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交给时间!
36.9亿元大单“不翼而飞”的海南华铁,终于迎来了正式调查!
就在10月16日晚间,海南华铁公告,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消息一出,10月17日,公司股价低开低走,盘中一度逼近跌停。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一份突然终止的巨额协议。
近37亿大单,
不翼而飞?
十一假期前的9月30日晚间,海南华铁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算力服务协议》终止。当晚,上交所随即火速下发监管函,就合同终止事项提出明确监管要求。然而,监管介入仍未能安抚市场情绪,公司20余万股东在忐忑中度过了长假。
一季度公司股东数目大增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具体来看,该协议签署于2025年3月,约定华铁大黄蜂向杭州X公司提供为期5年的算力服务,合同预计总金额高达36.9亿元(含税)。这份突如其来的大单,曾在资本市场掀起巨大波澜。
在3月科技股蓄势待发之时,搭上算力快车,就意味着牛股的入场券:随后在3月5日至7日,海南华铁的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总市值一度突破250亿元。
10月8日晚,海南华铁再度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兼总经理、第一大个人股东胡丹锋决定终止减持计划,并计划在一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在3000万至5000万元之间。此前其拟减持2.2%的计划同步取消。
这一“减持”变“增持”的操作,显然意在稳定市场信心。然而,面对36.9亿元大单的突然蒸发,这一举措收效甚微:10月9日与10日,公司股价连续两日一字跌停。
就在市场情绪渐趋平复、认为风波或将平息之时,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决定,令事件再度陷入迷雾。
证监会此次“重拳出去”,实乃情理之中:36.9亿,已经是很多小规模上市公司市值的数量级了,而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才28.05亿,总市值最高才200多亿的海南华铁,竟然能在一笔合同就拿下,又用一纸公告轻飘飘宣告其结束,如果这还不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什么才是?
蹊跷之处频现,
协议形同虚设?
更何况,这桩36.9亿元的大单确有诸多蹊跷之处:照理说,来了这么个大“财神爷”,对企业那是天大的利好,企业理应用心伺候,隔三差五公布一下最新合同进展,好给投资者注入信心。
更进一步说,对于如此“小马拉大车”规模的合作,通常伴随着白纸黑字的订金及违约赔偿条款,对双方都是一种约束,例如,若X公司单方面解约,需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对应合同金额,如X公司主动解约,涉及的违约金金额高达7.4亿元,比公司一年的利润还高!
但这次是海南华铁主动提出解约,也未在解除协议中提及任何违约金诉求。其中这大半年时间,这么大的一个协议,竟如同丢进水里的石子,了无生息,连个响也没听见!
为何半年时间毫无动作,难道是因为算力市场不景气?从近半年时间科技股的“一路凯歌”就可以看出,这种猜测似乎并不符合常理——在市场的上行期,理应是新买家付钱“抢”算力,以免一天一个价!
据证券时报,5家涉足算力的上市公司均表示,“算力服务行业,目前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公司的算力服务合同,仍在正常履约中,或已经全部完成交付”。更有一家算力服务类上市公司表示“我们9月份签订的一个金额上亿元的算力服务合同,当月就完成了交付”。虽然36.9亿元规模大得多,也不应该半年毫无动静吧!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就在今年9月,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Oracle)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签署了一份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同,直接引爆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36%,创下1992年以来最大涨幅。从时间次序来看,甲骨文这一招,未尝不是模仿海南华铁,通过“讲故事”拉抬股价,看来高端的资本玩家,手段都是一样的朴实无华!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样是算力,大洋彼岸的甲骨文,和OpenAI的巨额订单具体履行方式还未可知,这边的海南华铁,却以实际行动宣告了自身“算力神话”的终结,也为市场留下了一系列待解之谜。
租赁设备的海南华铁,
搞起了算力?
资料显示,海南华铁前身华铁应急,由胡丹锋胡锡茂、胡丹锋父子成立于2008年,2015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原本从事设备租赁业务,即提供建筑维保设备、建筑支护设备和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及配套服务。也是国内设备租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数年内,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花无三日红:到了2024年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有所下滑,增长出现了见顶的迹象。
面对行业新变化,公司走上转型的道路:2024年5月7日,公司发布《关于投资智算中心建设的公告》,创新拓展裸金属算力服务模式,正式布局算力业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所以说,在今年3月签订此次协议前,公司已经搞了将近一年的算力!
