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赛道,跑出来一个新黑马。
《DT商业观察》发现,在抖音电商母婴宠物这个大品类下,一个名为袋鼠妈妈的品牌冲到了行业第一,超过了巴拉巴拉、安踏儿童等知名品牌。
不仅是抖音,今年前9个月,袋鼠妈妈在全网电商渠道(抖音、京东、淘宝、天猫)销售额同比增长231%,可以说是一个在快速增长的黑马品牌。
“袋鼠妈妈”,什么来头?
一个孕产护肤品牌,卖爆青少年洗面奶
打开袋鼠妈妈的天猫旗舰店,我们能看到,这个品牌是按照人群去划分不同洗护产品的,人群包括:准妈妈(孕妇)、产后妈妈、婴童和青少年。
不过,如果按照时间线梳理,“孕产人群”是袋鼠妈妈的第一波用户。
2012年,袋鼠妈妈的创始人潘美红发现,虽然化妆品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但很少有人会关注孕期人群的护肤需求。
作为资深妈妈的她表示,“很多女性在怀孕之后担心有害成分,放弃了护肤和化妆、素面朝天,还有部分孕妈妈会长黄褐斑、妊娠斑……”。她认为,孕产妈妈的美妆护肤,是“红海中的蓝海”。
于是,袋鼠妈妈围绕孕产妈妈这一人群推出各种产品,有妊娠油、孕妇专用水乳等,其中护肤大单品橄榄油,十多年霸占天猫母婴细分类目的销量冠军。
2018年,袋鼠妈妈官宣品牌代言人应采儿,原因很简单,希望应采儿明星妈妈的身份,打动目标受众。
从2023年开始,袋鼠妈妈入局“青少年护肤”市场,推出青少年专用洗面奶、水乳等产品。
以抖音平台为例,2023年袋鼠妈妈销售额TOP5的商品还都是围绕孕产妈妈,到了今年前九个月,抖音销售额TOP3单品:护肤套装、洗面奶和洗发水,都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
对于品牌自身来说,青少年系列正在逐渐成为销售额“扛把子”;对于“青少年护肤”行业而言,袋鼠妈妈也是排名靠前的存在。
根据沙利文认证,2024年,袋鼠妈妈是“青少年护肤”赛道销量第一的品牌;根据沥金数据库,2024年,按照销售额排名,袋鼠妈妈排在第二,第一是“海龟爸爸”。
在今年8月,袋鼠妈妈官宣青少年洗护系列全球代言人为TOP登陆少年组合,很明显也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发力。
一个专注孕产护肤细分赛道的品牌,怎么盯上了青少年护肤?为什么能快速做到行业前排?
袋鼠妈妈是怎么卖爆“青少年护肤”产品的?
其实,最近两年的青少年护肤赛道,和十几年前的孕妇护肤一样,也是一个小众、但发展迅速的“蓝海”赛道。
根据知行咨询数据,淘宝平台上青少年护肤产品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0.4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34亿元。艾瑞咨询显示,“青少年洗护产品供给欠缺,销售规模占洗护比例仅为10%左右,但增速在150%以上。”
相比成年人,青少年的皮肤问题相对集中很多,那就是在青春期,激素旺盛导致皮肤大量出油,严重一点可能会导致有痘痘、黑头。
正因此,“控油”是青少年群体皮肤和头发管理都集中的需求。根据凯度的调研,即便是水乳面霜这类主打保湿功效的产品,对应的青少年用户,长痘和出油问题也排进了前三。
而袋鼠妈妈的青少年系列,洗面奶、水乳套装、洗发水,主打的卖点很简单,就是“保湿控油”“祛痘去黑头”“头发蓬松”等等。
更重要的是,青少年虽然是这些护肤品的实际使用者,但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的妈妈,才是做消费决策或者提供消费参考的人。凯度2024年的定量调研显示,青少年洗护品的主要决策者82%是“妈妈”。
而袋鼠妈妈的最初一批消费者,就是“妈妈群体”。
创始人潘美红在公开采访中提到,袋鼠妈妈做青少年系列的启发来源于用户。十年前那批曾经在生育阶段购买过袋鼠妈妈产品的消费者,现在,他们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当时在袋鼠妈妈婴童洗护产品的直播间里,很多妈妈提问,这款护肤品我10岁、12岁的孩子可以用吗?”
