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是溶瘤病毒王者?滨会生物携全球首个III期HSV-2药冲港交所,亏损扩大能否突破商业化迷雾|创新药观察 谁将是溶瘤病毒王者?滨会生物携全球首个III期HSV-2药冲港交所,亏损扩大能否突破商业化迷雾|创新药观察
创始人
2025-10-18 20:42:14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这家创新药企的IPO之路不仅承载着自身商业化落地的期待,更被视作中国溶瘤病毒赛道从“研发概念”走向“临床价值”的关键试金石。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滨会生物”)近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表,这家深耕溶瘤病毒领域15年的生物科技企业,以“全球首个HSV-2型溶瘤病毒进入III期临床”的差异化优势,打响了中国溶瘤病毒产业化的冲刺枪声。

作为创始人刘滨磊(全球首个获批溶瘤病毒药物原研核心成员)领衔的明星企业,其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数据、管线进展与潜在风险,勾勒出创新药企在技术突围与市场考验中的冰火两重天。

在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75亿美元的赛道红利下,滨会生物仍面临持续亏损、商业化能力待建、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此次递表港交所,既是滨会生物借助资本力量加速研发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次大考。

研发光环背后的无奈

“BS001的每一次临床进展,都在刷新全球溶瘤病毒疗法的可能性边界。”滨会生物创始人刘滨磊在招股书中这样定义公司的核心资产,将这位研发“大牛”的豪气展露无遗。

滨会生物成立于2010年,是立足武汉光谷的全球领先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专注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研发与商业化,拥有溶瘤病毒、核酸疗法及蛋白生物制剂三大管线矩阵。

刘滨磊作为FDA批准的首个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带领团队将研究重心投向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载体,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HSV-2型溶瘤病毒候选药物BS001(OH2注射液)。

目前,BS001已在中、美、欧洲同步推进黑色素瘤III期临床试验,采用肿瘤学黄金标准终点总生存期(OS)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覆盖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等多个适应症,累计获得FDA两项孤儿药资格、CDE突破性疗法认定等多项权威背书。

全球首创双抗溶瘤病毒BS006注射液是滨会生物管线中的另一重磅资产。2025年8月,BS006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许可,正式启动中美同步临床探索,重点针对免疫耐药、“冷肿瘤”等难治性实体瘤,其基于HSV-2载体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布局多项国际专利。

滨会生物的差异化优势还体现在产业化能力上——作为中国唯一持有溶瘤病毒药品生产许可证A证的企业,其已建立行业独有的垂直整合CMC(化学、制造和控制)体系,自主研发的悬浮培养工艺使病毒滴度比传统贴壁培养提升10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40%。目前,公司已在武汉光谷建成年产20万支的GMP生产车间,可满足III期临床及上市初期的供应需求,后续规划产能将提升至100万支。

强大的研发实力吸引了资本持续加注,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3轮融资,总金额超15亿元,投资方涵盖扬子江药业、九州通等产业资本,以及中金资本、祥峰投资等知名机构,2023年融资后公司估值达32.2亿元。

不过,研发投入的巨额资金,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的“冰火两重天”。招股书显示,滨会生物目前尚无产品实现商业销售,收入主要依赖研发服务、试剂销售等非核心业务,且规模持续低迷:2023年营收98.1万元,2024年增至172.5万元,2025年上半年却骤降至14万元,同比下滑44%,主要因核心研发资源向III期临床倾斜,研发服务承接减少所致。



(来源:滨会生物招股书)

同时,滨会生物出现亏损持续且未见收窄迹象:2023年,净亏损1.10亿元,2024年扩大至1.13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亏4421.5万元,两年半累计亏损超2.7亿元。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和营运开支,其中2023年研发费用达1.07亿元,占当年总支出的9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仍超85%,核心用于BS001全球III期试验和BS006的临床推进。

