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植物医生IPO审核中止,冲刺“化妆品单品牌店第一股”遇挫
王琳
根据深交所信息,继今年6月27日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植物医生”)深交所主板IPO申请获受理之后,9月30日,因其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这一状况并非个案,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财务资料更新后可申请恢复审核。
信息来源:深交所
根据植物医生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666.67万股,即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预计募集资金9.98亿元,将用于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项目、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以及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披露,按2024年度全渠道零售额计算,植物医生排名中国单品牌化妆品店第一名。如果此次上市成功,拥有超4000家线下连锁门店的植物医生,将成为“化妆品单品牌店第一股”。
收入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在中国化妆品行业已耕耘30余载。2004年开始从事护肤品专营,时隔三年开出首家护肤品专卖店;2015年,植物医生品牌定位“高山植物,纯净美肌”,致力于高山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植物医生”品牌,已陆续推出多个产品系列。
根据植物医生发布的招股书(申报稿),来自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4年植物医生产品零售额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国产品牌中排名第8,在中国护肤品市场国产品牌中排名第7。
持续扩大的经营规模也反映到公司财务数据中收入和利润水平的逐年稳定提升。2022-2024年,植物医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21.5亿元和 21.6亿元,净利润 1.7亿元、2.3亿元和 2.4亿元。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申报稿)
报告期内,植物医生的营业收入主要由主营业务(水乳膏霜、精华及精华油、面膜、彩妆和身体护理等)收入构成,各期占比分别为99.95%、99.95%及99.97%,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房屋租赁收入、废品销售收入等,金额和占比均较小。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申报稿)
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也较为稳定,其中,水乳膏霜作为最主要的产品类型,各期收入占比保持在55%左右,精华及精华油、面膜的收入占比分别在22%左右和17%左右,彩妆、身体护理等其他产品作为收入的有益补充,占比较小,保持在6%左右。
截至2025年5月31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2682化妆品制造”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共7家,各公司化妆品业务收入及毛利相比,植物医生虽高于行业中位数水平,但由于敷尔佳、青岛金王和芭薇股份的化妆品收入占比均不大,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为珀莱雅、贝泰妮、丸美股份和水羊股份。在这四家同业上市公司中,植物医生2024年的收入及毛利仅高于水羊股份,不及珀莱雅、贝泰妮及丸美生物三家公司。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申报稿)
从整个中国化妆品竞争格局来看,2024年度,中国化妆品市场呈现头部集中的特点。根据Euromonitor数据,欧莱雅集团、宝洁集团及雅诗兰黛集团分别以14.4%、7.9%和5.1%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展现出国际大型日化集团在品牌矩阵、渠道控制力与产品研发方面的显著竞争优势。
在前十强中,中国本土企业占据3席,分别为珀莱雅、自然堂集团和百雀羚集团,三者合计市占率为6.3%,植物医生的市占率为0.8%。
渠道模式制约盈利水平
2010年至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渠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根据Euromonitor数据,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已从2010年的3%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47%,成为当前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不过,相比其他美妆公司纷纷将销售渠道重心从化妆品专营店、百货商超等线下传统渠道转移至线上直播电商,植物医生仍然在扩张线下单品牌店,截至2024年末,植物医生线下连锁门店共4328家(其中授权专卖店3830家、直营门店498家),门店数量远超同行。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申报稿)
渠道重心差异直接体现在收入结构上。2022-2024年,植物医生的线下整体销售收入占比在70-80%之间,线上占比在20%左右。以线下销售为主的经营模式,带来了较多的门店租赁负债利息支出,这也使得植物医生在报告期内的财务费用率高于珀莱雅、贝泰妮和丸美生物。
更关键的是,在销售模式上,植物医生以经销模式为主,直营模式为辅,2022-2024年,植物医生经销模式收入占比均在64%左右,直营模式收入占比均在36%左右。
直营模式下,公司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而经销模式下,经销商向公司采购后通过授权专卖店或电商平台再向消费者销售,公司为其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相比于直营模式,经销模式下产品售价较低,毛利率也较低。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申报稿)