根据第三方平台,袋鼠妈妈的抖音消费者,有9成为女性,31到40岁的占比超过一半,购买喜好集中在婴童用品、孕产用品和女装。
可以说,“青少年系列”产品看上去是开拓了新的人群,但其实,袋鼠妈妈做的还是同一个细分人群的生意。
母婴品牌集体盯上“青少年”
不止是袋鼠妈妈,最近两年,一大批母婴品牌盯上了“青少年护肤”这个蓝海。
2024年上架青少年相关产品销售额TOP10的品牌,原本要么聚焦母婴,比如袋鼠妈妈、红色小象、润本,要么聚焦婴幼儿、婴童,比如亲初、植物妈妈,目标用户集中在12岁以下。
其中,最早推出的青少年相关产品的是“兔头妈妈”,它在2021年就提出“分龄护肤”的理念。同一个类目的商品,兔头妈妈会以使用者的年龄为界限,划分出更细分的产品,譬如洗面奶,就被分为适用于3-12岁“学龄肌”的,和适用于12岁以上“青春肌”的。
而排在第一的海龟爸爸,则是紧紧抓住“儿童防晒”这个点,做了儿童专用的防晒霜、防晒啫喱、防晒气垫等产品,在儿童防晒这个细分赛道上霸榜第一。
推新产品之外,这些品牌还喜欢联合行业专家、医生、护肤KOL做报告和背书,让更多人意识到青春期人群也“需要皮肤管理方案”,红色小象就在今年5月专门发布了《青少年祛痘管理健康白皮书》。
社交媒体也是品牌们发力的重点。
数说聚合的数据显示,相比2023年,2024年、2025年,微博、微信、抖音和小红书上的“青春期护肤”话题声量暴涨,但其中有超过8成的内容是“广告”。
为什么母婴品牌开始扎堆盯上青少年,在产品、营销上都下大功夫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生儿数量在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都维持在1500万以上,在2016年,中国新生儿达到顶峰1786万,随后一路下跌。2022年、2023年、2024年,每年新出生人口均都不足1000万人。
这样计算下来,从今年开始,9岁以下的幼童数量会逐年减少;相反,12到18岁的“青少年人群”,出生年份还集中在“人口红利期”,这个群体不仅规模大,而且未来几年还会增长,这让母婴品牌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润本虽然在今年才推出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祛痘产品,但已经在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中提及:“在护理类产品上,公司将目标受众从婴童拓展至青少年,推出针对青少年皮肤状态的控油祛痘系列产品, 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此外,相比较上一代父母,现在的95后爸妈、90后爸妈,更关注孩子的健康和皮肤护理,孩子们也会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在凯度的调研中,虽然消费决策在“妈妈群体”中,但有44%的购买动机来源于“孩子自己提出想要护肤品”。
如今的青少年群体一出生就有互联网,他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冲浪,很容易看到各种精修、美颜照片,接触了解到护肤、化妆的知识,从而更加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产生护肤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像前文提到的,像袋鼠妈妈这些专注母婴的品牌,原本就在“妈妈”群体中积累了一定的信任度,所以后续在为孩子挑选护肤品时,相比其他赛道的品牌(比如成人护肤),妈妈们也会倾向于选择“复购”母婴品牌的产品。
不管是从孕产护肤起家的袋鼠妈妈,还是瞄准“儿童防晒”的“海龟爸爸”,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在“美妆护肤”这片卷生卷死的海里分到一杯羹,原因还在于紧紧抓住一个细分人群,找到他们的真实痛点,然后“做精准”、“做深入”。
不过,青少年护肤赛道虽然新且有潜力,但针对这一行业的相关规范和产品标准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比如,很多青少年都会面临 “长痘” 困扰 —— 从常见的黑头、白头粉刺,到红肿的炎性痘痘,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皮肤痛点,市面上打多数青少年护肤品也因此主打 “祛痘” 的概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痘痘” 只是我们日常口头商的俗称,其背后可能包含结节、囊肿等更严重的痤疮类型,这类问题往往单靠护肤品难以彻底解决。
因此,《DT商业观察》在关注潜力赛道、黑马品牌的同时,也期待更多产品和行业规范的出炉。
作者/张晨阳@a18811650028
编辑/郑晓慧@mersailles
设计/戚桐珲
运营/苏洪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