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2025年以来的营收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相比2024年显著好转。业绩好转背后的首要驱动因素是国内业务在政策红利之下重新恢复增长,此外还受益于海外快速增长。公司是国内影像设备龙头,竞争优势明显。
杜鹏/文
联影医疗(688271.SH)是国产医疗影像设备龙头上市公司,2025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23.81%。截至10月10日收盘,股价报156.4元/股,总市值1289亿元。
8月底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联影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扣非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21.01%。
这一改此前年度的负增长。据2024年报,联影医疗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下降36.08%,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39.32%。
可以看出,联影医疗2025年以来的业绩,相比往年已经好转。那么好转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呢?这种好转趋势会持续下去吗?.
国内营收见底反转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公司产品线覆盖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MI)、放射治疗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
国内市场重新恢复增长,是联影医疗业绩好转的首要因素。
据2024年报,联影医疗境内市场实现营收76.64亿元,同比下降19.43%。而到了2025年半年报,境内市场实现营收48.73亿元,同比增长10.74%。
公司营收下降还与医疗行业整顿有关。2024年多地开展医疗设备采购合规性核查,部分区域招投标工作阶段性暂停,直接影响收入确认进度。与此同时,省级集采扩围虽长期利好行业整合,但短期内设备价格降幅达30%-50%,如1.5T MRI单价从1200万元降至750万元,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影响。
而到了2025年,政策面迎来大幅好转。国内多地明确国产设备采购刚性指标,安徽、广西等省份要求公立医疗机构乙类设备全部纳入集采,且国产设备参与率不低于50%,进口采购需额外审批。在政策东风下,联影医疗凭借“综合新增市占率第一”的竞争优势,成功抢占增量市场。
最新招投标数据显示,放射影像设备国产化率已由2019年的12%快速提升至2025年1-7月的39%,增长了超过三倍。
需求端,设备更新需求集中释放成为关键引擎。2025年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招采规模达838亿元,同比增长64%,基层医疗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下,联影医疗以高性价比优势占据基层市场70%以上份额,XR、MR等产品线订单同比大幅增长。
在高端市场,联影医疗在技术创新驱动下也取得阶段性突破,贡献新动能。2025年7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 SiriuX成功通过国家药监局审评,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与此同时,uCT ATLAS Pro/Elite等新一代旗舰产品逐步导入市场,商业化转化进度持续提速,在夯实基本盘的同时完成了关键技术平台的储备。
分产品线看,MR业务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16.81%,市场份额持续提升;CT业务收入15.15亿元,高端产品布局持续突破;MI业务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3.15%,PET/CT产品线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第一;RT业务收入2.42亿元,中国市场占有率同比大幅提升近18个百分点;DSA业务中国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超5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快速增长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虽然不如国内市场,但正在成为联影医疗新的增长动力。2024年,公司境外市场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33.81%,毛利率同比提升6.21个百分点至47.01%。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市场营收继续增长,同比增幅22.48%至11.42亿元,境外市场营收占比已经达到18.99%。
这与其制定的“高举高打、全线突破”的全球化战略有关。
北美市场作为战略首站,联影医疗的高端影像设备已覆盖美国超过70%的州级行政区,累计装机超400台/套,其中PET/CT设备装机量突破150台,入驻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成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格局。
欧洲市场则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西欧经济体商业化布局,累计覆盖超20个国家,数字化PET/CT和高端磁共振在德国、西班牙等市场加速渗透。
在新兴市场,联影医疗同样表现亮眼:印度市场CT、MR市占率跃居前三,PET/CT新增占有率第一;拉美地区覆盖近15国,在巴西设立区域办公室并完成多台设备装机。
公开资料显示,联影医疗产品已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的14800多家医疗及科研机构,累计推出超140款创新产品,其中49款产品通过FDA 510(k)注册许可,46款产品通过CEMDR/MDD认证,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
为支撑海外业务快速扩张,联影医疗同步加快本地化服务网络建设。依靠多层级的服务组织,公司可实现与各国时区联动的8小时圈覆盖机制,达到了“7×24小时响应+本地化支持+高效履约”的服务保障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全球装机量已突破36000台/套,拥有超30个备件库。
通过差异化定价机制、服务销售流程数字化与本地化团队协同,联影医疗服务营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服务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32.21%,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至13.56%。维修服务正在成为联影医疗海外市场新增量拓展之外的又一增长曲线。
前景向好
联影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全链条创新。
联影医疗研发投入持续高强度,2024年研发总投入达22.61亿元,占营收比重21.95%。公司通过“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元器件”垂直创新体系,实现从超导磁体、射频谱仪到探测器、加速管等核心部件的100%自研,攻克滑环、高速轴承等精密技术瓶颈,累计申请专利超93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0%。
现如今,联影医疗产品覆盖MR、CT、XR、MI、RT等领域,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推出140多款产品,多项产品实现“国内首款”及“行业首款”的突破。比如,其5.0T磁共振、长轴PET/CT等产品性能指标全球领先,其中5.0T磁共振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获NMPA、FDA、CE认证的全身临床设备。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联影医疗作为国内市场中稀缺的具备“高端影像设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以uCT Atlas Pro、uMI PanoramaGS等系列产品突破高端影像市场,并逐步在高端CT、MR、PET/CT等技术密集型赛道建立起明显的产品壁垒。
银河证券研报也指出,联影医疗是国产医疗影像设备制造龙头,拥有丰富产品线和先进产品性能,有望充分受益医疗新基建及大型设备更新等政策,海外市场前景亦颇为广阔,公司长期发展动力丰沛。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将持续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到537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3%。
2025年6月13日,联影医疗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以95元/股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共计1368人授予500万股限制性股票。
本次激励业绩考核要求,以2024年为基数,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值分别为20%、44%、72.8%,对应同比增速均为20%,对应营收分别为123.6亿元、148.32亿元、177.98亿元。
券商分析称,本次股权激励不仅绑定核心人才,为全球化扩张与技术迭代提供保障,还显示公司对长期增长的信心。不过,券商也提醒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信达证券就在研报中提示,联影医疗未来可能存在市场竞争、境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技术创新能力等风险。
本文刊于10月1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