2024年7月,海南省国资委通过旗下的海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入主公司成为实际控制人。根据当时公告,胡丹锋及其一致行动人转让合计所持上市公司14.01%的股权,总价款接近20亿元。转让完成后,胡丹锋直接持股降至9.01%,留任总经理。
转让协议显示,海控产投的受让成本为7.258元/股,较筹划易主事项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6.54元/股溢价约11%。
本次交易中,原控股股东一方作出了如下业绩承诺:标的公司于2024年度、2025年度、2026年度经审计的合并利润表口径下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32亿元、40亿元、50亿元;净利润单年分别不低于6亿元、6.3亿元,且2024年至2026年度三年累计承诺净利润总额不低于20亿元。
这次“联姻”不仅带来了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高的信用评级,更重要的是,为公司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布局算力出海等新业务打开了大门。同年10月,公司证券简称正式由“华铁应急”更改为“海南华铁”。
据悉,公司智算业务的主要运营模式是,公司采购服务器等算力相关设备,部署于智算中心内,同时保证服务器硬件和系统环境的稳定运行,并提供客户业务所需的各类运维服务,以此向客户收取智能算力租赁费及技术服务费。
定期报告显示,自开展算力业务以来,截至2024年末,海南华铁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24.75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近7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超9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交付算力资产超14亿元。
但是在资产交付额一路走高的同时,公司和算力相关的营业收入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海南华铁算力设备服务的收入为1200.52万元,但算力业务毛利率达61.4%;2025年半年报,公司的营收结构中,没有拆分算力设备服务的收入。
“X公司”成谜,
大资金“抢跑”神速?
海南华铁此次订单取消事件中,交易对方“X公司”的身份,成为另一争议焦点。
公司称,该次交易中,客户名称等信息涉及商业秘密,按照规则披露将导致违约或可能引致不当竞争,损害公司及投资者利益,因此对交易的部分信息进行了豁免披露。不过有市场传言称,“X公司”实为某互联网大厂,这一猜测也一度推动公司股价上涨。
2024年公司转型初的招兵买马,或许也可提供一些线索:公司曾在定期报告中指出,为加速推动智算板块发展,2024年,海南华铁设立数智科技事业部,并引进席明贤出任数智科技事业部负责人,全方位统筹智算等相关业务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席明贤在加入海南华铁之前,曾是阿里云视频云负责人,花名“右贤”。更早前,席明贤系前华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首席专家。
但这只是线索之,疑点依然肉眼可见:据媒体公开报道,对于这种算力租赁协议,提供算力一方通常要求客户预付30%定金,以锁定稀缺资源。这份协议既未设定预付款机制,也未明确GPU型号、算力规模、交付时间表等核心商业条款,简而言之,“路子太野”,不太符合大厂的合作模式。
抛开协议的疑点不谈,更令市场费解并关注的是:算力协议披露前后,都出现了资金疑似“精准”抢跑的现象!
虽然签订36.9亿元协议于3月才官宣,但该公司股价2月初就已异动。今年初,该股长期徘徊在5元左右,日均成交额多在1至4亿元,换手率维持在1%到3%的低位。
2月12日至28日的13个交易日内,每日成交额均突破40亿元,换手率均超过20%,股价也随之持续拉升,至2月27日收报11元/股。此后有所回调,直至协议正式“官宣”,股价迎来三个一字板!
在此期间,“牛散”、游资纷纷入场。一季报显示,“牛散”章盟主(章建平)新进该股前十大股东名单,截至3月底,以4.23%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三大股东。而相近的时间里,多个知名游资席位更是频繁现身该股。
据龙虎榜数据显示,2月7日,该股买入前二营业部分别净买入1.45亿元、8270万元。且均为某知名游资常用席位。2月21日,另两个营业部分别净买入1.08亿元、1.06亿元。也是某知名游资常用席位。披露显示,截至3月底,毛金明、毛英俊两名自然人,进入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持股比例分别为2.69%、0.56%。
而在订单取消的消息披露前,部分“聪明钱”已在二季度悄然撤离。5月13日公告显示,章建平持股比例已降至3.58%;至半年报时,章建平、毛金明、毛英俊三人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牛散疑似精准进出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大股东“快进快出”的背后,是基金和中小投资者的疯狂涌入:数据显示,基金持有海南华铁的股份数量大幅增加,从一季度末的3161.2万股增至二季度末的7978.55万股。股东户数也从2024年底的4.61万户大幅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2.49万户。两相对比,不由得让人心生怀疑!
尾声
36.9亿元订单的“得而复失”,不仅是一家公司的信披问题,更是一面映照市场诚信与监管深水的镜子。从跨界转型的宏大叙事,到关键协议的诸多疑点,再到资金异动的精准时机,海南华铁事件层层递进的谜团,正亟待监管利剑揭开真相。
证监会此次立案,既是对一起个案的正本清源,更是对市场中“讲故事”“蹭热点”等乱象的严肃警示。唯有彻查到底,回应市场关切,方能筑牢信披底线,捍卫投资信心。海南华铁背后究竟藏有多少秘密?一切等 待调查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