现金储备状况更显紧迫。截至2025年6月30日,滨会生物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6亿元,而仅2024年的净亏损就达1.13亿元。从现金流量表看,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7亿元,2024年虽收窄至-7913万元,但持续的资金消耗仍让公司面临“断粮”风险。

2023年,滨会生物曾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最终转向港股的战略选择,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BS001的全球III期试验、管线研发及商业化产能建设,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滨会生物“瞄准国际化融资与产品出海局”的关键一步。

商业化之路面临多重挑战

即便BS001顺利获批上市,滨会生物仍需跨越创新药企普遍面临的“死亡谷”——商业化落地。招股书坦承,公司在药物商业化方面经验有限,若无法建立销售网络或确保营销能力,将严重影响收益实现,这一风险已显现为多重现实挑战。

“销售体系搭建挑战首当其冲。”一位关注创新药的资深投资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溶瘤病毒药物的推广需深耕肿瘤科室,不仅要向医生传递复杂的作用机制,还需培训院端人员掌握瘤内注射操作规范,对销售团队的专业度要求极高。国内已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企业均配备数百人的专业销售团队,相比之下,滨会生物核心团队以研发人员为主,销售及市场人员占比不足5%,完整的销售团队尚未搭建。

市场教育与支付体系适配则是更深远的挑战。行业机构报告显示,尽管2024年中国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已达35亿元,较2023年增长29.6%,但渗透率仍仅约12.4%。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溶瘤病毒市场目前仍处于蓄力阶段,2024年规模仅8710万美元,预计2028年后才会进入爆发期,2030年达75亿美元。

参保患者对溶瘤病毒疗法的认知不足,且多数产品尚未纳入医保目录,单疗程费用普遍超过10万元,患者支付压力较大。这将影响产品上市后的市场接受度。

不仅如此,滨会生物的商业化之路还需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当前国内溶瘤病毒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北京阿诺生物医药以18%的市场份额领跑,复星医药、康泰生物等企业也在加速布局,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超25%。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在研发进度上紧追不舍,更在销售渠道、医保谈判经验上具备先发优势。以阿诺生物为例,其核心产品AN007与BS001同为黑色素瘤适应症,目前也已进入III期临床,且背靠成熟的商业化团队,未来可能形成直接竞争。

医药行业独立评论人肖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滨会生物的核心价值在于HSV-2载体平台的全球领先性,但创新药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临床价值、商业化能力与监管适应力的三重共振。此次赴港上市若能成功募集资金,将为其解决短期现金流压力,但长期来看,如何在市场爆发前建立销售壁垒、应对监管变化,仍是需要持续破解的考题。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珀莱雅赴港上市迈入实质性推进阶...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方凤娇 上海报道珀莱雅赴港上市计划从筹备阶段正式迈入实...
闻泰科技147亿半导体危机加剧... 闻泰科技半导体控制权之争持续白热化。作者 | 孙梦圆 方璐编辑丨于婞来源 | 野马财经近期,“半导体...
台风“风神”将进入南海 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低压已于18日凌晨加强为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Fengs...
金价、银价突然跳水!国内品牌金... 红星资本局10月18日消息,今日,#金价银价大跳水##金饰克价跌到1262元#的话题冲上热搜。10月...
台积电2nm芯片即将涨价 台积... 记者丨骆轶琪编辑丨张伟贤10月16日,台积电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以美元计,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1亿...
房地产完成最后业绩贡献后将退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10月14日,包装行业龙头上海紫江企...
谁将是溶瘤病毒王者?滨会生物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这家创新药企的IPO之路不仅承载着自身商...
河钢股份“换帅”:董事长王兰玉... 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10月17日,河钢股份(000709.SZ)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宣布公司董事...
70亿资金违规拆借背后,新城控...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钇璟 图虫创意“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
小马智行的资本新棋局:回港上市... 南方财经记者朱治宣 广州报道10月17日,港交所网站挂出小马智行PHIP版招股书,这意味着总部位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