具体来看,植物医生经销模式收入占比60%以上,但毛利率仅50%左右,直营模式收入占比不足40%,毛利率达到70%以上。反观同行,均以直营模式为主,比如珀莱雅2024年线上直营模式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已超过75%,贝泰妮直营模式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保持在60%左右,丸美生物2023年线上销售占比超过八成,直营占比达68.25%。
直营为主的模式支撑了更高的盈利水平,使得植物医生整体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四家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申报稿)
经销商管理压力凸显
由于较高的经销模式占比,经销商管理风险也被列为“风险因素”首位。
植物医生在招股书申报稿中表示,2022-2024年,公司经销模式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4.63%、63.82%和63.37%,占比较高。公司与所有经销商均签订《经销合同》,授权其在合同约定的地址或电商平台开设授权专卖店或线上店铺,经销植物医生系列产品。而经销商的人员、资金、财务、经营和管理均独立于公司,其经营行为受各自经营能力和风险偏好的影响较大,若经销商的经营活动偏离公司的品牌经营宗旨,则将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经销商与授权专卖店数量增加,并且广泛分布于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市场,经销模式下不断增加的进货需求对公司的生产能力、库存管控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经销商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实际经营中可能出现存货不足、经销商与授权专卖店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植物医生的加盟门槛较低,不收加盟费,仅收取1万元保证金,用于约束串货和私自上线等违规行为,最低启动成本约在20万元起步。这种低门槛模式在快速扩张阶段有助于吸纳意向加盟商,但也可能放大后续管理压力,尤其在门店密度提升、区域重叠风险加大的背景下。
除了经销商管理风险,植物医生还面临着单一品牌销售集中的挑战。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该公司重点塑造“植物医生”单一品牌,坚持单品牌连锁经营模式,该模式集中公司全部优势力量极大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的同时,也为公司在存货管理、品牌管理等方面带来效率的提升。然而,如果“植物医生”品牌运营出现重大失误、遭受负面舆情、市场认可度降低或消费者偏好改变等,可能导致公司产品销售数量下降,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际经营中,据新京报报道,2022年,植物医生就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点名”。据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7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在2022年重庆市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中,共有7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其中,由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植物医生(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DR PLANT紫灵芝多效驻颜洁面乳被检出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规定要求为≤1000CFU/g,该批次产品菌落总数检验结果为21000CFU/g,超标21倍。
植物医生在招股书(申报稿)中表示,在生产端,植物医生采取自主生产、OEM(原始设备制造)和ODM(原始设计制造)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研发端,为及时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自设立以来即高度重视产品研发投入,采取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并行的模式,打造了“一个中心,五大基地”的研发架构,覆盖原料、配方、工艺、品控等多个领域。
不过,2022-2024年,植物医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377.39万元、7587.63万元和6633.4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8%、3.53%和3.08%。对于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2.6%,植物医生解释称,一方面因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有所减少,职工薪酬相应降低,另一方面公司委托外部研发机构研发项目尚未实现阶段性研发成果,公司委外研发费用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申报稿)
从各项费用的占比情况来看,2022-2024年,植物医生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03亿元、7.39亿元和7.4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30%。以2024年为例,植物医生的销售费用约为研发费用的11倍。
植物医生在招股书(申报稿)中表示,未来将以上市为契机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管理平台、完善品牌营销。但此次IPO中止无疑为其“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之路增添了变数,而渠道结构优化、经销商管理升级、研发能力继续提升等深层问题的解决,更是其实现突破的关键。■
上一篇:V观财报|紫光国微:eSIM产品已成功导入多家头部手机厂商 v观财报哪里下载 v观财报是什么
下一篇:2025年四川企业100强榜出炉!成都64家企业上榜,通威集团首次登顶 2025年四川企业100强榜出炉!成都64家企业上榜,通威集团首次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