家车企造成的,而是整个行业用一桩桩惨烈的事故砌出来的所谓“共识”。



公开新闻显示,理想、小鹏、蔚来、特斯拉、小米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也都曾发生过起火或自燃事故。

以理想为例,今年8月,一辆理想MEGA在杭州高架上起火。事故原因是车辆被其他车辆撞击后,以80码的时速撞上了墩子,随后车子自燃起火。



事后车主还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理想的“感谢”,他表示“理想救了他一命”,原因是事故后车门能轻松打开,还能跑回车里拿东西。



小编还记得,当时不少网友都对该车主的感谢表示不理解:“连汽车碰撞可以正常打开车门还要感谢车企,我这还是头一次见,而且还自燃起火了,不理解,也不想理解。”

PART.02

门把手,治标不治本

这就很有意思,理想本次回应开篇就提到了“车门顺利打开”,就是不知道这次的车主还会不会跟上一位一样,感谢理想“救命之恩”。

调侃之余,小编在想,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车主和车企把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不应该了?

燃油车时代,门把手基本是纯机械结构。车祸后只要门不变形,就能正常开门。来到新能源车时代,隐藏、半隐藏式门把手让外观更好看,但也让开门变得依赖电子系统。只要电子系统失效,把手就无法弹出,或门锁无法解除。



有人说这是新技术带来的新风险,也有车企将“能让车门在车祸后可以打开”作为宣传点,但这真的是一道单选题吗?

显然不是,电子锁和机械锁是可以并存的。比如长城汽车采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就配备了机械拉线锁。

可在极致降本的大环境下,增加部件意味着增加成本,削弱竞争力。据业内人士估计,增加机械装置需要每车增加百元左右成本,换算到上万甚至数十万辆的产量,整体成本将增加数千万乃至上亿元。

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高速撞击几乎必然导致电池挤压、电芯破损,最终燃爆,一个可靠的门把手确实有可能改变结局。

可大伙不要忘了,门把手只是治标(逃生),电池才是治本(掐断危险源头)。

目前在售的理想Mega有两款车型版本,分别是2025款Ultra智能焕新版和2025款Home家庭特别版。两个版本的车型搭载的麒麟电池由宁德时代与理想汽车共同研发,电池为三元锂材料,电芯是宁德时代生产。

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界的“超级供应链枢纽”,截至 2024 年底,它家动力电池累计装进超1700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全球每三辆上路的新能源车里,就有一辆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这够厉害了吧,可它造出来的电池同样有风险。这不是因为宁德时代的技术不够,而是技术局限造成的。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目前新能源车主流的液态电池内部的结构更为复杂,并且内部材料不耐高温,所以液态电池更容易发生自燃。

固态电池则因为电解质性质的不同,即便同样是电池热失控,发生自燃的概率会更低。同时,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液态电池的1-2倍。

按照丰田之前公布的信息,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并且充电时间仅需10分钟。如果固态电池能得到普及,那么新能源车的续航和充电都不是问题了。

好归好,想实现产业化仍面临电解质量产成本高企、万次循环容量衰减等现实难题。行业共识认为,要实现车规级应用,还需3-5年完成工程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掌握全球34%的核心专利,其中界面改性技术占比达41%,形成显著技术壁垒。

宁德时代研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同时,还兼顾验证极具前景的凝聚态电池;比亚迪的全固态电池于2024年完成中试;中科院与清华大学的联合发表了100kg固态电池组实现1000km续航的技术成果。

可以说,整个行业都知道安全性是新能源产业继续提升渗透率的最大阻碍,厂商们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受限于成本和技术,被寄予厚望的固态电池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落地,而目前提出的部分解决方案又不太现实。



比如引发争议的电池弹射技术,就被网友们吐槽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最佳范本。

消费者不是小白鼠,公共道路更不是试验田。无论如何,在科技向上的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

如果一切顺利,这场由中国主导的技术突围,不仅将终结电动车的续航焦虑,更将重构新能源产业的全链条供应。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洛阳富豪家族“分灶”:妻子留守... 一家上市公司,一对创业夫妻,丈夫一路减持,套现近5亿,妻子却一股不卖,这场家族企业的“分工”背后,不...
通胀数据提振降息预期,美股三大...   中新经纬10月25日电 美东时间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齐创新高。IBM涨超7%,高盛集团涨逾...
一辆MEGA行驶中爆燃!“烈火...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闺蜜财经图片来自网络(特此感谢)撰文|杆姐&编辑|爱丽丝理想汽车又火了。10月2...
赵长鹏被特赦前的180天 赵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察Beating,作者:林晚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2025 年 10 月 23...
A股核聚变概念火爆,9股年内涨... 记者丨赵云帆 编辑丨朱益民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2025年10月于中国成都举行的第30...
35亿的“中国迪士尼”,正被外... 说起主题公园,迪士尼跟环球影城堪称永恒的印钞机,几十年来都是人头攒动。珠玉在前,国内不少企业都砸下重...
美国防部:美军再袭击加勒比海船... △美国国防部(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24日,美国国防部方面宣布,美军新近在加勒比海地区对“涉嫌走私...
19楼的吸烟区 19楼的吸烟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墨一的电影漫聊,作者:爱看电影的墨一,头图来自:作者拍摄第一次去19楼的吸烟区,...
祥源文旅: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 10月24日,浙江祥源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祥源文旅,600576.SH)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
精工钢构拿下沙特超12亿“大单... 中经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10月23日,精工钢构(600496.SH)公告称,公司成功签约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