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在一个人情社会里,“关系户”似乎总是大伙羡慕和痛恨的对象。
羡慕是因为咱不是关系户而他是。痛恨也是因为咱不是关系户而他是。
但时代毕竟还是在进步的。那么,进步到当今这个时代,关系户还那么值得羡慕吗?
这就得分情况讨论了。
有一种关系户,在什么时候都值得羡慕,那就是“资源型”关系户。
啥叫“资源型”关系户呢?打个比方,假设你爸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他这辈子提拔过不少人,然后当他快退休的时候,你也步入职场了,这时他让你去他的一个老部下手底下,直接当秘书,或者在办公室这样的部门工作。
跟多数人想象中的关系户不同,这样的关系户,工作其实并不清闲,甚至也并不容易。
但好处是,这样的关系户,从步入职场的那一刻起,就有人教,有人带,有人提携。所以,只要是中等以上资质的人,成长都会比较快,到中年之后,都会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上。
又比方说,你爸虽然是一个主要领导,但他没让你去他某个老部下的手下干活,而是让你去一个偏远、贫困的地方历练,或者接手一个急难险重的项目。
这在常人看来又是不可理解的:为什么让孩子找罪受?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给你自己积累资本。作为领导的孩子,你从踏进职场起,就带着你父亲的光环,然而光环也是枷锁。如果你一上来就去清闲的岗位上“趴窝”,那么人人都会在背后吐槽你“仗着父辈余荫,不干正事”。可是,如果你在偏远贫困的地方干出成绩,或者把急难险重的项目完成好,那就是你自己能力的体现,也是你将来进步的资本。
第二呢,如果是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孩子,去了偏远贫困的地区,或者接到棘手的项目,那除非他能力极其出色、运气也足够好,否则大概就真“趴窝”了。但你不同啊,作为领导的孩子,很多资源都会向你那里倾斜,万一惹出点事来,只要不太大,也都有人兜底,这样你就更容易干出成绩。那你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资源型”关系户的优势。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不必太羡慕这种人,因为他们的数量极少,常人一辈子也碰不到几个。
大家日常见到的,多数是那种“一次性型”关系户。
啥又叫“一次性型”关系户呢?顾名思义,就是那种家里也有点小关系、但不硬,也有点小资源、但不多,也有点小本事、但不大的家庭出来的孩子。
这种孩子,如果天资一般,家里就只能想方设法,给他安排一个工作不太忙、收入比较稳定、看起来还算体面的职位。
然后,初入职场的牛马们,就特别羡慕、也特别嫉妒这种人:都是一样的年纪,他能力可能还不如我,凭啥你累死累活地写材料、填表格、做PPT,他却悠哉悠哉地上网、打游戏?
而且,他工资一分不少发、奖金一点不少领,甚至评优还排在你前面——至于挨骂,领导更是能骂你就不骂他。这你还不出离愤怒?
这种现象,应该说在职场上比较常见。这也没办法,但凡一个家庭有点资源,他总会想尽办法把资源传给自己的下一代,而不是别人的下一代。你家里如果有,他们也会传给你,只是他们没有而已。
但你也无需羡慕,更无需愤怒。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家庭,能力有限,虽然给孩子谋到了一个职位,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种“一次性”的关系,可能在最初几年,还能让孩子得到一点照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就不太过硬的关系慢慢耗尽,也就那样了。
而这样的孩子呢,因为早年轻松优渥的生活,往往也得不到足够的历练,从而慢慢地泯然众人。
不信你看,单位里那些四五十岁、平时比较神秘、你也不知道他们都在干吗的老大哥、老大姐,好多都是这种情况。
同事们谈起来,也会说他们“当年是靠谁谁谁的关系进来的”,但也仅此而已。如果他们自身能力不过硬,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消磨,曾经的关系户,也就泯然众人了。
换句话说,他们之前的那点关系,早已不能再帮助他们成长进步。那还有啥值得羡慕的呢?
人生毕竟是长跑,“一次性型”关系户无非起跑早了点,后面慢慢地,小镇做题家们也能追上。
当然,有人该说了,关系户成长空间大不大,我不关心。我羡慕的是,他们有躺平的底气。
但这种底气其实你也有。
小镇做题家经常会忽略一个逻辑:只要你能在职场里遇到关系户,说明你所处的职场环境,一定是那种相对稳定、不太容易开除员工的环境——否则,关系户就不会进来了。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要你工作上十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了一个老资格,那你完全可以像那些“一次性型”关系户一样躺平。这事根本不需要多少关系,凭资历就能办到。
所以,当你看见关系户的时候,不用特别焦虑。“资源型”关系户距离你太远,风险也比较高,而“一次性型”关系户最后大概率混得跟你差不多。
也就是说,你把一切的职场焦虑交给时间就好。最后你会发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一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